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语言密码,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课改初期的浮躁虚华之风相比,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随着新课标的指导、新理念的形成,语文课堂也正渐渐显现出真实、朴实、扎实之风。我认为,语文课堂中,既应汲取传统阅读教学的精华,突出一个“读”字;又应跳出传统教育的框框,强调一个“思”字;还应创设多种情境进行最本真的言语实践,落实一个“练”字。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过程,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储备能力、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精彩时空。

一、走进文本,于深入品读中解锁语言密码


  打开苏教版语文课本,无疑是打开了一扇语言文字的大门。“品读”,则是解锁其中密码最直接的法门。相比于沉浸在文字间品读想象,一切有声有形的视频、画面等现代媒体所能给予人的直观感受都显得太单一了。在这样一种便捷固定而又简单统一的直观体验中,孩子们那特有的与生俱来的超级想象能力很有可能被扼灭在摇篮之中。全班看视频,烟台四季的海以及九寨沟的五彩池,抑或是荷兰的田园诗情、威尼斯的水上风光将带给每个孩子同样的色彩与画面。如果我们点亮孩子的双眼,安静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走进文字,慢慢咀嚼文字,烟台的海冬季的凝重、春季的轻盈、夏季的浪漫与秋季的高远,五彩池的清冽绚烂、郁金香的芬芳,水上城市那无限的旖旎风光,就会在他们的视野里以及心坎上留下各种带有鲜明个性体验的画面与色彩。这每一幅画面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也肯定是最美的。因此,传统教学经验中所强调的“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任何现代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通过品味文字,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奇丽景象,还能体悟到词句的节奏和韵律美。经常诵读,语言自然就会得以内化,从而转为财富储备。自己写起文章时,笔端自会涌现各种词汇、语言,语用目的之一也就在此。学语文,学语言,确实应该也值得引领学生细细品读,解锁文字密码。

二、打开心门,于质疑问难中开拓思维疆域


  教者如何在课堂上启思益智,尤其是如何启发学生“生疑”,又如何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中“释疑”?语文课堂应该经历怎样一个“生疑——质疑——释疑”的完整运作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
  苏教版第十二册中有一篇课文叫作《半截蜡烛》。学生们在探讨德军的强盗行为时,气氛异常热烈,基本是众口一词谴责德军的凶残没人性。而此时,教者便意识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生疑”的点可以抓一抓。教者说:“书上末尾部分,杰奎琳娇声央求司令官让她拿着半截蜡烛上楼睡觉,德国军官同意了。他看着杰奎琳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你们刚才都说德军没有人性,现在难道没有疑问吗?”
  此时,疑问已出来。显然,文章不是想说明德军也有一点人性,那么这个细节到底说明什么呢?教者的引导与点拨该发挥作用了。在这一案例中,教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反复品读感悟中生疑,质疑,又在教者的引导、提示下展开激烈讨论,联系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地探究,最终释疑,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的罪恶、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更让学生充分悟得“和平”的珍贵。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开拓学生思维疆域的空间,也是真正令学生成长、拔节的课堂。

三、抓住本真,于“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传统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曾经作为极其有效的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由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了“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是“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因此,在课改后很长一段时间,“训练”这一字眼似乎在教师们的眼里逐渐消失,似乎在语言文字中多作些指导、多作些推敲,就怕沾上“烦琐分析”“割裂文本”的嫌疑。然而,近来随着“语用”这一概念的提出,语言文字的应用实践又回归了语文课堂。提高语用能力的各种“言语实践”开始频频出现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课上的“言语实践”,究竟练什么,怎么练?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执教过程中的训练堪称有效“言语实践”的经典。孙老师要求一对同桌先讨论讨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要找出文中支撑你观点的语句来说一说。”孙老师还要求一对同桌讨论完之后,在全班交流时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还要转述同桌的观点和理由。这样一个讨论题,不难看出孙老师的设计苦心。首先是学会倾听,其次是學会悦纳,再者是学会表达,这个表达不仅包括表达自己的意思,还包括转述别人的意思。一项训练,多样目的,堪称高效。
  语文课堂上,教者就应该带领学生寻找适当的契机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安排充分时间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自己去读,去思,去写,去说,去听,学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去培养跟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言语实践”,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又检验了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实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这样的“言语实践”是有着其生命意义的,也是能与新的课程改革俱进的。
  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品味,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塑造合格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必要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为着这个目标,语文课堂,应该留住传统的精华,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宝库,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中探索语言文字的宝藏,解锁文本的密码;语文课堂,更应该跳出传统教育的框框,开启学生思维之门,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在主动质疑中“炫”出思维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疆域;语文课堂,还应该抓住阅读教学的本真,变传统机械训练为创设多种情境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在综合性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潘晓红,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获溧阳市小学语文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五次,常州市小学语文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一次,并参与常州市“春晖工程”精品课的拍摄。至今有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风格清新活泼,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尤其在作文教学上有深入的研究,曾赴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芜湖市凤鸣实验
期刊
要想顺利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单元生字整合教学必须先行。从2014年开始接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将近四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生字整合教学,从开始的两课整合到现在的单元生字整合,逐步摸索出一些生字整合教学的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且教且完善。一、扎实有效的课前预习  要想预习达到扎实有效的效果,印发单元生字表非常有必要。它既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整体的感知,又免去了翻书的麻烦,节省了时间。  (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管到了什么学习阶段,语文都是重点基础科目,需要引起学生与老师的重视.学好语文不仅对学生在学习阶段有很大的帮助,还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
期刊
课题:《歌诗吟诵》教学rn(部编教材一年级下,语文园地二、三、四、八“日积月累”古诗四首《春晓》、《赠汪伦》、《寻隐者不遇》、《画鸡》整合教学)rn年级:一年级下册rn课
期刊
“学会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这三个部分.我在教学翻转课堂课例《放飞蜻蜓》、《鲸》第二课时阅读课时,紧抓“乐学善学、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本的思维过程。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傳统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阅读对象单一,缺乏“想”的空间;输入方式封闭,缺乏“想”的通道;互动形式固定,缺乏“想”的动力;思维动向压抑,缺乏“想”的翅膀。  “勾连式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能帮助
期刊
一直以来,教师占据着三尺讲台,主导着教学课堂,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简直是“宛若天人”。初中语文教學中教师更是拥有着绝对的主导权,教师将学生的思想进行框架式的禁锢。甚至有些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持有一种否定的教学态度,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可有可无”;还有些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学课堂如同虚设,学生没有获得良好的阅读方法,以致阅读效果也是“凄凄惨惨”。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逐渐下降,学生没有从阅
期刊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编排的,其中有些单元主题是围绕游记内容来安排的.那么如何进行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的教学呢?笔者对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究,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标准,其中多媒体逐渐的被应用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于多媒体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