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要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期持续的发展能力。从本质上讲,传统经济违背了物质循环、再生利用的自然法则,使有限的资源、环境变得更加有限,具有明显的反环境本质,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在如何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羁绊,步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轨迹上,戴利提出了“稳态经济”模式,倡导实现从增长(数量扩展)向发展(质量改进)的转型;《增长极限》提出“零增长理论”,建议通过零增长实现全球平衡;布朗则强调生态学家与经济学家应经济合作,推动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革命性转变,进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广泛酝酿和形成,堪称人类社会现代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现己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基本认同,并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到国家的发展行动之中,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生
  1.增长的极限导引出的启示。从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人类关于发展的观念,主要是以经济的增长来进行定义,认为经济增长了就是发展了。只是到了20世纪60~80年代,人类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公害事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痛苦之后,开始积极反思和总结传统经济发展中不可克服的矛盾,努力探寻新的发展途径。在1972年前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针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困境,提出了“人类困境研究计划”,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出了“零增长”下“全球均衡”的结论,该结论虽然过于悲观,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行使自己的发展权。但是,该书提出的“不要盲目地反对进步,但是要反对盲目的进步”等有益观点,给了人们极为深刻的启示,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全球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2.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法国学者编写了《新发展观》一书。该书认为,经济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社会收入结构的合理、文化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其他社会福利的增进;经济发展体现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改善的同步进行。这种新的发展观在实践中,逐步演变为“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其拓展为基础。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著名报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致力于:消除贫困和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控制人口和开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延长资源的可供给年限,不断开辟新的能源和其他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要求,建立公平的分配原则;推动技术进步和对于危险的有效控制”。由此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浪潮。
  3.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作为。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较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会议通过并签署了五个重要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所有类型森林问题的不具法律约束的权威性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这次会议和上述五个文件,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抓住机遇、协同努力,改变人类自身掠夺性的生产方式和浪费型的消费形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一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文章和文件中,十多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近二百种说法。但是,目前国际社会相对公认的定义,是1987年世纪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所表述的是某种动态的过程、道路或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的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人类进步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从其理论架构和表达方式上解析,可持续发展具有三大本质特征:
  (1)发展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状况,即能够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是否在健康地发展以及是否在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对此,必须澄清一个容易混淆的观念,即认为可持续发展似乎不强调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有时甚至把可持续发展视同停止向自然取得资源,以维持生态环境的质量,这显然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2)协调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性,即要求定量地诊断或在同一尺度下比较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市场发育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平衡,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之间的平衡。
  (3)持续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上的长期合理性,注重从时间的尺度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这里所指的“长期”,近者可以是五代或十代人的时间,远者直至整个人类的未来,不应是在短时段内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二、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模式
  
  循环经济重在从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与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人类——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相吻合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实践。
  
  (一)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当代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认识,而把它作为目标的宗旨则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谋福于当代和未来的人口。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其实质是要求人们从向自然索取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可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而不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
  2.循环经济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人为本,在开发自然、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并保护自然生态,尊重自然内在价值,使自然能够承载人类开发能力的发展模式。人类在实践中对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深入了解,促进了环境无边界(全球环境一体化)观念的形成。人类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线性经济转向循环经济,自然界才能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撑。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本质体现
  1.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涵义。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兼顾和统一。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满足需要又实现限制,从这点来看,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的“可持续”乃是对“发展”的限制性规定,明确这一点,乃是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经济强调经济数量的增加与经济质量的提高相统一;强调经济发展在关注当代人利益的同时,重视后代人的幸福,经济发展不能危害后代人的需求能力;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
  2.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将资源利用模式由“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运行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运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循环经济从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并在消费等各个环节减少污染排放,有助于恢复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产生,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废物的再生利用只是减少废物量的处理方式之一。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
  
  (三)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1.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支撑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人类发展的总战略和未来的奋斗目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和环境运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手段,以持续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2.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都兼顾发展效益与生态效益。通过合理、和谐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全面素质,这才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特征。循环经济就是这样一种人类善待自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安全相适宜,建立起“人——地”协调互动的新型经济关系和生态伦理的新概念,并从社会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谋求总体的最佳发展和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使人与生态系统得以和谐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目标是要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期持续的发展能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就是体现在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上,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模式。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简述了防腐蚀涂层的作用。介绍了油田埋地管道常用的6类外壁防腐涂层和内壁防腐蚀涂层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了防腐蚀涂层的发展方向。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积极反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信贷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时间。小额信贷自1981年首次在中国出现(1981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在内蒙古开展的北方草原与畜牧发展项目)到今天也已经有了27年的历史。小额信贷自诞生那天起就存在诸多争议,它颠覆了传统金融概念中的抵押担保贷款的概念,挑战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制度,并赋予了信用贷款新的意义。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一方面,
自主创新改变了中国的思维。为了适应开放与竞争,中国经济正在寻求一次全面的转型。年初,中央《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出台,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
摘要: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控制物价上涨速度,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这也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通货膨胀 内部和外部失衡 应对之策    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经济现象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62.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关注农村金融,构建和谐农村金融体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创新、逐步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2005年中
社会公平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我国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的基本依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带来的各群体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也在加剧,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距的不断扩大。自2006年底银监会宣布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以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传统农村金融的有益补充,已经开始建立并成
选用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作用下,于异丙醇溶液中聚合制得粉末涂料用流平剂.实验表明,丙烯酸的加入对涂膜光泽有增强作用.最佳原料配
研制成新型铁红预涂底漆,其性能优于常用的铁红环氧预涂底漆,具有常温快干、防锈能力强、焊接性好、面漆配套性好和施工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船舶和铁路车辆钢铁板材的表面预涂
在适当条件下,用二元醇与二聚酸反应制得二聚酸聚酯二元醇,同涤纶(PET)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既具有二聚酸的柔性链结构,又具有苯环刚性结构的新型聚酯二元醇,通过测定羟值、酸值,
采用活性有机硅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制成高性能硅丙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乳液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比较了不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