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与“学”和谐共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本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两个方面,如何使这两者更和谐、更有效,实现教学相长、和谐共生的目的呢?下面以“找规律——搭配”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先学后教:学生先学,教师再教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且对生活中的简单搭配现象已有所感知,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的“前置性学习单”。
  1.预习课本第50~51页,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
  2.在家找2件上衣和3条裤子,用1件上衣搭配1条裤子,一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我的搭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同伴找一个生活中搭配的例子,编成数学问题。
  我的搭配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先学、先做、先想,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活动中主动建构新知,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前置性学习单”又让教师充分了解了学情,从中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长点,从而调整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教,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也不教”。这样,“教”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学”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成为相辅相成、和谐互促的过程。
  二、学教一体:学的过程即是教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在阅读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单”后,我发现仍有少数学生没能做到有序搭配,记录搭配过程的方法也是繁简不一。于是新课伊始,我先安排三名学生汇报自主搭配(提供红、蓝两色上衣和紫、黑、绿三色裤子的图片)的方法。
  生1:我先用红上衣配黑裤子,再用蓝上衣配绿裤子,蓝上衣配黑裤子……
  生2:这样搭配容易出现重复和遗漏的现象。
  生3:我是这样搭配的。先选上衣,红上衣可以配紫裤子、黑裤子、绿裤子,蓝上衣也分别配这三种裤子,一共有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不少学生点头赞同)
  生4:也可以先选裤子。每条裤子可以配红、蓝两种上衣,有两种搭配方法,三条裤子就有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生5:我是将红上衣配紫裤子、红上衣配黑裤子、红上衣配绿裤子……得出一共有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生6:我画了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然后选一件上衣分别和三条裤子连线,得出三种搭配方法,另一件上衣和三条裤子连线也得出三种搭配方法,所以一共有六种搭配方法。
  生7:这样搭配太麻烦,我是这样(如下图)表示的。
  [红 蓝
  黑 绿 紫]
  生8(出示下图):我先用5个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上衣和裤子,再依次连线搭配,得出一共有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a b
  c d e] [上衣
  裤子]
  生9:也可以用不同的数字表示上衣和裤子。
  ……
  上述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成长的“学”的过程,又是他们以己之误警示他人、以己之优启迪他人的“教”的过程。此时的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分享、反思、评价,在生生互动中边学边教;此时的课堂,“学”与“教”是同时、同步进行的。这样的“教”不落痕迹,却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这样的“学”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却让人看到了最富有生命力的生长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师与生和谐共处,“教”与“学”浑然一体。
  三、教学相长: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民主的教师,应该跟小孩子学习。”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教者,也应该是学者;而学生亦可以为“师”,为己之师,为同伴之师,为“师者”之师。那么,本节课何以体现学生为“师者之师”,实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和教学相长的目的呢?课本中的例题用三角形和梯形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物体,这是一个由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学这节课时,我打算遵循教材,用不同符号分别表示上衣和裤子,然而在阅读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单”后,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已经想到用同样一种符号表示不同的物体,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抽象。因此,课堂上,在学生汇报各具特色的记录方法之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后提问:“这是什么?”生答:“是乘号,是叉,是x。”我继续说道:“这是什么并不重要,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它可以是一件上衣、一条裤子,还可以是一杯牛奶、一块蛋糕……”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驰骋,物体摆脱了它原有的颜色、形状、作用等非本质属性,化作一个毫不相干的抽象符号,留在他们的脑海里,一次真正意义和最高层次上的抽象完成了……这样的课堂,使“教”与“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理想境界。
  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反思、共同研讨,从而实现寓“教”于“学”的目的,使“教”与“学”和谐共生。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朝夕相伴,让我对一(1)班47个性格迥异的新生有了不少了解。但这一个月里,孩子们的交流却是一般。这不,一到发作业就犯难,总有人问:“老师,这是什么字?”“老师,他叫什么名字啊?这个字我不认识。”也有的小朋友在发完作业本以后,发现没有自己的,就直接跑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老师,我的作业本呢?”还有的小朋友索性“将错就错”,拿着别的小朋友的作业本,就直接动笔写作业了,批改时才不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纵观我们的教育,虽然自上而下,都在进行着改革,也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作为承载着教育直接执行力的教师队伍,在为人师表、更新理念、转变教育方式等专业自觉发展方面依然不容乐观,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主体,自身迷失也不容小觑。  一、生活中的自我迷失:一粒一粒尘埃聚集,就成了雾霾  社会写真  镜头一:《中国教育报》李炳亭主编的《高效课堂——教师角色再认识》讲座即将开始,一位衣着入时
一、引言  小学英语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基础英语对话能力,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话教学是以情境为基础,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型进行英语对话的教学方式。依托教学文本上的对话内容,教师让小学生进行对话,不仅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在实际中使用英语交流提供丰富的材料。教师是如何依托文本进行对话教学,本文将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Part A的内容为例进行分析。  二、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两岁大的宝宝对什么都感兴趣,她每时每刻都从外界汲取知识,每一天她都学到新东西,每一天她都让我惊喜。生命之初那种对知识无限制的渴望,为什么后来却逐渐减退,甚至消失?  我一直在反思我的课堂。如果因为我而让我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我不能接受,也无法面对。教与学方式改革之初,我有抵触,也有思考,到底要不要做?要怎样做?但当我走入其中,我的心慢慢坚定起来,改革的方向没有错。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宗旨,发现和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循循善诱,让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使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适当的科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
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完全得益于学生的学习。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在进行较为深刻的改革,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含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与探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然后运用所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一种具有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
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往往既存在搜肠刮肚“无材料可写”,又存在材料仿佛一大堆,“不知写什么好”的问题。其实,作文如炊。学生畏惧写作,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无米可炊”——学生的习作脱离实际生活,无话可说,也无字可写;二是“有米不知该如何炊”——有许多话说,却不知怎样下笔。三是“有米不想炊”——对写作不感兴趣,没有写作的冲动。如何解决这“米”和“炊”的问题,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人作了一些思考与研究。  一
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复述”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复述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有序、有节、有理地表达的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都把复述仅仅停留在口头复述的训练上,训练的形式与幼儿园语言课复述故事相差无几,只是提高了要求。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
高效的数学课堂,既要把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实到位,又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课堂中,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生后师、先练后讲”可以说是一条基本共识。关于“先学后教”,教师们似乎对“后教”关注得更多一些。其实,学生“先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做到高效。只有做足“先学”的文章,才会有“后教”的高效,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  一、激发兴趣,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美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重要的一环。笔者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就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略作探讨。  一、专题欣赏  专题式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