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开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时代、生活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客观要求。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应当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类资源,并学会充分利用,因势利导,实事求是,把整合落实到实处,走出自己的实践活动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开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所以,作为一名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我们应当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整合,力求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注重课堂实践,依托各学科教材,把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料与教材巧妙融合,达到与其他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的效果
现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有国家级课程,还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科学、思想品德……这些课程无疑都是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课程。教材也都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细细分析,在这课程里面,哪门学科最具综合性特点呢?无疑,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特点,就连美术课程里不也有数学、地理,还有光学、建筑学等知识吗?语文、数学课程里面包含的内容就更多了,但总体来看,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具“综合性”这一特点。
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数学、科学、安全等学科都安排了一定时间、一定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科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所以,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整个教材的体系,做到有的放矢,依托学科教材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长点,重组教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更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从而达到与其他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的效果。
二、打破课堂界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达到双赢的效果
现今的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很难分清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属于哪一个学科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联系,寻求它们之间的最佳融合点,确定出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然后和学科教师联手,打破课堂界限,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学科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广玉兰》《夹竹桃》两课,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花语缤纷”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开展描写花的词语接龙大赛,可以收集、朗诵关于花的诗词,可以到校园内花卉走走看看,了解校园内花的品种,还可以到学校旁边的花卉市场去采访调查,上网学习探究等,多方面了解有关花的知识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而且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延伸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自由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乎课堂所获,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会大大提升。再如,结合数学学科《千克和克》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开展实践活动:到超市去看看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几千克;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几克或几十克,并亲自用手掂一掂,感受其重量。再让学生称一称,准备一些相应重量的物体,以备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物品的实际重量,使得抽象的认知变得直观,又能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生活,真正是双赢。
三、依托校内外资源,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1.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
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仅仅依靠专门的指导教师是不够的。而且《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进一步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活动中,我们既可以安排经过培训的具有特长的教师来担任指导老师,也可以把一些相关的家长请进来,让家长走进教室、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来做孩子们的指导老师。因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家庭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家长的职业多样,社会阅历丰富,所以完全可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让家长参与进来,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更大的教育环境,更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的教育局面,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实效性。
2.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特色资源,走出自己的特色
我们青岛河西小学立于张村河畔,地域特色鲜明,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校从本地实际出发,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打造了一套以“水滴文化”为办学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水滴文化”的浸润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今年,我们就在中年级开展了“走进水世界”和“生命之源”的活动,在高年级开展了“关注家乡水资源”“水污染调查”的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发动学生调查、搜集、整理我们家乡水的有关知识,调查和记录家庭用水情况,等等。从而切身感受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提高节水意识,并且能够主动探究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人人争当节水小卫士。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片更为广阔的活动平台,每年春秋两季,学校还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感受家乡水之秀美,水之精神。活动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每学段依据季节和年龄特点安排游览岛城与水有关的景点,六年级学生会依次游览十几个景点呢。
在学校“水滴文化”的浸润下,我们的孩子阅水成川,涓滴成河,丰富了生活经历,体验了七彩童年。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时代、生活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客观要求。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我们应当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类资源,并学会充分利用,因势利导,实事求是,把整合落实到实处,走出自己的实践活动特色。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开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所以,作为一名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我们应当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整合,力求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注重课堂实践,依托各学科教材,把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料与教材巧妙融合,达到与其他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的效果
现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有国家级课程,还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科学、思想品德……这些课程无疑都是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课程。教材也都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细细分析,在这课程里面,哪门学科最具综合性特点呢?无疑,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特点,就连美术课程里不也有数学、地理,还有光学、建筑学等知识吗?语文、数学课程里面包含的内容就更多了,但总体来看,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具“综合性”这一特点。
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数学、科学、安全等学科都安排了一定时间、一定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科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所以,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整个教材的体系,做到有的放矢,依托学科教材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长点,重组教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更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从而达到与其他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的效果。
二、打破课堂界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达到双赢的效果
现今的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很难分清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属于哪一个学科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联系,寻求它们之间的最佳融合点,确定出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然后和学科教师联手,打破课堂界限,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学科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如,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广玉兰》《夹竹桃》两课,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花语缤纷”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开展描写花的词语接龙大赛,可以收集、朗诵关于花的诗词,可以到校园内花卉走走看看,了解校园内花的品种,还可以到学校旁边的花卉市场去采访调查,上网学习探究等,多方面了解有关花的知识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而且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延伸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自由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乎课堂所获,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会大大提升。再如,结合数学学科《千克和克》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开展实践活动:到超市去看看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几千克;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几克或几十克,并亲自用手掂一掂,感受其重量。再让学生称一称,准备一些相应重量的物体,以备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物品的实际重量,使得抽象的认知变得直观,又能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生活,真正是双赢。
三、依托校内外资源,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1.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
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仅仅依靠专门的指导教师是不够的。而且《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进一步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活动中,我们既可以安排经过培训的具有特长的教师来担任指导老师,也可以把一些相关的家长请进来,让家长走进教室、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来做孩子们的指导老师。因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家庭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家长的职业多样,社会阅历丰富,所以完全可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让家长参与进来,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更大的教育环境,更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的教育局面,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实效性。
2.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特色资源,走出自己的特色
我们青岛河西小学立于张村河畔,地域特色鲜明,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校从本地实际出发,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打造了一套以“水滴文化”为办学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水滴文化”的浸润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今年,我们就在中年级开展了“走进水世界”和“生命之源”的活动,在高年级开展了“关注家乡水资源”“水污染调查”的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发动学生调查、搜集、整理我们家乡水的有关知识,调查和记录家庭用水情况,等等。从而切身感受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提高节水意识,并且能够主动探究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人人争当节水小卫士。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片更为广阔的活动平台,每年春秋两季,学校还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感受家乡水之秀美,水之精神。活动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每学段依据季节和年龄特点安排游览岛城与水有关的景点,六年级学生会依次游览十几个景点呢。
在学校“水滴文化”的浸润下,我们的孩子阅水成川,涓滴成河,丰富了生活经历,体验了七彩童年。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时代、生活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客观要求。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我们应当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类资源,并学会充分利用,因势利导,实事求是,把整合落实到实处,走出自己的实践活动特色。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