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广掘课程资源,注入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 学校的每一处场地都成了语文学习的课堂。一进学校大门,就可见规范、醒目的《弟子规》闪着金光,圣人朱熹、荀子的名言,走廊上的“好书推荐”,两侧路面铺有《小学生必背的八十首古诗词》,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文化氛围。教室的墙壁成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空间。“励园书苑”里的优秀作文,黑板上的“每日一读”,板报上的“知识之窗”,成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园地。低年级的“开心书屋”,中年级的“书迷天地”,高年级的“悦读空间”,学校的“读书生态吧”,犹如花儿般绚丽绽放,掀起了同学们阅读的热潮。
2. 大师们成了语文课程的客席教师。百年学府南京大学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南大诚朴敦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文、科技、社会等资源,如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汉小学生茁壮成长。学校经常组织
学生去南大校园参观,亲身感受这所百年学府的文化氛围。南京大学的教授定期会来到学校,给同学们做讲座、指导经典诵读等,大师们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了儿童的知识世界,充实了儿童的精神生活。
3. 互联网成了同学们语文学习的资源富矿。因特网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优点,就可以更便捷地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网络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而且,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活动的天地,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里,能将信息资源跨越时空,引入时代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校园网设置了语文学习专题网页和阅读资源库,学生可以广泛浏览知识信息,进行在线交流,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以自己独特的创意,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交流学习收获。我们还在网站上开辟了“大师课程”“大学生课程”等网络学习平台,让师生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大学带来的丰富文化大餐。
二、 开发校本课程,拓宽发展空间
1. “小学·大学”微型图本课程。2011年,学校结合区位优势,依托南京大学文化为主题,进行了《“小学·大学”微型图本课程》的研发,授课对象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此课程设置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校园。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把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展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例如,《校训》一课,老师带领同学们理解校训的含义,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搜集的校训,互相交流,并自己创编班训、组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语文学习的视角延展到家庭、大学以及整个社会。
2. 语文“迷你读·述”课程。2014年开始,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了1-6年级《“迷你读·述”课程》的开发。我们对语文课本进行解剖,从中寻找有价值的元素,进行重构或延展,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让课程学习基于课本而又超越课本。學校从教学管理的角度部署了“迷你读·述”课程的规定动作:晨读10分钟、课前3分钟、午阅20分钟、夕述5分钟。各年级精心设计相关内容和活动,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个性创造。如一位老师执教的《猫斗》一文,就是选自于他自己研发的《“喵”趣横生》专题,以“猫”为主题,以“趣”为引导,有机整合四个板块:晨读10分钟:由学生当主持人,带着大家朗读老舍的美文《猫》,读后交流哪个片段写得最有意思,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加深体验;课前3分钟:以竞赛奖励的形式——送大礼包,大礼包中有歇后语连连看、成语填空、聊聊俗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午阅20分钟:学习小古文《猫斗》,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关注文本的表达,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再活灵活现地演一演。学生读得形象,说得精彩,演得逼真,整个课堂情趣盎然;夕述5分钟:讲述关于猫的趣闻、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分享,言意兼得。
3.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丰盛的阅读大餐。走进古诗大观园: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古诗词,赏析中华文化瑰宝;好书大家读:开展好书漂流活动,相互推荐好书,共同走近名家,走进文学经典;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提升文学素养;在阅读中睿智,激发思维拓展;在阅读中愉悦,享受书香人生。
三、 借助有效载体,强化言语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有效载体——“四色学习单”,引领学生积极地探索丰富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在诵读、揣摩、品味、鉴赏中,润泽言语实践,培养言语感觉,生成言语智慧,提升言语能力。
1. 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语文学习要满足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在听说读写思的活动中,明法、悟法、用法、创法,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要因文而异、顺学而导、指点迷津、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构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实现学生自我有效的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如一位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第13自然段时,以语感训练为主线,尝试运用了“四色导读单”,引导学生自学:
红色:朗读,感受园子的自由和快乐。
黄色:默读,圈画关键词句并写批注。
蓝色:品读,体会浓浓的祖孙情谊。
绿色:赏读,感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中的“四读法”,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徜徉,感受小萧红在园子里的自由与快乐,感悟浓浓的祖孙情,让学生体悟语言魅力,升华对作者的情感认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走近了作者,学会了多种读书方法,认识、理解、感悟、积累等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2. 设疑导学,引发自主探究。学生由于情感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特征的局限,对文字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教师是学生最丰富、最直接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自身资源优势,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置疑问,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步步探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质疑和解疑的活动中来。既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比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后,从破题入手,设计“四色探究单”,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红色:题目中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谁?
黄色:她只是普通护士中的一员,为什么称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蓝色:护士长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
绿色:抓住描写人物的言行及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随着课文阅读,学生深刻感受到故事情节在推进,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文章也越来越感人。教师不仅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构成的板块,还善于抓住最能体现“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的关键语句,即对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仔细揣摩,让学生的感受落实在课文的字字句句中,通过自主探究、释疑,真正感悟叶欣平凡中的伟大人格。
3. 读写结合,培养语用能力。崔峦老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多种语言表达的情境,多层面的互动交流,时刻关注学生阅读中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特级教师周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卤蛋》教学中,运用了“四色仿写单”,引导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关注绘本段落的言语形式,并进行仿写:这么好玩的愿望,你也能像卤蛋一样,许个愿吗?(仿照绘本段落,写一小段话)学生的情绪高涨,不一会儿就小手高举,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当学生的语言不够规范时,教师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大胆地创造,自信地表达,快乐地运用,每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四、 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素养提升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立的教育活动。它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其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我型我秀”社团展示活动。学校开设国学、朗诵、书法、小记者、小主持人、阅读与写作等多个社团。每半个月都会举行“我型我秀”社团成员特长展示活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会有社团成员表演节目,旨在搭建更多的展示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 “沐浴书香,快乐成长”读书节活动。学校每年开展读书节活动,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博览同行,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塑造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3. “快乐阅读,诗意写作——与作家面对面”活动。我们先后邀请了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程玮、冰波等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做精彩的讲座,同学们分享了作家关于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次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学的距离,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让同学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让阅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引领着学生迈向文学的殿堂。
4. “百花争艳吐芬芳”语文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报杯”、“七彩语文杯”、区“迎春花”、“金菊花”等作文大赛,参加市、区“美文诵读比赛”“语文课本剧比赛”等;各年级组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写字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建构了学生多彩、愉悦的语文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活动领域中,不断发展特长、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幸福成长。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子课题“语文素养视野中的阅读教学实践探索”(课题批准号FHB12048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市汉口路小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 学校的每一处场地都成了语文学习的课堂。一进学校大门,就可见规范、醒目的《弟子规》闪着金光,圣人朱熹、荀子的名言,走廊上的“好书推荐”,两侧路面铺有《小学生必背的八十首古诗词》,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文化氛围。教室的墙壁成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空间。“励园书苑”里的优秀作文,黑板上的“每日一读”,板报上的“知识之窗”,成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园地。低年级的“开心书屋”,中年级的“书迷天地”,高年级的“悦读空间”,学校的“读书生态吧”,犹如花儿般绚丽绽放,掀起了同学们阅读的热潮。
2. 大师们成了语文课程的客席教师。百年学府南京大学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南大诚朴敦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文、科技、社会等资源,如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汉小学生茁壮成长。学校经常组织
学生去南大校园参观,亲身感受这所百年学府的文化氛围。南京大学的教授定期会来到学校,给同学们做讲座、指导经典诵读等,大师们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了儿童的知识世界,充实了儿童的精神生活。
3. 互联网成了同学们语文学习的资源富矿。因特网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优点,就可以更便捷地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网络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而且,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活动的天地,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里,能将信息资源跨越时空,引入时代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校园网设置了语文学习专题网页和阅读资源库,学生可以广泛浏览知识信息,进行在线交流,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以自己独特的创意,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交流学习收获。我们还在网站上开辟了“大师课程”“大学生课程”等网络学习平台,让师生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大学带来的丰富文化大餐。
二、 开发校本课程,拓宽发展空间
1. “小学·大学”微型图本课程。2011年,学校结合区位优势,依托南京大学文化为主题,进行了《“小学·大学”微型图本课程》的研发,授课对象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此课程设置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校园。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把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展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例如,《校训》一课,老师带领同学们理解校训的含义,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搜集的校训,互相交流,并自己创编班训、组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语文学习的视角延展到家庭、大学以及整个社会。
2. 语文“迷你读·述”课程。2014年开始,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了1-6年级《“迷你读·述”课程》的开发。我们对语文课本进行解剖,从中寻找有价值的元素,进行重构或延展,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让课程学习基于课本而又超越课本。學校从教学管理的角度部署了“迷你读·述”课程的规定动作:晨读10分钟、课前3分钟、午阅20分钟、夕述5分钟。各年级精心设计相关内容和活动,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个性创造。如一位老师执教的《猫斗》一文,就是选自于他自己研发的《“喵”趣横生》专题,以“猫”为主题,以“趣”为引导,有机整合四个板块:晨读10分钟:由学生当主持人,带着大家朗读老舍的美文《猫》,读后交流哪个片段写得最有意思,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加深体验;课前3分钟:以竞赛奖励的形式——送大礼包,大礼包中有歇后语连连看、成语填空、聊聊俗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午阅20分钟:学习小古文《猫斗》,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关注文本的表达,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再活灵活现地演一演。学生读得形象,说得精彩,演得逼真,整个课堂情趣盎然;夕述5分钟:讲述关于猫的趣闻、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分享,言意兼得。
3.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丰盛的阅读大餐。走进古诗大观园: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古诗词,赏析中华文化瑰宝;好书大家读:开展好书漂流活动,相互推荐好书,共同走近名家,走进文学经典;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提升文学素养;在阅读中睿智,激发思维拓展;在阅读中愉悦,享受书香人生。
三、 借助有效载体,强化言语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有效载体——“四色学习单”,引领学生积极地探索丰富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在诵读、揣摩、品味、鉴赏中,润泽言语实践,培养言语感觉,生成言语智慧,提升言语能力。
1. 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语文学习要满足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在听说读写思的活动中,明法、悟法、用法、创法,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要因文而异、顺学而导、指点迷津、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构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实现学生自我有效的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如一位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第13自然段时,以语感训练为主线,尝试运用了“四色导读单”,引导学生自学:
红色:朗读,感受园子的自由和快乐。
黄色:默读,圈画关键词句并写批注。
蓝色:品读,体会浓浓的祖孙情谊。
绿色:赏读,感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中的“四读法”,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徜徉,感受小萧红在园子里的自由与快乐,感悟浓浓的祖孙情,让学生体悟语言魅力,升华对作者的情感认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走近了作者,学会了多种读书方法,认识、理解、感悟、积累等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2. 设疑导学,引发自主探究。学生由于情感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特征的局限,对文字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教师是学生最丰富、最直接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自身资源优势,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置疑问,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步步探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质疑和解疑的活动中来。既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比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后,从破题入手,设计“四色探究单”,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红色:题目中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谁?
黄色:她只是普通护士中的一员,为什么称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蓝色:护士长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
绿色:抓住描写人物的言行及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随着课文阅读,学生深刻感受到故事情节在推进,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文章也越来越感人。教师不仅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构成的板块,还善于抓住最能体现“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的关键语句,即对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仔细揣摩,让学生的感受落实在课文的字字句句中,通过自主探究、释疑,真正感悟叶欣平凡中的伟大人格。
3. 读写结合,培养语用能力。崔峦老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多种语言表达的情境,多层面的互动交流,时刻关注学生阅读中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特级教师周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卤蛋》教学中,运用了“四色仿写单”,引导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关注绘本段落的言语形式,并进行仿写:这么好玩的愿望,你也能像卤蛋一样,许个愿吗?(仿照绘本段落,写一小段话)学生的情绪高涨,不一会儿就小手高举,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当学生的语言不够规范时,教师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大胆地创造,自信地表达,快乐地运用,每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四、 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素养提升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立的教育活动。它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其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我型我秀”社团展示活动。学校开设国学、朗诵、书法、小记者、小主持人、阅读与写作等多个社团。每半个月都会举行“我型我秀”社团成员特长展示活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会有社团成员表演节目,旨在搭建更多的展示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 “沐浴书香,快乐成长”读书节活动。学校每年开展读书节活动,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博览同行,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塑造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3. “快乐阅读,诗意写作——与作家面对面”活动。我们先后邀请了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程玮、冰波等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做精彩的讲座,同学们分享了作家关于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次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学的距离,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让同学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让阅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引领着学生迈向文学的殿堂。
4. “百花争艳吐芬芳”语文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报杯”、“七彩语文杯”、区“迎春花”、“金菊花”等作文大赛,参加市、区“美文诵读比赛”“语文课本剧比赛”等;各年级组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写字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建构了学生多彩、愉悦的语文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活动领域中,不断发展特长、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幸福成长。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子课题“语文素养视野中的阅读教学实践探索”(课题批准号FHB12048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市汉口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