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4日,北京朝阳区农展馆北路8号0304-622地块被北京融创恒基地产有限公司以21亿元,配建27.8万平方米医院拍下,折合楼面价73099元/平方米,成为北京新“地王”。一天之后,新鸿基旗下企业以217.7亿元夺得徐家汇中心项目地块,折合楼面价37264.4元/平方米,成为上海土地出让史上总价最高地块。进入2013年下半年,广州、杭州、重庆、合肥、西安、昆明、青岛等地,也不断有新“地王”出现。
与“地王”频现相伴随的,则是媒体不断曝出的“鬼城”。中国经济研究院编制的“2013年中国地王图”上,各大房企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而在有媒体刊登的“鬼城布局图”上,我国已知的十几座“鬼城”则大都布局在全国的三、四线城市。
一边是看涨的房地产走势,一边是不断破碎的房产泡沫。“地王”与“鬼城”不断涌现的现实。无疑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的又一“怪现状”。“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的话,应该可以用来做最好的注解了。
不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个时代都需要透过乱象,看到本质。先说“地王”,上一次出现如此多的“地王”,是在2009年下半年。当时,受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开始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地王”频现,正是房地产市场回暖的表征。
随后,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十一条”、“国十条”、“9·29新政”、“新国八条”等一系列调控政策,以打压过快上涨的房价。今年2月20日出台的“国五条”,则是2009年底以来的第五次调控升级。如今,“国五条”的实施已经半年有余,但市场不断看涨的行情,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调控的成效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地王”的不断涌现,便是最好的例证。
再说“鬼城”。这原本是指因为有着多座阴间建筑而闻名的重庆丰都,如今它与“空城”等名词一块,被用来形容因为资源枯竭等原因而被“遗弃”的城市。其“最佳样本”无疑是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这座曾被BBC报道为“中国最大的鬼城”的新区,因为国内外媒体的连篇累牍而世人皆知,更被奉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最佳展示品”。
空旷的大道、稀疏的车辆、门可罗雀的商场和餐馆、整齐划一的新建楼房,这应该是“鬼城”司空见惯的景象。到了夜晚,明亮的街灯与三三两两的居民楼灯光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城市一片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人气。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曾写道,内部活力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一个健康的城市,其生产、商业和消费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鬼城”显然是不健康的城市。
观察发现,大多数“鬼城”都有一个近乎相似的特征:新区。时下,我国城市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调查的数据,我国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
城镇化建设、旧城空间发展不足、城市产业寻求转型,这些因素无疑都推动着新区建设的步伐。所以,“速度”也成为依附在新区上的一个关键词,但恰恰是城市的贪大求快,使得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完备的产业支撑,导致人口流失、经济滑坡,而最终沦为“鬼城”。
“地王”与“鬼城”,两者并非割裂,其最直接诱因来自于供需问题,而其背后所揭示的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重返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当调控无法有效抑制过热的市场,当不断压缩的城市空间无法再提供更大量的土地供应,当土地财政依然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就会造就越来越多的“地王”。同理,当资源枯竭的城市没有找寻到适合的产业支撑和转型出路,当大量闲置的资金投向的是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当城市的发展追求的只是大和快,而忽视规划和效益,原本拥挤、热闹的城市也会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变得冷冷清清。
美国作家克·达·莫利曾说:“所有的城市都是疯狂的,然而是华丽的疯狂。所有城市都是美丽的,然而是冷酷的美丽。”那些曾经“疯狂”的城市,也曾都期盼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却不幸遭遇了“冷酷的美丽”,原本的“希望之春”,也就变成了“失望之冬”,这不得不让人警示和反思。
与“地王”频现相伴随的,则是媒体不断曝出的“鬼城”。中国经济研究院编制的“2013年中国地王图”上,各大房企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而在有媒体刊登的“鬼城布局图”上,我国已知的十几座“鬼城”则大都布局在全国的三、四线城市。
一边是看涨的房地产走势,一边是不断破碎的房产泡沫。“地王”与“鬼城”不断涌现的现实。无疑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的又一“怪现状”。“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的话,应该可以用来做最好的注解了。
不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个时代都需要透过乱象,看到本质。先说“地王”,上一次出现如此多的“地王”,是在2009年下半年。当时,受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开始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地王”频现,正是房地产市场回暖的表征。
随后,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十一条”、“国十条”、“9·29新政”、“新国八条”等一系列调控政策,以打压过快上涨的房价。今年2月20日出台的“国五条”,则是2009年底以来的第五次调控升级。如今,“国五条”的实施已经半年有余,但市场不断看涨的行情,使得人们不得不对调控的成效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地王”的不断涌现,便是最好的例证。
再说“鬼城”。这原本是指因为有着多座阴间建筑而闻名的重庆丰都,如今它与“空城”等名词一块,被用来形容因为资源枯竭等原因而被“遗弃”的城市。其“最佳样本”无疑是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这座曾被BBC报道为“中国最大的鬼城”的新区,因为国内外媒体的连篇累牍而世人皆知,更被奉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最佳展示品”。
空旷的大道、稀疏的车辆、门可罗雀的商场和餐馆、整齐划一的新建楼房,这应该是“鬼城”司空见惯的景象。到了夜晚,明亮的街灯与三三两两的居民楼灯光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城市一片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人气。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曾写道,内部活力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一个健康的城市,其生产、商业和消费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鬼城”显然是不健康的城市。
观察发现,大多数“鬼城”都有一个近乎相似的特征:新区。时下,我国城市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调查的数据,我国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
城镇化建设、旧城空间发展不足、城市产业寻求转型,这些因素无疑都推动着新区建设的步伐。所以,“速度”也成为依附在新区上的一个关键词,但恰恰是城市的贪大求快,使得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完备的产业支撑,导致人口流失、经济滑坡,而最终沦为“鬼城”。
“地王”与“鬼城”,两者并非割裂,其最直接诱因来自于供需问题,而其背后所揭示的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重返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当调控无法有效抑制过热的市场,当不断压缩的城市空间无法再提供更大量的土地供应,当土地财政依然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就会造就越来越多的“地王”。同理,当资源枯竭的城市没有找寻到适合的产业支撑和转型出路,当大量闲置的资金投向的是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当城市的发展追求的只是大和快,而忽视规划和效益,原本拥挤、热闹的城市也会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变得冷冷清清。
美国作家克·达·莫利曾说:“所有的城市都是疯狂的,然而是华丽的疯狂。所有城市都是美丽的,然而是冷酷的美丽。”那些曾经“疯狂”的城市,也曾都期盼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却不幸遭遇了“冷酷的美丽”,原本的“希望之春”,也就变成了“失望之冬”,这不得不让人警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