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 谜团一 上万立方米石料的来源

来源 :中华民居·重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n_830511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座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深宅大院,留给后人诸多费解的谜语,其中之一就是修建这座庄园耗费的石料多达上万立方米,它们取自哪里?怎样搬运来?附近几十里找不到如此规模的采石场,也没有发现哪怕一星半点石渣滓痕迹。
  庄园的墙基、天井、栏杆、院坝,全部是用青砂条石铺就,一块块石头方圆规则、平整如砥,石缝之间吻合自如、宛若天生。最大的石头有六、七米长,二、三米宽,重达10多吨。这么巨大的石头,在没有汽车和起重机的140多年前,是用什么工具运来,又是怎样安装上去的呢?站在这些石头前面,你不能不产生诸如此类的疑问。
  再来看看这些石护栏和石花凳,都是巨大的整块石头,如入口处的这些石雕,全部都是连体。这个石花凳长7米,这么巨大的石头在庄园内用料达上万立方米,从何处开采,用什么工具运输就成了庄园的谜题。因为在此地不产这样的石头,更不可能雕刻好了再运输。如此巨大的体积,又如此之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的确难以想象。再看这六菱形的石花敦,它既有六六大顺的意思,又有福禄寿喜中禄的含义。
  戏楼前250多平方米的中天井石坝,既为正屋和东西厢房增加采光,也是节日和家庆看戏摆桌的场子。所用石料最长达6米,宽0.7米,厚0.9米,历经140余年,仍平坦如初。镶嵌平整,榫缝结合,钻路均匀平行,如此精细工艺随处可见,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么巨大的石头,重达10余吨之多,整个庄园所用石料上万立方米,在没有汽车和起重机的140多年前,从何而来,用啥运输?所有石材的去渣又堆放何处?
  石龙井庄园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它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精巧的雕刻艺术。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它的石雕艺术。
  院坝和天井的石栏上,雕刻着两两相对的石狮、石猴、石麒麟等吉祥动物,以及蟠桃、佛手、石榴等仙界珍果。它们都是在石栏上面直接雕刻出来的,与石栏组成一个珠联璧合的整体。那些石狮,有的翘首瞻望;有的怒目圆睁;有的脉脉含情。能够代表整座庄园石雕艺术最高成就的,当数天井里的几口石缸。它们有的浅雕、有的浮雕、有的圆雕、有的镂空,手法不同,风格各异。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钟洛克 重庆市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兼院副总建筑师,代表作品:重庆软件园一期工程、四川美术学院实验实习楼、重庆红鼎公寓。建筑理念:建筑是提供给人不同体验的精神空间,建筑的地域性才是国际性,有细节的建筑才经得起历史长河的考验。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们对钟洛克的第一印象,那就是青年才俊。这位三十多岁的建筑设计师有着不俗的外表和气质,同时兼具较强的亲和力。为了跟我们见面,他已经推掉
期刊
当你有点时间,你有没有想过,有多久没看星空?尤其是在“街坊邻居”、“左邻右舍”、“隔壁户”又或是“对门对户”这些词汇己逐步名存实亡的今天。  但凡是重庆人,总会想起的:那个集体睡在户外凉板上“歇凉”避暑仰望夜空的季节。这时,天、地与你我同在。  这关乎于“重庆人的夏天怎么过”的话题。这个话题注定是个很有阅读价值的话题。否则,为什么连千里之外的一家香港媒体也与本刊“杂志所见略同”,赶来重庆寻找答案。
期刊
乱劈柴  重庆人爱说“乱劈柴”,尤其是酒桌上划拳时。顾名思义,乱劈柴就是劈柴时乱劈一气,形容做事不按常理出招,不讲规矩,乱有乱着。  行酒令时,几个人喝得晕头转向的,拳头一伸,化掌为斧,“来来来,乱划拳,乱劈柴!”那动作活像在用“开山”(斧头)劈柴,只是麻起的,脑壳不够用,劈得不够稳、准、狠,没路数,也没章法。离开酒桌子,工作和生活中的乱劈柴就有点具体了。出租车拒载或绕弯路,中药铺抓药认钱不认病,
期刊
这是一个最重庆的季节。没错,就是你我正在经历的这个夏天。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夏天才是重庆最有代表性的季节。不了解的人怕它,是因为它令这座城市与南昌、武汉、南京一起荣膺“中国四大火炉”的绰号,这不禁会让人迅即想到置身于“火锅”之中;但懂它的人爱它,因为这里有一座热不怕的城,这里有怕不热的人。  这里有沸腾的生活,这里也有歇凉的人生。重庆本地人更爱将“乘凉”说成是“歇凉”,足以形象传递居住于此地人类的某
期刊
重庆城有很多名字:江州、荆州、益州、巴州、楚州、渝州、恭州、雾都、陪都、重庆。其中用得最多,时间用得最久的是江州、渝州(简称渝)、重庆。  巴国,周的子国  在重庆人的口头禅及地名中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字眼,就是“巴”。  别人说“盐”,重庆说“盐巴”。  别人说“牙”,重庆说“牙巴”。  别人说“嘴”,重庆说“嘴巴”。  别人说“饼”,重庆说“巴巴”(粑粑)。  别人喊“爸爸”,重庆喊“爸巴”。  
期刊
推土机夜以继日,一幢幢带着我们童年记忆的老屋灰飞烟灭;塔吊添砖加瓦,一栋栋充满时尚气息的高楼拔地而起。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一些属于记忆、属于过去的东西消失得越来越快并将永远消失。对于消失,我们惆怅,我们感慨,但也许更需要我们留意的,是在这样的消失中悄然地新的生长。  7月28日,在武隆仙女山“山人艺术中心”开馆之际,一场名为《消失的生长》的当代艺术展览开始了。10月27日,展览精选了一批高水准
期刊
七月的重庆,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而如同置身水生火热之中,一面是炎炎夏日的高温,一面是气势如猛兽的洪峰。今年是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重庆朝天门、磁器口、菜园坝竹木市场等地势较低区域都被淹在水中,街道进水,居民房屋、市政设施、水利设施、农作物等不同程度损毁,这无疑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遗憾。然而,在乐观的重庆人眼里,水漫江山的重庆,显露出难得一见的美景。  朝天门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的渝中
期刊
几十年,绕指一瞬间就过去了,中正从来没有来过中正室,将军楼里将军也不在了,只有留下的两处遗址在提醒着这里风云的过去……  潼南县双江镇,由于抗战期间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的迁来,一时成为国民党在四川大后方的重要军事训练基地,并由此闻名陪都山城。然而,这里有一座蒋介石的行宫和徐庭瑶的将军楼,知晓此事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出双江镇,往北,过“矮子桥”,沿猴溪蜿蜒而下,有一处竹木荫翳的小丘,俗称“金龙坡”
期刊
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的金佛山,名字中有一个佛字,但是纵观山内,没有佛也没有庙。那么佛在哪里?  金佛山春天花海一片,夏天清凉世界,秋天红叶画染,冬天玉树枝环,四季景观独具特色。曾经的金佛山,树木参天,狼虫出没,人迹稀少。直到最近两三百年间,才逐渐有人光顾。这座神秘山峦,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其中“递”字有升降变化之意,即山有九层、九折、九峰、重峦叠嶂之意。  而“九递山”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刨
期刊
这个庄园的第三个谜团就是那两口老井。它们位于庄园正厅房后十余米高堡坎下,两口老井能起到隔音保暖,冬暖夏凉的作用。这是在整体沙石上人工开凿而成的水井,井水清澈甘甜,不因旱季而枯竭、不因雨季而溢出。任凭取用,水位不降低半分。  对于井水,我们并不十分陌生,家用的井通常清澈见底,那是因为我们经年累月从中取水,达到一定的流动效果。而这里的两口古井,取用的人很少,但每每见到,它都保持着同样的水位,不溢出,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