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即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当下新课程改革理念高度契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建构理论打造自主学习模式,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建构理论的内涵,并从“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发挥教师主导的组织作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三方面提出基于建构理论下实施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构理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的见多识广和思想的独立已经超乎教师的想象,加之,新课程改革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已经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但是对于“自主学习”方面尚且有很多不足之处.将建构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并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一、建构理论的内涵
  第一,建构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不应该以传统的“填鸭式”讲授为主,而应该是学生根据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灵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居辅助指导地位.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感觉轻松、自在,也会大胆彰显个性,与教师良性互动,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建构理论认为教材知识是宏观的理论假设,并未将全部知识呈现给学生.尤其是数学知识,它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多呈现的是较为抽象的符号语言.学生要想学透数学知识,仅学习教材“表面”知识是绝对不够的,应该在理解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加上外延和拓展,进行整合和重构.第三,知识建构不是随意的,各学科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且学科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交流、磋商”,再加上自我调整和修正的过程.第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是单一的,因为每门学科知识本身都是复杂多样的,学生因年龄、成长背景、时代环境、性格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对其所学知识的建构也会呈现多元化.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结果的评价也应是多元化的.
  二、基于建构理论下实施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
  小学生因为尚且年幼,他们刚刚走出家门步入学校,对学校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对于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他们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学校,教师是他们的直接“引路人”,如果学生与教师长期具有“距离感”,学生觉得教师特别威严,甚至惧怕教师,就会影响其顺利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建构理论提倡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摘掉原有的“权威光环”,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进而与教师成为朋友,使学生和教师在课上和课后都可以平等互动,教师也会更加了解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建构理论指引下,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例如,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适当提问启发学生了解物体的面积以及相关单位的表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所见物体的面积.学生尚且年幼,对面积的概念并非十分清楚,所以表述时也许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因为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往往会因回答错误而感到失落,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尝试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如当学生说出“我们教室的面积是2平方米”时,教师可以说:“哇!原来我们都生活在童话世界呀,這么小的教室能容纳下我们这么多人,真是神奇的魔术啊!”这样的对话交流,会使学生瞬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会因此尴尬、失落,而是觉得教师是特别亲切可爱的人,课堂气氛也不再紧张,接下来,学生就会很顺利地继续融入课堂活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的组织作用
  很多教师也许觉得建构理论是一个较为新颖而抽象的理论,但其实它的运用很简单,教师只要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结合当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可以将建构理论成功引入小学数学教学.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具有引导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有限的,对于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不一定会恰到好处地理解和回答,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例如,某教师在讲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与球”的相关知识时,发现学生对于圆柱、圆锥表面积的计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让学生联想理解圆柱、圆锥表面积的含义,并通过拆解圆柱体、圆锥体的实践,让学生感知表面积公式的由来,进而顺利记忆和应用.
  其次,建构理论的内涵与探究式课堂的理念高度契合.二者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探究式课堂的打造会使教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但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性不够,思维也需要引导和开发,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视自己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对学生的不当做法予以及时引导和纠正.例如,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整理房间”的合作讨论题目.教师在多媒体上放映出摆放各种形状物品的凌乱房间,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用自己觉得最优质的的方式将房间整理干净,并将物品恰当分类.这个小游戏与学生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既有利于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图形知识进行复习,又有利于学生学会分类和统计的方法,对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建立学生的数学思想都有极大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前,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分好组,每组选派一个“负责人”带领小组活动,并设定好活动的时间、流程、注意事项等.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把控全局”,维持整体的课堂秩序,又要切实关注每个学习小组的动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并且鼓励每个“负责人”注意带动组员的参与积极性.有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才会在良好的秩序中自由快乐地进行,每个学生也会因为自身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而获得新知.   (三)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鉴于现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来源于“新鲜感”,如果对一个事物失去了“新鲜感”就不会再拥有十足的动力,加之他们尚且年幼,对一件事的坚持往往缺乏持久性,所以,自主探究仅作为一项课堂教学活动是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长此以往,也会使建构理论的指引流于形式,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将自主学习延伸至课前预习、课后练习以及复习、测试等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渐渐让自主学习常态化.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重點强调要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在生活中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物体.这样,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就会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轻松地进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合作探究活动,自己充当主持、引导和总结的角色,课堂的主角依然是学生.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让预习比较出色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在预习中所学到的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全程认真听并适时予以指点和纠正.待该生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其的讲解进行评价、反馈和提问,这样的自主学习,既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过程有深刻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构个性化的内容体系.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布置合作讨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的算法”或是分组玩“图形组合游戏”等拓展活动,并专门安排相关课堂让学生分享课后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也欢迎学生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真正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并在不断地探究、思考中,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升自身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要将自主学习的意识渗透给学生,将建构理论与数学教学良好结合,为学生搭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拓展”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数学知识学习的前后关联性,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思考、探究、重构知识体系,进而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构理论指引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会让学生成为“主人”,在轻松、自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向学生渗透自主学习意识,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打造素质教育“智慧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研习建构理论,努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志军马.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国际教育论坛,2020,2(4):169.
  [2]吕永芳.论建构理论下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9(4):78.
  [3]何天兰.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分析[J].科教导刊, 2014(18):134-135.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点多、课程内容难、进度快、教学方法较为枯燥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通过结合一些地方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贯彻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元素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地方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程思政  在大学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算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针对数学运算核心能力的考察在逐年提升.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优化数学运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背景,笔者对借助多种策略,奠定运算基础;基于核心素养,提升运算能力;基于学生主体,培养运算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教学;策略  进入高中阶段之后,数学体现出极强
期刊
【摘要】基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教师构建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立足教学效率的提升,因地制宜地采取问题情境设置、问题设计等策略,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中职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20年度课题《问题导学法在中职数学职业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
期刊
【摘要】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的学生在面对数字时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在发展,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小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维.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同时要学习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引领学生,比如趣味教学法、小组活动设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另外,教师也不能故步自封,而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授课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课堂活动,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
期刊
【摘要】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本身虽易掌握,但其背后的算理却不简单.本文以小数除法为例,以分析学生学习起点为基础,使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理解算理,借助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对比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在优化算法的同时理清除法的知识脉络.  【关键词】算理;算法;小数除法  一、理解学习目标  小学阶段的除法知识共包括三个部分: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和分数除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着变革,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是反感.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分析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越来越重视.批判性思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需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利用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做”与“思”的沉淀,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简单阐释了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并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  【关
期刊
【摘要】在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备受关注.为了确保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在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活学活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深度学习的相关要求,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地位.深度学习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轨迹,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分析及研究来提炼其中的重点,让
期刊
【摘要】教育工作者要把教育重心放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要培养出一批从小就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样才可以为国家输送科技人才,才能加速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富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进而具备创造能力.本文将从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活动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非智力因素等几方面阐述在数学教
期刊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等教育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也被大多数教育者所认可.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阐述了德育教育全方位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社会实践  一、从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解读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