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的细雨如烟如雾,远处乡野的屋舍若隐若现。
   我举着一把伞,匆匆走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上。回村的路很难走,车子无法通行,更何况下雨后泥土变得松软。
   我们曾不止一次劝爷爷搬迁,村里要搞开发,邻里乡亲都搬走了,只剩下爷爷固执地赖着,无论是好言相劝还是威逼利诱,爷爷总是板着一张脸一声不吭。
   父亲说,爷爷是受不了城里嘈杂的环境,乡下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母亲说,爷爷是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村里人说,爷爷是嫌开发区给的钱少。
   我却不止一次地看见,爷爷独自一人坐在门前那棵老梧桐树下,兀自叹息。
   有一次,我走到爷爷身旁,低头问:“爷爷,为什么不搬呀?城里多热闹!”爷爷摇头不语,抬手深情地抚摸梧桐树粗壮的树干,正是春末,梧桐树开了一树芬芳银白的花朵,风一吹,花落一地,有几朵悄悄地落在爷爷的肩上。爷爷长叹一声说:“我舍不得这棵老梧桐呀!”
   雨有点大了,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爷爷家走。
   听父亲说,那棵梧桐树打他记事起就立在那里了,那是爷爷亲手种下的。在四季的轮回中,叶子绿了黄了,爷爷的头发由黑变白。
   雨更大了,我跑起来,雨点密密斜斜砸下来,打湿了我的衣服。我不禁焦急起来,怎么还不到家?爬了一个又一个小山丘,路更泥泞了,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啃了一嘴泥,心里不由得抱怨起那棵梧桐树。
   终于看见了梧桐树,它撑开华盖似的树冠,静立在那里等着与我相遇。瞬间,我所有的疲惫和不悦都烟消云散,我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爷爷不肯搬迁——这里有爷爷深深的眷恋呀!
   这棵梧桐树与爷爷相濡以沫大半辈子,有了这棵树,爷爷的生命才鲜活生动,他的表情才神采飞扬。这棵树是爷爷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最美的遇见。它是故乡的标志,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到了爷爷家,我顾不上满身污泥,紧紧抱住梧桐树干,只想也叫它一声“爷爷”。
  (湖北大冶市华中学校)
  简评
   以“我”行走在回乡之路为“线”,串起一个一个以梧桐树为主体的画面的“点”,辐射出人与树在岁月变迁中休戚与共的生活场景的“面”,点、线、面巧妙组合成多层次多角度的鲜活形象:安静而热烈地挚爱着乡土家园的爷爷,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衰落的乡村故园,一个在城乡之间奔走、在新旧事物之间思索的小作者。
  遇 见
  ◎姜宇轩
   炎炎夏日,难得一个清凉的周六,我们去郊游。信步芳草地,静听风的呢喃,甚是惬意。突然,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移步桥上,一大片碧绿的荷塘呈现在眼前,竟是去年那片荷塘?!真想不到,去年此地淤泥遍布、臭气熏天,今日竟是这般美好!
   去年秋末,我们偶然遇见这一片荷塘,放眼全是枯枝败叶,水不深,几个农民模样的人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那黑糊糊、奇臭无比的淤泥里挖藕,弄得满身满脸的污泥,但随着一节节莲藕拖出泥塘,他们的臉上乐开了花。我本应为他们的丰收而高兴,可荷塘的臭味冲击着我的感官,令人作呕。一尘不染的荷花竟生长在如此污浊不堪的环境中,与我印象中荷花高贵的气质完全不搭,心中不免失落。
   今日再看这片荷塘,接天荷叶层层叠叠,深碧浅绿,像无数随风摇曳的小伞,在阳光下撑出一片清凉。荷花千姿百态:或一枝独秀般舒展着纤纤腰肢,在清浅的水波中轻舞;或躲在碧色的叶伞下,探出头来羞涩地望上几眼,仿佛情窦初开的少女;或粉妆玉琢含苞待放,轻盈的红蜻蜓立在上头……视觉上是美不胜收,而嗅觉上更是令人陶醉,每一朵荷、每一片叶,都散发着清雅的味道,香飘十里,我沉浸其中,仿佛也变成荷塘中一枝亭亭玉立的荷,在六月的晴空下随风舒展。
   水花抚岸,鸟声轻盈,愉悦的笑声打破了这份静谧,几位青年男女划着小船穿梭在高过人头的荷叶间,他们努力打捞着漂浮的废弃物,任凭汗水浸湿衣衫。我不由得联想到去年秋季农民们在荷塘挖藕的情形,突然明白了眼前这香气四溢的美丽荷塘是辛勤的汗水灌溉出来的。荷塘之美,除了有荷的天然美,更凝聚着人们的劳动之美;荷塘之美,除了荷花摇曳的诗情画意,更有莲藕沉淀于淤泥的充实之美。
   微风徐来,碧波荡漾,荷花袅娜,我不禁高呼:“荷,吾之爱也!”这片荷塘是我今夏最美的遇见。
  (山东胶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简评
   荷香缭绕,池中荷花袅娜,自然美与劳动美相交融,在小作者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遇 见
  ◎孙小小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遇见,那古朴的阁楼、灿烂的文化、美丽的风景、可爱的人们、庄重的信仰,不断给我们带来喜悦、感动和回忆。
   犹记得三年前,初秋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和父母在北京市郊人迹罕至的深山中,遇见了一座安宁古朴的小寺院。
   我们踱步寺门前,生怕贸然打扰了这里的清静与安宁,轻轻迈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木质佛阁,步入,淡淡的檀香涌来,袅袅烟气在一张方桌上升腾,一旁摆放着水果与鲜花,抬眼望去,一尊佛像静静地伫立着,目光祥和,舒展的手臂仿佛在慈悲接引众生。这里没有大殿的金碧辉煌和精雕细琢,质朴中透露着安详。悠扬的木鱼声与诵经声阵阵传来,洗涤着人们的灵魂,我们仿佛闯入了一段古老静穆的时光,遇见了淡然、美好的自己。
   出了佛阁继续走向内庭,一棵粗壮沧桑的老树吸引了我的视线,它遒劲的枝干上系着无数条红色的许愿带,承载着一个个美好的祈愿。阳光斜斜地照在老树上,斑驳的光影落在许愿带上,仿佛照亮了一个个安静的梦想,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洗礼,红绸带已经褪色,但那虔诚纯真的梦想不会褪色,遇见它们,我遇见了人们对生活深沉而热烈的美好祈愿。
   迎面走来一位中年僧人,披着红色的袈裟,迈着缓慢的步伐,气定神闲,他看到我们,朝我们淡淡一笑。我却怯怯地站到父母身后,爸爸打趣道:“看来这里蛮欢迎你的嘛!”
   僧人的修行生活看似单调,时而走入深山,在自然中感悟与淬炼;时而焚香诵经,在虔诚中洗涤自己的内心;时而静立于佛像前,与信仰进行心灵感应……但他们拥有我们无法企及的境界。我们难以在喧嚣俗世中涤荡自己纷乱的心灵,他们却可以淡然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尘世间,从容而自在,并感化着周围的人们。
   在秋风乍起、阳光和煦的日子,我从纷纷扰扰的世界遁入了桃花源般安宁清净的一隅,遇见这个古寺,遇见一段纯净明亮的时光,遇见内心最安然的自己。此后纵有困境和迷茫,我也不会慌乱,因为有远方的古寺佛光照我。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简评
   小作者沉浸在古寺的安静时光中,从朴素中看出庄严,从细微处感受到博大。
其他文献
1987年,杨惠姗、张毅创立了琉璃工房。这源于他们在一次合作拍电影时,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玻璃艺术珍品,在被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们也遗憾地发现,里面没有一件是中国造的。而在中国古代,这种透明无瑕的高铅玻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琉璃。于是,他们毅然放棄成绩斐然的电影事业,走进了琉璃的世界。多年来,从摸索、实验,到真正的作品,琉璃工房致力于保护和传播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跻身国际艺术舞台
期刊
故乡的桂花树又开花了,那令人沉醉的香气总能使我想起童年的往事。在桂花树的记忆中,我对太婆充满了愧疚。   六岁那年,我很不懂事,嫌弃太婆土里土气,不愿意靠近她。太婆的房门口有个很高的门槛,她喜欢坐在那门槛上。那时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腿不灵便,每次跨过门槛都要有人搀着。有一次,太婆要进房间,便叫我扶她。我看着她那俗气的外衣,立马跑掉了。太婆叹了口气,只得扶着门框慢慢往里挪,谁知没扶稳,一个踉跄摔坐在
期刊
我的书桌靠着一扇窗,略带锈迹的铁皮窗框衬着素雅的暗花磨砂玻璃,我每天坐在书桌前,应对着越来越繁重的功课。低头读书、写字疲惫的时候,抬眼眺望窗外的景色,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一棵大榕树挺立着,浓密的枝叶占据了半个窗口。秋冬时节,有些许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到书桌上。我常常会挑一些好看的叶子,轻轻夹在书页里,让课本弥漫着淡淡的叶香。一些“小伙伴”不时来这里做客,有时是几只小麻雀,嘰叽喳喳、谈天说地;有时
期刊
小区王老太家住一楼,屋里闲置的小房间有一扇玻璃窗破了小半边,玻璃残骸上落满了灰尘,挂着稀稀拉拉的蛛网,像一个掉光牙齿的老人空落落的牙床。   一日,我路过老太太家,瞧见她正扯著嗓门骂人,上前询问,老太太用拐杖拄了拄地说:“这帮孩子太不懂事了!一个接一个拿石子丢我家的窗户,正想着教训几句,他们一看见我就跑没影了。唉,这些皮孩子!”   我瞅瞅那扇破窗,莞尔一笑道:“啊,破窗效应。”老太太一头雾水,问
期刊
——玻璃艺术大师王德鸿老人工作侧影   清晨八点,王德鸿老人已将炉火烧得正旺。此时,他神情凝重,戴着白手套的双手紧紧握住一根长铁棍。棍子前端,是一块鸡蛋大小,已经烧得通红的琉璃原料。他将琉璃放进火炉,待原料稍稍软化便立即取出。此时,他已在案头摆好各种工具,仿佛一位医生走到手术台边一样,对琉璃进行细致的外科手术。琉璃再次经过烈火炙烤,从硬脆变得柔软。王德鸿将软化的琉璃擎在棍尖,台面上早已备好五颜六色
期刊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兵南方,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经过泸水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诸葛亮召来孟获询问原因,孟获说,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怨鬼本来是人死不满而产生,怎么能再杀活人呢?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唤行厨宰杀牛马
期刊
我家的跳跳是一只狗,一只不一般的小狗。   白天,跳跳闲不住,也静不住,不是和家里的小黑貓为敌,就是作弄院子里的鸡鸭。久而久之,小黑猫和鸡鸭就对它敬而远之。于是,家里、小院里,就名正言顺地成了跳跳的“音乐厅”。“汪汪”“汪汪”……一串串独特的音符,响彻屋顶;跳啊,窜啊,一个个奇特的舞姿,醉了小院。   太阳一落山,跳跳的歌啊舞啊,戛然而止,跳跳一头钻进狗窝,蜷身酣睡。但是,你别以为它真的消停了。这
期刊
公正,是做人必不可少的品德之一。在六年级,我的公正却遭到同学的厌恶……   六年级时,我当上了课堂委员,也就背负起了记名字的“重任”。   科学课,和平常一样,又是一节令我头疼的课。刚踏进科学教室,同学就开始打闹嬉笑,几次制止都无效。我无奈地拿出笔和小本本,扫视一遍教室后,咬牙记下名字。一个,两个……忽然间我停住了,“班長,我和她关系挺好的,如果我把她的名字记下了,她会不会生气呢?我记还是不记呢?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慕尼黑有个70多岁的老太太,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老太太整天郁郁寡欢,不爱说话,时常坐在临街的窗前发呆。对此,老太太的女儿露易丝非常难过。   一天,老太太和平时一样坐在窗前,两眼无神地盯着远方,露易丝也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突然,老太太猛地站了起來,还兴奋地用手指向对面。露易丝顺着母亲指着的方向看去,见到街边一户人家的窗户上有一大盆盛开的鲜花。远远望去,翠绿色的叶子镶嵌在一大片粉
期刊
盛夏,正是游览英国的好时节。迎着微风,我独自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漫步。   花,无处不在。邮筒旁、路灯上,甚至两块相邻的鹅卵石之间也偶尔冒出小花来。那路灯上瀑布般的花流,似乎下一秒便会向下冲刷。藤萝垂及地面,又借着地面一蹬,紧紧地缠绕在冰冷的柱子上,一圈圈向上攀爬,玩得不亦乐乎。再看邮筒两旁,竹编的小篮中花儿们就文静多了,只是羞怯地从竹篮中微微探出头来,悄悄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它们之中,最大胆的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