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诗中的心理描写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董维纳(1987— ),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
   
  摘 要:《诗经》风诗所描写的不论是礼乐文化的显现抑或男女个性的张扬及劳动者的不平之鸣,都体现出先民丰富的心理世界。本文拟从诗歌的起源入手,探究《诗经》风诗所显现的先民的丰富心理。 
  关键词:《诗经》;风诗;心理描写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1-061-02
  
   《诗经•国风》是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一百六十篇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以观民风”不仅仅强调了风诗是宴饮唱和、讽政刺时、赠别酬答时所用,更强调的是“风”中所表现的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丰富的心理。本文从诗歌的起源入手,探究《诗经》风诗所显现的先民的丰富心理。①
  一、风诗中的礼乐及宗法心理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经》中的诗篇在当时也是合乐来演唱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葛天氏之乐”,就是三个人拿着牛尾边舞蹈边唱歌。这首诗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体的原始状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情也;舞,动其容也。”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风诗中乐舞相合的诗篇,体现了先民礼乐,宗法心理。《诗经》中的燕飨,唱和,归嫁等诗,正是周代贵族将政治宗教化的产物,创建适合于血缘宗法等级制度的礼乐文明的产物。
  礼乐及宗法心理较多地体现在《雅》、《颂》的宴飨诗里,在《国风》中所占比例较小。《桃夭》属于婚嫁诗,认为女子之美不仅要“灼灼其华”,还要“有蕡有实”、“宜其室家”。也正是这两句,体现出先秦人民的极为重视血缘性的宗法心理。身体之美只是外表,还得有子嗣,宜其家室,才算得上是美好。
  另外《诗经》首篇《关雎》,写男子爱慕女子,渴望与之结为夫妻。次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前的心情。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以上几篇内容分别是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一部《诗经》,开卷头几篇几乎全部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不容置疑地证明了当时的人民是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问题的。更深一点说,也就是极为重视礼与血缘宗法的心理。
  二、男女相悦的情爱心理
  (一)相思缠绵的心理
  《诗经•国风》之中此类诗最多。《周南•关雎》里,采摘荇菜的男主人公苦恋至“辗转反侧”。《卷耳》中“嗟我怀人”,想象着意中人归途多艰。《卫风•伯兮》里的女主人公竟懒得用那些名贵的膏沐来打扮自己,而《邶风•静女》中的男主人公站在城头等恋人挠头徘徊。名篇《秦风•蒹葭》中的伊人远在水的另一方,烟波之间,仿佛天涯阻隔,道路又难走又长远。主人公苦苦追索,却只是得到一个幻影。这种心绪可以说是缠绵悱恻到了极点。
  (二)男女相悦的热烈奔放心理 
  《诗经》中不乏直白热烈的诗句来表达男女相悦的热烈奔放心理。桑间陌上的古典爱情纯朴热烈,“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即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召南•草虫》)。至于《王风•大车》之中的女主人公,居然称“畏子不奔”,向往爱情的自由与炽烈的心理彰显得淋漓尽致。《召南•野有死麕》更是赤裸裸的描写了,吉士以白茅草包着的死鹿引诱女子,女子半推半就:“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活脱脱一幅求欢之图。至于“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是为了心里的爱恋,径直对母亲的不解、干涉表示不满和抗争。
  三、劳动诗歌中的心理状态
  劳动,是促使人类进步的基础的引领性行为,是人类最为普遍的一种生存方式。西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奴在当时的国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社会组成的基础性团体,即使是身为贵族写诗,其原始意象的运用,还脱不了农村事物。如“手如柔荑”、“齿如瓠犀”(《卫风•硕人》)。而真正出于劳动者之手的诗,却非表达颂扬的意义,更多的是悲愤不平的心理。
  劳者歌其事,并非是载歌载舞,欢腾娱唱,而是郁结于心,不吐不快式的咏叹,是一种朴实的呐喊,困苦的呻吟。《豳风•七月》这首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首,共八章八十八句。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而劳动成果大部分归贵族所占有,自己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严冬时节,填地洞、熏老鼠、塞窗隙、涂门缝以御寒风。仅从短短八章诸多劳作上,也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不幸。首章节令变换,男人们耕田,女人孩子都的到田间去送饭,而“田畯至喜”。正是因为只有这样不要命的劳作,田官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成果。劳动身不由已,自己的身体同样不属于自己,要么“为公子裳”、“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以介眉寿”,要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食郁及薁”、“亨葵及菽”。劳动的苦难、自身生活的困苦与公子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不着一字,但对这种不公平生活的气愤和对的压榨的痛恨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全诗仅仅是平平淡淡的叙述,仿佛这一切都再为平常不过,也正是这鸡肋式生活的倾诉,才最能体现劳动者的痛苦心理。《魏风•伐檀》是劳动人民在给剥削者砍树的劳动中唱的歌。讽刺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农奴劳动成果的不平之鸣。魏国地隘民贫,农民们辛苦下地耕田,而他们收获的粮食却进了贵族的谷仓,他们冒险入山打猎的猎物,也挂满在贵族的庭院,农民们一有空闲,还要义务劳动砍伐树木,给贵族去造车乘坐,而贵族们却籍重敛不劳而获。诗用对照写法写出社会的不平,更写出了农奴们的愤懑。此诗写于东周初年,较之《七月》有所不同。《七月》更多的是逆来顺受式的心理,而《伐檀》则是愤激之言满纸,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的直面置问,到“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就成了直指大骂,感情激烈而直接,没有丝毫的隐语和避讳。“君子”一词向来都是贵族式的高高在上的人物的特称,这里直指,表现着奴隶痛苦至极的心理。
  《硕鼠》所表达的心理情愫,介乎于《七月》的内敛和《伐檀》的怒骂之间。此诗运用隐语的方式,把魏国贪婪重敛的统治者比做大鼠,并说百姓们将弃此而去,迁往乐土,以发泄他们心中的怨愤。《硕鼠》三章每章的结尾,本来是要发誓离去另找理想乐土,而一转折间,憬悟于理想乐土之难以找到,希望的梦境即时幻灭,现实的困苦仍摆在眼前,这种在责问之后,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特征,更突出了当时农奴的悲剧性结局。
  综上所述,《诗经》风诗所描写的不论是礼乐文化的显现还是带有宗法的性质,抑或男女个性的张扬及劳动者的不平之鸣,都体现出先民丰富的心理世界。 
  注释:
  ①本文所引《诗经》的原文皆选自高亨著《〈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参考文献:
  [1]杨合鸣.《诗经》疑难词语辨析[M].武汉:崇文书局,2002.
  [2]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112.
其他文献
染色织物的色牢度指的是对染色织物进行染色处理后,染色织物保持其着色效果不变化的能力。染色织物色牢度是用来评价染色织物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用来指导染色织物染
本文讨论了TCP/IP组网的规划以及配置等技术。文章从论述建设一个大型的INTERNET网点所需要作的工作入手,首先说明了TCP/IP网络的一般概念和组网规划的方法;然后重点阐述了IP在各种类型的网络接口上的运行及配置特点,建立了IP在以太网、X.25网、DDN网、DDR网和分散PC拨号网等网络上的一般配置模型。最后,对IP寻径协议和网络管理系统的选择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口语交际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做一番探索与革新,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
摘 要:花萼楼是唐代兴庆宫中一座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楼阁。由于它记载和见证了盛唐时代的繁荣与昌盛,而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之一。文章从文学的角度,来展现和回望文人们对于花萼楼对于盛唐的感情变化,以及那个令百代仰视的时代。  关键词:花萼楼;追思;媒介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053-02    花萼楼,全名花萼相辉楼,建于开元八年(720),位于兴庆宫的西南,毁于
Bioelectricity of the affected muscles at acute stage, recovery stage and sequel state in 93 cases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as observed with EMG. Patholo
期刊
关系论的思维方式是布迪厄社会学立场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他克服传统社会学二元论式的一种抉择。本文以其代表作《实践理论》中所提出的三个关键性的概念一一场域、惯习、资
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数控系统远程支持的嵌入式Web服务器 ,并说明了这种嵌入式Web服务器具体实现方法和主要功能特点。
我国能源短缺,天然气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点,当前天然气资源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天然气的优点,但是天然气的应用也存在了很多问题,利用液化天然气技
一、前言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逐渐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管理信息量明显增加,系统的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需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已倍受人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