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人类的天性。——伯克
说起一生对于美术的爱,其实仍然萌芽在小学。——三毛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游戏、娱乐,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方式。每一位幼兒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图画,每一位幼儿都有描绘美丽图画的潜能。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需要幼儿自己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想象,再通过绘画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才能使开展美术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作为引导者的美术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和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美术教育的经验,浅谈几点我在平时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把课堂设在大自然中,引导孩子认识和感受自然中的美。
众所周知,绘画活动其实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孩子的思维,打开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为此,对于小班孩子的美术课,我经常把课堂设在教室外,有时是操场,有时是校园一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能是田野里,稍大一点的还可能是山上。为的是让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和趣味,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并在绘画前头脑中留下丰富的具像,为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上江西版二年级下学期《神奇的大树》一课时,我先是领着学生到校园中观赏各种各样的大树:首先让孩子们远看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说出大树由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组成;再让他们看一看大树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受光和背光面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孩子们走近大树,实际摸一摸大树粗糙的树皮,捡各种大树的叶子对比它们的不同。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讨论画树的时候你打算怎么来表现它。最后再把孩子们带回课堂,欣赏一颗小小的种子长成大树,并且还开花结出甜美的果实的视频。让他们闭上眼睛两分钟在脑海中构思一棵大树,再把它画下来。
二、采用激励式评价,激发每一个孩子的绘画激情和信心。
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善于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们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因此,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老师的评价应该是一视同仁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泯灭一个孩子绘画的天性。我的做法是:
上美术社团课时,我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的每一次和每一幅画我都要张贴在画室的墙上,即时绘画能力稍差点的孩子,我也会给他们一些建议,让他们自己修改自己的画,或是让他们看着老师怎么帮他修改,尽量让他们的画都得到展示。在我上课的美术教室里,有一大面墙,专门用来展出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看着花花绿绿的一大面墙,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每次上课前和休息都要把墙上的绘画作品一一欣赏一遍,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直到铃声响起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座位。这样做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画画,画画的劲头和信心也更浓了,每次看到自己的绘画作品被张贴在黑板上或墙上时,都不忘自豪地说:“看,这是我画的!”连语气中都带有一种沾沾自喜的味道。
当然,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我们最重要的是应该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和欣赏。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绘画作品也因此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特别是幼儿美术教师,应该随时随地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允许孩子们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画画,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并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评价,让美术成为孩子们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体验作画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作画的浓厚兴趣。
三、家校互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期,我还不定期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展,并事先跟家长沟通好要多夸奖孩子。听我说学期末要可以请爸爸、妈妈来看画展时,孩子们更是兴奋得不得了,画画也更加用心了。
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孩子绘画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我们通过“爸爸妈妈参与观画展”的活动,有效地地激发了孩子们希望让爸爸妈妈为自己自豪的心理。家校互通,也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开拓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因为家庭和校园,就几乎是孩子们生活的全部,只有这样,也才能让孩子们在这两大环境中平衡发展。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没有实践,就没有认知,对于初学画画的孩子如此;对于搞教育的老师们更是如此。
如何让孩子们画画的天性得到较好的引导,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一生要研究的课题。以上几点,是我对如何提高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所做的一些初探。通过不断地实践,我逐渐打破了以前在课堂上老师说教、孩子们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希望我的实践经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共同探讨,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不再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使孩子们的绘画天性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他们对于美的发现和表现也更具灵气。让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五彩笔,画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知到的美好生活和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说起一生对于美术的爱,其实仍然萌芽在小学。——三毛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游戏、娱乐,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方式。每一位幼兒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图画,每一位幼儿都有描绘美丽图画的潜能。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需要幼儿自己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想象,再通过绘画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才能使开展美术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作为引导者的美术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和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美术教育的经验,浅谈几点我在平时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把课堂设在大自然中,引导孩子认识和感受自然中的美。
众所周知,绘画活动其实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孩子的思维,打开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为此,对于小班孩子的美术课,我经常把课堂设在教室外,有时是操场,有时是校园一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能是田野里,稍大一点的还可能是山上。为的是让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和趣味,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并在绘画前头脑中留下丰富的具像,为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上江西版二年级下学期《神奇的大树》一课时,我先是领着学生到校园中观赏各种各样的大树:首先让孩子们远看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说出大树由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组成;再让他们看一看大树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受光和背光面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孩子们走近大树,实际摸一摸大树粗糙的树皮,捡各种大树的叶子对比它们的不同。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讨论画树的时候你打算怎么来表现它。最后再把孩子们带回课堂,欣赏一颗小小的种子长成大树,并且还开花结出甜美的果实的视频。让他们闭上眼睛两分钟在脑海中构思一棵大树,再把它画下来。
二、采用激励式评价,激发每一个孩子的绘画激情和信心。
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善于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们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因此,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老师的评价应该是一视同仁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泯灭一个孩子绘画的天性。我的做法是:
上美术社团课时,我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的每一次和每一幅画我都要张贴在画室的墙上,即时绘画能力稍差点的孩子,我也会给他们一些建议,让他们自己修改自己的画,或是让他们看着老师怎么帮他修改,尽量让他们的画都得到展示。在我上课的美术教室里,有一大面墙,专门用来展出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看着花花绿绿的一大面墙,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每次上课前和休息都要把墙上的绘画作品一一欣赏一遍,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直到铃声响起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座位。这样做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画画,画画的劲头和信心也更浓了,每次看到自己的绘画作品被张贴在黑板上或墙上时,都不忘自豪地说:“看,这是我画的!”连语气中都带有一种沾沾自喜的味道。
当然,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我们最重要的是应该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和欣赏。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绘画作品也因此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特别是幼儿美术教师,应该随时随地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允许孩子们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画画,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并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评价,让美术成为孩子们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体验作画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作画的浓厚兴趣。
三、家校互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期,我还不定期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展,并事先跟家长沟通好要多夸奖孩子。听我说学期末要可以请爸爸、妈妈来看画展时,孩子们更是兴奋得不得了,画画也更加用心了。
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孩子绘画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我们通过“爸爸妈妈参与观画展”的活动,有效地地激发了孩子们希望让爸爸妈妈为自己自豪的心理。家校互通,也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开拓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因为家庭和校园,就几乎是孩子们生活的全部,只有这样,也才能让孩子们在这两大环境中平衡发展。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没有实践,就没有认知,对于初学画画的孩子如此;对于搞教育的老师们更是如此。
如何让孩子们画画的天性得到较好的引导,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一生要研究的课题。以上几点,是我对如何提高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所做的一些初探。通过不断地实践,我逐渐打破了以前在课堂上老师说教、孩子们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希望我的实践经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共同探讨,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不再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使孩子们的绘画天性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他们对于美的发现和表现也更具灵气。让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五彩笔,画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知到的美好生活和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