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契约精神”的社会意义及其教育普及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有很多关键性的因素,其中,“契约精神”的普及至关重要。契约精神在全社会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应起始于学校教育。
  关键词 法制现代化 契约精神 自由 平等
  中图分类号:C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实现法制现代化,成为我们追求的理想。大力弘扬法律精神,启迪社会意识,在实现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性的因素,我认为“契约精神”的普及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1 契约精神及其社会意义
  
  所谓“契约精神”,就是平等精神、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精神、协作精神和权利精神。“契约”一词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从近代以来,可以说从翻译卢梭的《The Contract Of Society》(《社会契约论》)一书开始,契约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如结婚或离婚,都是一种契约),还可以指关于政治安排的协议(如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
  1.1契约精神的普及,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国民对法律的信仰
  因为法律的实施依赖于国民对法律的信任,没有国民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将退化为僵死的教条,仅仅成为一种摆设,如果契约精神深入人心,国民才会信任契约法(如《合同法》),并充分利用契约法,一整套法律制度才会被普遍接受,良好运做,并有效实施。
  我国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足以证明,国民契约观的淡薄直接影响法制观念的形成。如南方某合资麻纺厂,从山区某县招收了一批青年工人,工人进厂后,厂方借口保障工人的安全,不准工人私自出厂,生病不准出厂就医,仅仅给点药吃吃而已。结果发生了一女工病死厂内的惨剧。事发后,记者前往采访,询问厂内的工人:“为什么不集体抗议或者通过有关途径上告老板?”回答说:“他是老板,谁敢告!”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这个工厂的工人乃至全国许多地方的公民,缺乏人格独立精神,不懂得自我权利保护,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契约精神不深入、不普及所造成的。
  1.2社会成员具备了自由、独立、平等、权利诸精神,可以促进政府工作的民主化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具备了自由、独立、平等、权利诸精神,不仅有利于法制观念的建立,还可以促进政府工作的民主化。因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如果政府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社会成员必然要求政府改进。如果人民契约观念淡漠,不懂得保护自身应有的权利,甚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政府就会失去监督和约束,最终导致政治专制,产生一系列腐败现象。全国几桩腐败大案的发生,虽然它的产生有其自身原因,同时社会成员对其监督和约束不利,使这些政府官员颠倒了“主仆”位置,也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
  同时,从世界各国的法制实践看,契约精神普及的地方,公民天生就倾向于实行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而缺乏契约传统与契约精神的国家和地区,民主政治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由此观之,要想实现“依法治国”,契约观念的建立势在必行。
  
  2 学校教育与“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在全社会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过程,但不外乎两大途径:一是宣传,二是教育。社会宣传即大众传媒,如电视、报刊、书籍等,对契约精神在全社会的传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宣传固然重要,但它需要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应起始于学校教育。
  在学校的每一学科中,老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平等、自由、独立人格、权利等契约精神,尤其是政治课、法律课,更是弘扬契约精神的最佳选择。作为政治课、法律课老师,我们应以契约精神作为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在法律课中每一部分内容几乎都与契约精神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其数量之巨,不胜枚举。
  如宪法中的权利义务规定,民法中“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婚姻法中的结婚、离婚自由、婚姻家庭关系,都是一种契约,劳动法、合同法更是典型的契约法,等等。因此,法律课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系列的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平等、自由、人格独立、共同协作、正确行使、保护权利”的价值观念,即契约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契约精神便会成为学生们一生追求的目标,这样,就会使法制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思想基础,从而有助于一个真正的法制国家的建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抓不住学校教育的最佳时机,等学生步入社会再行培养,那效果恐怕会差的多,速度恐怕要慢的多,“依法治国”宏伟目标的实现,会相对延长它的实现过程。因此说,契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播,对于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政治课、法律课老师,可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法制片、主题片、书刊等)搜集整理能弘扬契约精神的实例资料,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可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其中,例如板报、小征文、各种不拘形式的讨论会、学校广播、模拟“小法庭”、“家庭试卷”等等,使契约精神弥漫全校,进而飞出校园,渗入社会。
  尤其是模拟“小法庭”,可以作为学校的文艺固定节目,每逢联欢会、庆祝会甚至课外活动时,都可以由师生共同编排几个典型的法制小品节目,这种形式既生动活泼,又起到弘扬法律精神的目的,可以说雅俗共赏。“家庭问卷”是指每逢假期,学校尤其是政治课、法律课老师,应准备一些典型的与自由、平等、独立人格、权利等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一些常见案例,发给学生,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作为一门必修课。
  学校对于契约精神的传播,可以从此校到彼校,从局部到全体,成为学校办学模式的组成部分。契约精神学校化,必将对法制化国家的诞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相信,契约精神渗透全社会之日,是法制化中国诞生之时。作为学校教育,尤其是政治课、法律课老师,普及契约精神,为法制国家的建立做促进剂,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其他文献
碳纳米管是由片层结构的石墨卷曲而成的中空纳米级管状结构,碳纳米管直径在零点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却可以达到微米甚至毫米,正由于碳纳米管这种直径长度比,从而赋予碳纳米
摘要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了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冗余信息处理和文化劝诱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及审美差异的障碍,企业宣传资料的英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西方文化对中华企业的接受。  关键词外宣 “感染”功能 信息信息处理 文化劝诱 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入世给民族企业的发展带
摘要16世纪文艺复兴之繁盛时,两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分别在其代表作中创造了哈姆莱特和唐吉诃德两个复杂又矛盾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的理智、延宕,唐吉诃德的正直、冲动,一正一反,正体现出人类天性中的两个根本对立的特性。两位作者的作品第一版几乎在同一年出版,这不仅仅是一个偶然,冥冥之中注定笔下的这两个人物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笔者就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做一个比较。  关键词人文主义 理想与现
摘要中国有小说,而且自生固有的小说的确飘散普遍,影响深远。  关键词中国 小说 飘散普遍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钱钟书有一篇文章,名叫《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钱钟书说,固有不必是特有或独有,要点在于它不是学来的,在中国又飘散普遍,在西洋又可瞥见它的影子,在应用上能具普遍性和世界性,所以又未始不可以推广到世界去。  这番话很可以开人思路,借此可以重新打量中国古代小说。
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获得了法国最高奖赏之一的龚古尔文学奖,这部令人回味无穷的有作者自己的影予,有悲怆哀婉的爱情故事,那些语言就仿佛一个个电影片段,讲
百年的斑斓岁月蔓延出烂漫的教育风景。漫步校园,常常依稀听到先贤们的谆谆教诲,接受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凝视瑞云峰,促使我们细细品味“质朴大气”的教育精神;休憩凝怀亭,
近年来,教育质量以及教育资源等问题阻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原有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阻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人为志不在作诗,而是为了从政,但仕途不得志,写诗抒怀.其为诗也,乃是对宇宙奥妙和人生真谛的独特感受的真情流露.所以,“靖水出芙蓉
摘要张爱玲以描写女性登场,她的小说人物中最多的是女性,刻画的最成功的也是女性。她以独特的视角冷静审视女性本体的不同外表,洞察她们的心灵,大胆地揭出女性的心理痼疾,显示了以她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妇女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意识 觉醒 心理弱点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起源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五四”以后以冰心、丁玲、萧红为代表的女性作家通过
摘要本文以比较文学中的类型学理论为依据比较小说《达洛维夫人》与《时时刻刻》的主题,研究视角较为新颖,对未来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 时时刻刻 主题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I561.06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国内外学者大部分从女性主义,意识流手法和后现代意义等角度研究了小说《达洛维夫人》和《时时刻刻》,而很少对两部小说的异同进行细节研究。本文从细节处入手,比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