基于多维水力模型法的机场雨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南方某机场卫星厅工程以及配套站坪工程设计项目,为了分析卫星厅及站坪区域内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提高机场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开展机场卫星厅及站坪区域雨水管网评估研究.传统管网排水能力评估往往采用推理公式法,该方法适用于特定重现期和满足一定条件的管网,而机场卫星厅屋面通常采用的是大型虹吸排水,进入管渠瞬时流量较大,因此推理公式法不适用于机场雨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为此,基于水力模型法,建立多维水力学模型,精确评估机场卫星厅及站坪区域内的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自由出流工况下,航站楼区域管网基本可以达到设计排水能力,但仍有部分跑道区域地面积水风险较高;在排口2m水位淹没出流工况下,规划区管网超载风险较高,现状外围明渠涝点较多,核心区排水顺畅;在降雨峰值时排水渠有充足的空间承接屋面虹吸雨水,屋面虹吸管接入处虹吸雨水会对排水系统产生一定的偏向,但不会影响到主流.
其他文献
“生化+膜处理”工艺是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能够稳定降解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但存在着膜的使用寿命短、产生的浓缩液较难处理等问题.某老龄化垃圾填埋场现状采用“纳滤+反渗透”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出水COD为124 mg/L,未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限值,为此设计采用“高级氧化(Fenton)+曝气生物滤池(BAF)”深度处理工艺,与现状深度处理工艺相比,反应迅速,不产生浓缩液,无二次污染,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作为硝酸盐异化还原途径的重要过程而备受关注,为研究活性污泥系统中硫对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反硝化和DNRA过程)的影响,以硫化钠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分析控制不同S/N的效果.当S/N =1.0时,系统主要进行硫自养反硝化;当S/N分别为1.3、1.5、1.7、2.0时,系统同时发生硫自养反硝化和DNRA过程,且DNRA所占的百分比(PDNRA)在S/N =1.7时最大,说明活性污泥硫自养反硝化体系中电子供体充足时会出现DNRA过程,且PDNRA随电子供
以电路板行业化学镀镍高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其进行处理,考察pH值、氯化钠投加量、电流密度对废水中氨氮和镍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结果 表明,恒定pH值为8时处理效果最好,氨氮的氧化降解和镍的去除是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氯化钠投加量越大,氨氮降解速度越快;过高的电流密度反而会造成反应体系中电流效率下降、能耗升高;镍的去除滞后于氨氮的降解,且在氨氮浓度下降后会有一个加速去除的过程;经电催化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的氨氮和镍浓度远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
大连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9×104 m3/d,排放标准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标至一级A标准.原生化处理工艺为CAST,针对运行中存在的CAST池容不足、无深度处理系统、原水碳氮比不足、缺少碳源投加系统等问题,改造工程采用前置缺氧池+ CAST+磁混凝沉淀工艺.因无空地可用,对原有多座建(构)筑物进行了拆除、改建或复建,设计了多座不规则形状处理构筑物,对新建构筑物进行了合建、叠放设计.改造后前置缺氧池和磁混凝沉淀池运行良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
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为满足天津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2/599-2015)A标准(其中出水TP≤0.3 mg/L,SS≤5 mg/L),在占地紧张、出水水质标准高的情况下,主工艺采用A2/O,深度处理工段采用适量投加PAC、PAM的高效沉淀池,以满足出水TP≤0.3 mg/L,后接Hydro-Clear浅层高效滤池工艺,以满足出水SS≤5 mg/L.该项目自2020年1月正式投运,平均出水SS为2.7 mg/L,稳定满足出水SS≤5 mg/L的设计标准.浅层高效滤池运行期间反洗自
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能使饮用水污染治理的成本降至最低.以厦门市莲花水库为例,在对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源地的地形、水文、生态红线和社会经济要求,通过有限元离散处理模型的方法,建立二维水质模型.以MIKE21和ArcGIS为实验平台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物的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确定了一级保护区面积为18.02 km2、二级保护区面积为48.4 km2、准保护区面积为90.36 km2、保护区总面积为156.78 km2.并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茅洲河流域系统治理自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按照“织网成片、正本清源、理水梳岸、寻水溯源”四步骤逐步推进,2019年底流域水质达到近30年来最好状态.流域水环境模型在茅洲河系统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程规划设计、工程调度以及工程优化调度等不同情景得到成功应用.简要回顾了茅洲河系统治理中主要的三次模型研究的需求背景和应用过程,对比分析了各阶段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模型研究工作为下一阶段逐步向基于全要素的源-网-河耦合模拟及工程后评估等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淡水壳菜附着于输水管涵内壁,会侵蚀混凝土结构,增大管壁糙率,从而增加输水能耗和工程运行成本.选用物理法中的特种防护涂料保护法在某工程现场开展试验,将SBS、ZH2000B、GX-BIOX和G-Ⅱ等不同涂料对淡水壳菜的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GX-BIOX涂料防生物附着效果最佳,G-Ⅱ、SBS和ZH2000B涂料防护性相对较差.选择GX-BIOX涂料在该工程反虹涵进行应用,通水运行一年后,管涵无淡水壳菜附着,防护效果良好,且内壁表面光滑,平均糙率从0.0172降至0.0096,大幅降低了输水能耗
以上海市石洞口污泥处理二期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工程调试经验,探讨污泥焚烧工程的设计优化措施.为应对入炉污泥热值及含水率波动,稳定焚烧炉运行工况,可调整半干污泥及脱水污泥的入炉量配比,并在炉前污泥接收设施中增加均质功能.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运行的灵活度和稳定性,降低生产线逻辑控制难度,可在干化和焚烧环节之间设置集中的半干污泥储存设施.污泥输送系统应尽可能简化输送环节,输送设备的能力余量不宜过大,且需考虑炉前干湿泥返混后污泥性状改变的工况.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环境中的铊,探讨了灯电流、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改变对吸光值的影响,研究了加入硝酸钯-硝酸镁基体改进剂对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和吸光值的影响,优化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铊的最佳仪器条件.并针对直接测定时分析方法无法满足标准的情况,探索了瓦里安AA240Z-GTA120多次进样的富集方法.此方法将单个样品的预处理时间从24 h缩短到10 min,简化了预处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浓缩5倍的检出限可达0.04μg/L,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1%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