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云计算的重要性将超过互联网,接下来云计算的发展将成为产业进步的关键因素。一场关于云计算的竞赛已经展开。
“云计算”正在成为全球IT产业共同应和的主流声音,同时也是国内公认、各行业信息化创新实践的一大趋势。云计算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对于经济、科技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基于此,国内各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无锡等地都在通过政策或示范项目,来推动地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到,随着各地政府云计算策略的逐渐明朗,云计算发展趋势的逐步显现,一场关于云计算的竞赛已经展开。
云计算是一场革命
很难考证云计算由谁于何时最先提出,不过如今很容易看到它的流行。尽管云计算进入人们视野时还只是一个相对新鲜的词汇,但随着网格计算、实用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词汇关注度的下降,云计算逐渐被市场和服务所驱动而成为新兴热点。
从2007年至今,围绕云计算的讨论愈演愈烈,IBM、英特尔、雅虎、微软、EMC、谷歌、惠普、世纪互联、阿里软件等国内外IT厂商纷纷表示,自己已拥有云计算产品、技术或服务。尽管云计算概念众说纷纭,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人对云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的IT厂商都认为这是一次变革的机遇,都不约而同地向外界宣告成功转型为云服务提供商。
“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云计算能使企业轻松获取所需资源,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创新。尤其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需要高价值、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以增强竞争力。”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介绍,2009年年初IBM发布了“智慧地球”理念,云计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IBM蓝云解决方案可提供先进的企业基础架构管理平台。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IBM的全球资源,IBM今年推出6 1解决方案。该方案能为企业提供6 1种情景的云环境,包括软件开发测试云、创新协作云、高性能计算云、云计算IDC、企业云以及一个能快速部署的云计算环境,从而帮助各类企业解决所需的计算资源问题。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和持续探索,微软2008年正式发布完整的云计算平台——蓝天,并投入巨资在全球范围内建造数据中心。
这些现象表明,云计算开始成为一种全球IT产业共同应和的主流声音。微软希望云平台最终与个人计算机平台一样,能让成千上万的第三方开发人员开发出丰富应用和新颖服务,而这样的平台势必造就一个全新的云产业,就像过去20多年中视窗操作系统和众多合作伙伴催生出规模巨大的PC产业那样。
美国有学者称,随着Web技术的持续发展,云计算的重要性将超过互联网。
事实确实如此,云计算正在给产业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改变。云计算开创了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等全新IT服务模式。云计算服务模式不仅给全球信息产业创造了深远的变革机会,同时也给工业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不仅能够有效地缩减企业的IT成本,还能够更灵活更高效地运营业务,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说,云计算也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随着云计算模式的普及,互联网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云计算的重要性将超过互联网,接下来云计算的发展将成为产业进步的关键因素。
地方政府摩拳擦掌
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关于这一点,从各地政府针对云计算出台的规划和举措来看,已经达成共识。
未来我国的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政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如何让“中国云”领跑全球,不仅每个企业需要去努力,同时也需要发挥政府作为政策引导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构建带有中国特色、具有独特商业模式的中国云计算产业体系。
201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圈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包括5个试点城市在内的各地主管部门都对发展云计算表示出浓厚兴趣。北京市经信委与市发改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将通过建设中国云计算中心服务于电子政务;上海则发布“云海计划”;深圳也制定了云计算的产业战略和实施方案,当地从事云计算相关应用的企业已超过300家。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积极与国内外IT龙头企业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的最佳方式。
以企业协作的方式,打破固有的产业链模式,联合建设一个中关村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开放模式吸引企业进行云计算产业创新实践,为新兴云计算服务企业提供运营支撑服务,这是北京市促进云计算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2010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起草的北京“祥云工程”实施方案,2015年北京云计算产业将形成500亿元的规模,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将成为其重要推手。
北京“祥云工程”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目前,“祥云工程”已经被列为北京市“十二五”软件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发展规划重大工程,该工程将围绕芯片、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各种终端以及各种云应用构建北京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带动首都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体提升。
此外,北京市还将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云计算产业基地,通过政府的战略引导、专业公司的运营、龙头公司的带动、公共平台的支撑,聚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健全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目前,该基地选址已初步定在北京科技大学产业园,计划汇集十家以上的云计算科研机构,几十家新创企业,形成每年100亿元的云计算产值。
按照规划,“祥云工程”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是产业布局阶段,完成云计算产业链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聚集一批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推广一批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服务和云应用,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中心;第二阶段为2013-2015年,是产业化发展阶段,目标是要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规模争取达到2000亿元。
上海发布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显示,总投资31.2亿元的首批12个项目已经启动。根据这张名为“云海计划”的蓝图,上海市规划经过3年努力实现在云计算产业领域“十百千”发展目标,即培育10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设10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努力将上海建成全国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中心。
目前,上海的多个云计算示范项目率先落地,突破了云计算的应用难题。其中,华东电脑、普华基础软件、中标软件、东方通泰、世纪互联等一批企业发布了云计算解决方案与公共服务平台,上海闸北健康云、青浦区和长宁区电子政务云等一批典型云计算项目正式签约,与东软集团、浪潮软件、万达信息、华为等一批软件和电子信息企业共同合作,推进云计算示范应用。
据悉,上海云计算产业2011年的重点将落在示范应用上,特别是对于具有成功商业模式的市场化项目,将研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推广应用。
与北京和上海不同的是,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选择了与国内外IT厂商密切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最佳方式之路。
2008年,无锡市与IBM公司共建的中国云计算中心在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正式宣布运营,双方致力于打造中国的“云谷”。2009年,IBM又与无锡云计算中心联手,签订关于无锡云计算中心二期建设的合作协议。在该项目中,IBM将助力中国“云谷”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并搭建、扩展基于IBM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为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缔造中国高科技产业城提速加码。
无锡新区信息(软件)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阙尧尧说:“短期来看,我们想为当地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引入IBM的技术和服务,从而帮助他们创建一个可持续增长的生态系统。我们的软件开发商并不是世界级企业,但是IBM这样的合作伙伴却可以为他们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我们希望借此实现快速增长。”
专家表示,政府部门不仅是云计算的重要应用领域,更是重要的市场启动力量,政府的推动可以促进云计算产业跨越式发展。因此,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大力培育云计算技术服务厂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不但可以推动国内IT厂商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型,还能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厂商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合力参与全球云计算产业竞争。
期待国家“云战略”实现超越
据了解,基于云计算的重要性,众多国家针对云计算的发展都做出了相应的长远规划,专家表示,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扶持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不可否认,云计算产业在我国遍地开花,但总的来说,我国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为,而国外政府的扶持层面大多来自国家级别。同时,国外一些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已经开始在实施标准等方面进行调研讨论,而国内还处在小规模试验应用和学术交流的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各地政府纷纷实施云计算计划是好事,但这样也有可能出现低水平重复,有关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做到集中资源办大事。他强调,在2011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领导人表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这无疑将发展云计算等提到了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高度,有关部门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应及时制订国家级的战略规划,协调全国范围内的云计算,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业界人士认为,在云计算领域,“中国云”完全有机会实现超越和领先发展。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文银认为,我国在云计算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方面与外国相比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如果抓住机遇,实现技术突破,则有望实现超越,掌握主导权。同时,他指出,传统IT巨头的技术优势在云计算时代将构不成优势。
“运营商提供基础架构,虚拟化厂商提供中间件,操作系统厂商提供云计算平台,服务商做云服务业务,产业链各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完善云计算金字塔,大家配合起来才能推动互联网服务早日转入云时代。”世纪互联副总裁蒋建平的话代表了业界人士携手共推云计算发展的共识。
蒋建平表示,15年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差距有5年,而云计算的起步国内只比国外晚了一年左右。在云计算的机遇面前,国内运营商与国外相比没有差距,并且在中国这个巨大的互联网市场上具备本土化优势。他指出,云计算在国内乃至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的不是一两家厂商的努力,而是整个产业共同推动。
在朱近之看来,业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云计算发展,业界人士要共同努力打造云计算的生态合作伙伴圈。云计算产业需要各种技术能力、各种规模的企业参与,有了各方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真正有生命力的云计算产业链。
(作者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云计算”正在成为全球IT产业共同应和的主流声音,同时也是国内公认、各行业信息化创新实践的一大趋势。云计算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对于经济、科技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基于此,国内各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无锡等地都在通过政策或示范项目,来推动地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到,随着各地政府云计算策略的逐渐明朗,云计算发展趋势的逐步显现,一场关于云计算的竞赛已经展开。
云计算是一场革命
很难考证云计算由谁于何时最先提出,不过如今很容易看到它的流行。尽管云计算进入人们视野时还只是一个相对新鲜的词汇,但随着网格计算、实用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词汇关注度的下降,云计算逐渐被市场和服务所驱动而成为新兴热点。
从2007年至今,围绕云计算的讨论愈演愈烈,IBM、英特尔、雅虎、微软、EMC、谷歌、惠普、世纪互联、阿里软件等国内外IT厂商纷纷表示,自己已拥有云计算产品、技术或服务。尽管云计算概念众说纷纭,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人对云计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的IT厂商都认为这是一次变革的机遇,都不约而同地向外界宣告成功转型为云服务提供商。
“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云计算能使企业轻松获取所需资源,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创新。尤其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需要高价值、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以增强竞争力。”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介绍,2009年年初IBM发布了“智慧地球”理念,云计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IBM蓝云解决方案可提供先进的企业基础架构管理平台。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IBM的全球资源,IBM今年推出6 1解决方案。该方案能为企业提供6 1种情景的云环境,包括软件开发测试云、创新协作云、高性能计算云、云计算IDC、企业云以及一个能快速部署的云计算环境,从而帮助各类企业解决所需的计算资源问题。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和持续探索,微软2008年正式发布完整的云计算平台——蓝天,并投入巨资在全球范围内建造数据中心。
这些现象表明,云计算开始成为一种全球IT产业共同应和的主流声音。微软希望云平台最终与个人计算机平台一样,能让成千上万的第三方开发人员开发出丰富应用和新颖服务,而这样的平台势必造就一个全新的云产业,就像过去20多年中视窗操作系统和众多合作伙伴催生出规模巨大的PC产业那样。
美国有学者称,随着Web技术的持续发展,云计算的重要性将超过互联网。
事实确实如此,云计算正在给产业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改变。云计算开创了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等全新IT服务模式。云计算服务模式不仅给全球信息产业创造了深远的变革机会,同时也给工业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不仅能够有效地缩减企业的IT成本,还能够更灵活更高效地运营业务,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说,云计算也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随着云计算模式的普及,互联网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云计算的重要性将超过互联网,接下来云计算的发展将成为产业进步的关键因素。
地方政府摩拳擦掌
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关于这一点,从各地政府针对云计算出台的规划和举措来看,已经达成共识。
未来我国的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政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如何让“中国云”领跑全球,不仅每个企业需要去努力,同时也需要发挥政府作为政策引导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构建带有中国特色、具有独特商业模式的中国云计算产业体系。
201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圈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包括5个试点城市在内的各地主管部门都对发展云计算表示出浓厚兴趣。北京市经信委与市发改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将通过建设中国云计算中心服务于电子政务;上海则发布“云海计划”;深圳也制定了云计算的产业战略和实施方案,当地从事云计算相关应用的企业已超过300家。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积极与国内外IT龙头企业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的最佳方式。
以企业协作的方式,打破固有的产业链模式,联合建设一个中关村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开放模式吸引企业进行云计算产业创新实践,为新兴云计算服务企业提供运营支撑服务,这是北京市促进云计算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2010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起草的北京“祥云工程”实施方案,2015年北京云计算产业将形成500亿元的规模,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将成为其重要推手。
北京“祥云工程”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目前,“祥云工程”已经被列为北京市“十二五”软件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发展规划重大工程,该工程将围绕芯片、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各种终端以及各种云应用构建北京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带动首都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体提升。
此外,北京市还将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云计算产业基地,通过政府的战略引导、专业公司的运营、龙头公司的带动、公共平台的支撑,聚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健全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目前,该基地选址已初步定在北京科技大学产业园,计划汇集十家以上的云计算科研机构,几十家新创企业,形成每年100亿元的云计算产值。
按照规划,“祥云工程”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是产业布局阶段,完成云计算产业链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聚集一批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推广一批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服务和云应用,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中心;第二阶段为2013-2015年,是产业化发展阶段,目标是要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规模争取达到2000亿元。
上海发布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显示,总投资31.2亿元的首批12个项目已经启动。根据这张名为“云海计划”的蓝图,上海市规划经过3年努力实现在云计算产业领域“十百千”发展目标,即培育10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设10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努力将上海建成全国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中心。
目前,上海的多个云计算示范项目率先落地,突破了云计算的应用难题。其中,华东电脑、普华基础软件、中标软件、东方通泰、世纪互联等一批企业发布了云计算解决方案与公共服务平台,上海闸北健康云、青浦区和长宁区电子政务云等一批典型云计算项目正式签约,与东软集团、浪潮软件、万达信息、华为等一批软件和电子信息企业共同合作,推进云计算示范应用。
据悉,上海云计算产业2011年的重点将落在示范应用上,特别是对于具有成功商业模式的市场化项目,将研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推广应用。
与北京和上海不同的是,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选择了与国内外IT厂商密切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最佳方式之路。
2008年,无锡市与IBM公司共建的中国云计算中心在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正式宣布运营,双方致力于打造中国的“云谷”。2009年,IBM又与无锡云计算中心联手,签订关于无锡云计算中心二期建设的合作协议。在该项目中,IBM将助力中国“云谷”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并搭建、扩展基于IBM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为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缔造中国高科技产业城提速加码。
无锡新区信息(软件)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阙尧尧说:“短期来看,我们想为当地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引入IBM的技术和服务,从而帮助他们创建一个可持续增长的生态系统。我们的软件开发商并不是世界级企业,但是IBM这样的合作伙伴却可以为他们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我们希望借此实现快速增长。”
专家表示,政府部门不仅是云计算的重要应用领域,更是重要的市场启动力量,政府的推动可以促进云计算产业跨越式发展。因此,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大力培育云计算技术服务厂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不但可以推动国内IT厂商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型,还能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厂商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合力参与全球云计算产业竞争。
期待国家“云战略”实现超越
据了解,基于云计算的重要性,众多国家针对云计算的发展都做出了相应的长远规划,专家表示,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扶持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不可否认,云计算产业在我国遍地开花,但总的来说,我国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为,而国外政府的扶持层面大多来自国家级别。同时,国外一些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已经开始在实施标准等方面进行调研讨论,而国内还处在小规模试验应用和学术交流的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各地政府纷纷实施云计算计划是好事,但这样也有可能出现低水平重复,有关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做到集中资源办大事。他强调,在2011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领导人表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这无疑将发展云计算等提到了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高度,有关部门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应及时制订国家级的战略规划,协调全国范围内的云计算,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业界人士认为,在云计算领域,“中国云”完全有机会实现超越和领先发展。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文银认为,我国在云计算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方面与外国相比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如果抓住机遇,实现技术突破,则有望实现超越,掌握主导权。同时,他指出,传统IT巨头的技术优势在云计算时代将构不成优势。
“运营商提供基础架构,虚拟化厂商提供中间件,操作系统厂商提供云计算平台,服务商做云服务业务,产业链各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完善云计算金字塔,大家配合起来才能推动互联网服务早日转入云时代。”世纪互联副总裁蒋建平的话代表了业界人士携手共推云计算发展的共识。
蒋建平表示,15年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差距有5年,而云计算的起步国内只比国外晚了一年左右。在云计算的机遇面前,国内运营商与国外相比没有差距,并且在中国这个巨大的互联网市场上具备本土化优势。他指出,云计算在国内乃至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的不是一两家厂商的努力,而是整个产业共同推动。
在朱近之看来,业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云计算发展,业界人士要共同努力打造云计算的生态合作伙伴圈。云计算产业需要各种技术能力、各种规模的企业参与,有了各方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真正有生命力的云计算产业链。
(作者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