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媚奉亲,以淡待友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iao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发了一条微博:家里来了客人,临走时忘了拿带来的雨伞,他发现了会一边喊一边下楼把伞递给来客,还顺便提醒来客路上慢一点。但是家里人出门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则会说怎么光吃饭不长记性。朋友叹道:“我经常把毒舌给了亲近的人,把优雅给了陌生人。”朋友说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对外人客客气气,而对家人却常常没有好脾气。
  有一种观点,说家人在一起朝夕相处,摩擦碰撞自然就多,积累负面情绪的可能性也自然就大;再者,家里人,那么客气、那么讲究说话方式干什么?有话就说,这才是一家人。因此,对家人容易发火、对外人优雅礼貌有加其实是很平常的事。
  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平常、有一定道理就对吗?
  一个不惑之年的男人,生活中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对家人大吼。对父亲,总是埋怨没有出力给他谋个好出路。老父亲为人憨厚木讷,最后老人不得不搬出去独住。对妻子,他总怨其不能为他办的培训班招揽更多的学生,有时妻子没及时接听他打的电话也会遭到他的数落。最后,妻子忍无可忍,离他而去。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一天到晚在家里摔摔打打。有一天,妈妈把他拉到了后院的篱笆旁边,说:“你以后每跟家人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根钉子。过一段时间,你看看你发了多少脾气?”男孩想,钉就钉。后来,他每嚷嚷一通,就往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来,他一看:“哎呀,一堆钉子!”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妈妈说:“你要能做到克制一次脾气,你就可以把钉子拔下来一根。”一开始,男孩觉得不发脾气太难了。但是等到他把篱笆上所有的钉子都拔光的时候,他发觉自己已经学会了克制发火,他非常欣喜地对妈妈说:“篱笆上的钉子都拔光了,我现在不发脾气了。”篱笆上的钉子拔光了,但是那些洞却永远留在了那里。其实,你每次向亲人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们的心上钉一根钉子。钉子拔了,算是你道歉了,但是那些洞可能永远不能消除啊!
  很多东西我们都是在失去之后才感觉到了它们的价值,亲情尤其如此。也许确如一些人所言,在家里脾气大一点,火气旺一点,家人可能不会太去在意,不会太计较。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家人也是常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非我们感觉的那么强大,他们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并且,恰恰是来自家人的吼叫和怒气让他们更难理解、更觉无辜、更感受伤。当不顾及家人的感受、吼叫和发怒成为家常便饭时,最后的结局就如前面那个男子,家人远远躲开他。
  家人是不能选择的血脉之亲,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产。实际上我们心里都清楚,真有需要,还是家人愿意为我们不计代价、无怨无悔地付出。所以,对朋友,我们应当无所图、不奢求,以淡字待友,行君子之道;对家人则要以媚字奉亲,用美好的语言和温暖的行为取悦家人,让我们的家人轻松、快乐、舒心。而家人舒心,我们也自然就会安心,就會真切地感受到岁月的静好。
  (常朔摘自微信公众号“做人与处世”)
其他文献
两年前有一个陌生青年叩开我家门。我一坐定就和我谈人心之不古,以及世道的险恶。随后就谈“他人皆地狱”,一副鄙视他人仿佛他们全是仇敌的样子。  他说人都是极端自私的东西。他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再正确不过了。他说他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总结出了几条生活经验,其中一条便是即使对那些怀着热忱帮助你的人,你心里也要防着他,并且时刻问自己——他帮助你图的是什么?倘你是女性,那么对方一定有男人的非分之想无疑
汉语里有“露马脚”一说,此马脚是只什么脚呢?  马脚的本意自然是指马的脚,也就是马蹄。《后汉书·班超传》里说:“超还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说的是班超在西域很得人心,西域的王侯们不肯让他回汉朝,抱住班超的马蹄,不让他走。唐代王建也有诗云:“踏著家乡马脚轻,暮山秋色眼前明。”这两处的马脚都是用的本义。  不过,马脚本义用得不多,如果非要用,人们还是
闲来无事,翻看相册,那一张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了生活当时的场景。不管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因为背景的原因,照片中的人物会有不一样的风采。  背景简单、远、小或者模糊的,人物显得轮廓清晰流畅,一目了然;背景复杂、大、近、清晰的,一片葱茏,花红柳绿的,人物就有些混杂了,不够清晰,或者人在景中,景在画中,景人合一了。远远地看,分不清哪里是景,哪里是人物。我想,如果把照片里的背景色比作人生中的各种境遇,而我
走进张思慧的草莓基地,淡淡的草莓香气扑面而来,茂密的枝蔓缀满鲜红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  张思慧3年前回到家乡辽宁省抚顺市千金乡前邓尔村创立了艾牧生态专业合作社,建造无公害园子菜基地、纯天然果园以及笨鸡养殖场等,通过“合作社 村民入股”的形式开展果蔬种植、笨鸡养殖。  3年来,产品邓尔村草莓、仿野生种植花菇、无污染生态鸡蛋等多种产品,带动20户村民增收,解决村内35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去年,张思
毛小毛的同桌何小丫爱臭美,这是全校人尽皆知的事情。  且不说她总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还随身带着一面小镜子,随时随地掏出来照一照,单凭她那隔三岔五便画得“姹紫嫣红”还散发着诡异气味的指甲,就足以让同学们叹为观止了。  虽说何小丫爱臭美,学习上也不怎么用功,但奇怪的是,她每回考试成绩都特别好,从来没有掉出班上前三名过。因此,老师们便对她爱臭美的喜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也因为这样,何小丫常常惹来无数羡慕
妻子的生日快到了,我打算给她一个惊喜。可我们已是老夫老妻了,之前所有的浪漫招数,送花、请吃饭、出外游玩都用过,没什么新意,我不禁有些犯愁。  同事们得知我的烦恼,就开玩笑说:“再过些天就是‘双十一’了,女人最喜欢网上购物,给你支个招,回家把嫂子的购物车清空。不是真的清空,而是全买下来,等嫂子收到快递,肯定开心得不行。”我一听觉得有戏,虽然这个段子听上去有点老套,可情话爱意不怕旧,只要老婆肯接受。 
雨衣是不怕水的挡雨衣服,由胶布、油布和塑料薄膜等防水布料制成。它看似很普通,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它是一位贫穷的少年发明出来的。  18世纪30年代,在苏格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连续一周的阴雨天气让贫穷的麦金托德十分郁闷,外面下着大雨,里面下着小雨,妻子很快就要分娩了,可屋里到处都潮湿不堪。  几天后,一个小生命在雨声和屋内“叮叮当当”的滴水声中诞生了,麦金托德给他取了个名字,叫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土木建筑专家。他姓公输,名般,生活在春秋时的鲁国。出身于世代工匠家庭,从小随家人参加各种土木建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还相传曾发明木匠工具。  一次,鲁班赶路累了,坐在一家酒店门口休息。酒店临河,河边一群工匠正在赶造一座石桥。鲁班一打听,得知当地有种风俗,每年立春要举行迎春会。第二天就是立春,迎春队伍将从这座石桥上过。  主持造桥的掌墨师正手忙脚乱地催促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的范荣期、王文度一起得到简文帝邀请。王文度比范荣期年纪小,官位却在其上。臨出发时,两人互相谦让,都要对方走在前面。推让了一阵之后,最终还是范走在前面,王走在后面。于是,王便开范的玩笑,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随即回敬道:“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林语堂《苏东坡传》里也有两个互怼的桥段。苏东坡调侃佛印:古人常将僧和鸟在诗中相对,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
月儿是旧的,半明着。船就停在江心。  灯火从橙黄的波渐渐漾成米白的晕,继而零碎成一点点暗红的星子,沉了下去。水,干净了。船家走进乌篷去。新油的篾顶,桐子的香缠进他的梦里。杉木的桅杆,绕了白绳。我就这样靠在船杆上,静静地看水。  水汩汩地淌,从渔梁坝流进唐朝的诗。月也是唐朝的。水与月,不远不近。这样的景,给多少人看过。  那个十三岁的学徒,就是从这样的水夜走出去的。挥别一个个渡口,也许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