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择的是什么?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P2814821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抑或是高中,孩子就读哪所学校,是当前家长们最头痛的一件事情。但是,择校的问题还是从孩子开始读书的那一刻,就已经成为了家长们无法推卸的责任,虽然他们一方面痛斥择校对教育公平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又总是深陷其中,并乐此不疲,仿佛不择校,自己的孩子就没有书读了似的。
  近年来,各地为了给“择校热”降温,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力求通过立法消除“择校热”的现象,如安徽和湖南取消中小学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从这些地方纷纷制定“就近入学”、“均等教育经费”等硬性政策的背后,我们看到他们无一例外地将重点学校、重点班作为了“择校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力挺操刀革除“重点”,并严正申明其正当性不容置疑。
  然而,事实证明,革除重点并没有解决“择校热”问题,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择校热”现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人们对学校品牌价值的认知偏差问题。
  
  现象·素描
  “择校热”愈演愈烈
  孩子上学,是当今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家长们可谓各施所能,不惜挖空一切心思,不仅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同样也付出了全身心的精力。每当“小升初”招生开始的时候,记者总能在名校门口看到一条条排队的长龙,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
  在今年小升初招生报名开始时,记者走访了几所名校,亲眼目睹了报名现场的壮观景象:
  在一所名校的招生报名点居然排起一千多米的“长龙”。当我们走进校门后,看到校园内挤满了学生家长,校园内接受报名的桌子前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孩子能上这所中学而来。
  据说,凌晨三四点多就有人陆续到来,更有甚者头天晚上干脆带上板凳一家人就在学校外露宿一宿,天刚刚亮排队的家长就越来越多,学校只好提早一个小时接受报名。
  为了避免意外,校方特意在门口安排保安“把守”,维持秩序。而招生老师则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每隔两三分钟,依次让数名家长进去办理报名。
  择校费是“择校热”的热点话题,部分名校的择校费高达几万元,据校方透露,今年的择校费可能会上调。然而,择校费一涨再涨也未能把家长们吓退。“家长赚钱不都是为了孩子?”在问及择校费问题时,一位家长如是说。
  据了解,不少名校的招生条件可谓苛刻:连续三年被评为区三好学生,考试成绩班级前六名,还要有老师或学校领导的推荐信……能够达到这些条件的学生很少,但想上名校的学生却很多。
  在采访中,有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挤进这所学校,就是因为这所学校的高中是重点,孩子如果能考上初中分校,将来可以直接入读学校的高中,那考大学就有希望了。
  择校本身并不是问题,事实上它是教育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否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不用谈学校特色与个性办学了。然而,“择校热”愈演愈烈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教育发展问题。
  
  探因·分析
  “择校热”现象的幕后“黑手”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择校其实是名校品牌价值的民意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之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可辨认的产品和服务,更是以某种方式增加自身意义,使得卖方或用户觉察到相关的、独特的、可持续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最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这些附加价值恰是“择校热”现象的幕后“黑手”。
  品牌质量有高低,择校在所难免。有专家认为,教育质量的呈现是一个主观努力大于客观条件的价值实现过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化、制度和管理都会导致不同的教育质量。而目前家长们的择校就是因为对结果的向往而产生的,只要存在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各地、各校的教育质量有层次之别,就必然会出现对学校的选择行为。
  品牌特色有差异,择校理所应当。不同的特色满足的是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教育的责任。事实上,教育的指向是多元化的,人的追求也是多元化的。与多元化的教育指向和多元化的个人追求相并行,学校的建设不可能千校一面,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风格特征,不同的办学主体也会彰显出不同的办学特色;而对于家长而言,他们也自然将会针对自身的情况选择理想的特色品牌学校。
  品牌认知有区分,择校无可厚非。美国学者科勒认为,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认知是品牌资产的核心所在,品牌认知在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换句话说,家长对学校品牌的认知决定他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品牌的渴望是每一个家长的天性,选择的权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报考名校、出国留学,甚至花重金择校,这些都是正常的选择行为,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横加指责。
  但是,如何理性地择校是家长和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对家长们择校的反感不是择校本身,而是择校过程中的诸多不公和相关的交易门槛过高的问题。
  由此可见,择校本身是合理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学校品牌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许多家长在择校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反思·警示
  好的开始不等于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话说的是做事情如果开了一个好头,下面的事情就比较好做了,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句话并没什么问题可言,但是当我们在反思“择校热”现象时,却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好的开始不等于成功的一半”。
  依据科勒的品牌理论,我们知道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是储存在他们头脑中的记忆和信息,是通过大量对于品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体验的积累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信息和经验不断的积累过程中最终会形成关于品牌的认知。然而,当今大多数家长对学校品牌的认知并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全面的累积过程,他们往往盲从、跟风,不知道外部学习环境的选择首先要基于对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准确评估。
  在多数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总以为进了名小学,就离名初中不远了,而一只脚也就踏进了名高中,进了名高中,就等于踏进了大学的门槛。其实之所以会产生以上的想法,原因就在于家长们对名校的品牌价值产生了认知偏差。
  结果很重要,过程更重要。从表面上看家长为孩子不惜重金选择了一所好学校,就已经是“尽职尽责”了,在他们自己看来,“好学校”有了,该做的自己也都做了,再学不好,那只能说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了。其实不然,孩子在“好学校”里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值得家长关注的问题。设想,如果学习成绩本来就很差的一个孩子,而家长却一厢情愿偏要把他送进尖子生“扎堆”的学校,孩子考试总是倒数,事事屈居人后,结果会怎么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无疑会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会变得不思进取,厌学、逃学。
  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事实证明,脱离实际的择校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如果家长能换个思路,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成长的学校,即使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突出,也能拥有一技之长,这比盲目择校要实际得多。其实,择校的现象在国外也是存在的,只是国外家长衡量一个学校是否优秀并不以升学率高低为标准。在美国,家长选择学校的目的更为多样化,比如孩子如果爱好体育,就会选择以体育项目见长的学校;孩子要是爱好艺术,就会选择以艺术见长的学校;有些家长喜欢历史悠久的学校,有些又非常看重学校离家远近等因素,总之家长选择一所好学校应看重是否能发挥出孩子的才能、特长;名校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只有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最利于他们的成长。
  透视“择校热”背后家长的心态,我们不难看出,家长们对名校的企盼其实很多,“择校热”之所以高烧不退与家长把择校作为孩子未来升学的赌注有一定关系。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名校品牌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升学率,而在于这些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发展,在名校中孩子们能否受到学校文化和理念的浸润。
  我们知道,人们行为决策的前提往往都是需要一个认知准备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人走路必须先看路的道理一样。那么,择校的前提便是以学校品牌认知为条件,让我们在择校时先静下心来仔细看一看品牌学校到底能够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和保障,并综合各方面因素,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学校。
  (责任编校:末衡)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舞钢地区HIV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20年1月于我中心接受HIV病毒抗体检测的43000例人群,分析HIV病毒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者的基本情况、可能的传播途径。结果43000例人群均接受HIV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发生HIV病毒感染的患者有90例,感染率为0.21%;感染组年龄(20~60岁)、职业(务工/务农)、居住环境(农村)、对HIV病毒相关宣传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HIV病毒感染者中经不洁性行为(异性)传播的占比最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DWI、CTPI检测.比较梗死病灶区域、检测脑区MRI-DWI[表现扩散系数(ADC)]、CTPI的参数[强化峰值(PE)、脑血容量(CBV)]变化情况;并绘制受试者ROC曲线,分析MRI-DWI联合CTPI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区的价值.结果 脑梗死区PE、CBV、ADC较对侧健侧脑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查鉴别诊断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6例Hypo-MDS患者和30例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组病态造血检出率及主要细胞占比情况.结果 Hypo-MDS组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减少程度低于AA组,细胞内铁数目高于AA组,细胞外铁阳性率低于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核浆发育不平衡、成熟红细胞形态异常、巨幼改变率均高于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5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不良16例,发生率为32.00%;预后不良患者取栓次数、有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后NIHSS评分、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良好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取栓次数≥2次、有症状性颅内
目的 研究微创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4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微创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预后的情况[胃肠功能改善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感染、皮下积液、出血、肠梗阻)].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波谱分析(MRS)技术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本院就诊的脑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DWI联合MRS技术诊断,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DWI联合MRS技术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肿瘤代谢物比值.结果 经手术明确,60例患者中脑膜瘤18例,星形细胞瘤25例,脑转移瘤17例,MRI-DWI联合MRS检查的准确性为95.00%;星形细胞瘤、脑膜瘤、脑转移瘤患者肿瘤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均高于对照区(P<0.0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急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接受CRRT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42例AHF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接受CRRT治疗后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的42例AHF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生化指标,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找出AHF患者急诊CRRT治疗后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血清可溶性ST2(sST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目的 对比分析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应用于年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5min,手术结束后1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MAP、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P>
目的 探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对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患者均行肠造口术治疗,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应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估患者病耻感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将60例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分为中重度负担组、轻度负担组.比较2组SIS评分情况,分析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对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SPBS评分为轻度负担22例(36.67%),中重度负担38例(63.33%);中重度负担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IHC)检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60例PTC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Ventana IHC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分析Ventana IHC、qPCR检测结果,计算Ventana IHC检测BRAFV600E突变蛋白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及检测结果一致性。结果qPCR法检出44例突变型,突变率为73.33%;与qPCR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