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冲天飞豹》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到了“飞豹”
  
  跟随摄制组才能进入现场,外景地设在阎良某空军试飞机场,“主角”是我国新一代战斗机“飞豹”。导演王瑞站在塔台附近,用报话机与摄影机保持“单线”联系,摄影机架在千米之外的跑道另一侧。实拍开始,“飞豹”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从我们前面滑过,逐渐加速后突然启动“加力”,仰赖引擎的强大推力,将机身向上“拔”起。真巧,这不正应和了“冲天飞豹”四个字吗?
  我被“演员”表演迷住了。近距离看“飞豹”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它强大又具有震慑力。“飞豹”是我国第一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生产的战斗机,它的研制过程凝聚着我国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背后有着太多的感人故事,但一直因保密的原因不被世人所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关的保密已解禁,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故事——《冲天飞豹》。
  


  王瑞其人
  
  导演王瑞约三十五、六岁,平头,中等个儿,体型粗纩,典型的北方汉子。以前我真没听说过王瑞其人,但一提起他的作品就无人不知了。九一年拍摄了电影处女作《血战天狮号》,而后又拍摄了电影《歧路英雄》、《离婚了,别来找我》、电视剧《北方故事》等多部作品。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系教师,“第二职业”:导演,第三职业:演员——前几年曾在电影《密闯金三角》中饰演过重要角色。他似乎有“不安分”的细胞,导演系老师干导演理所应当,但干导演的又去演戏当属“越轨”。其实也不难理解,艺术都有相通之处。
  
  幕后的故事
  
  影片《冲天飞豹》讲述了在研制“飞豹”的过程中,新、老两代试飞员孔凡和凌知远为试飞“飞豹”产生的感情冲突和他们舍生忘死的患难故事。
  “去年青年厂找我拍试飞员,看了剧本以后觉得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以前极少有人触及,不是因为没有人想拍,而是国家有规定对军级试飞员不能宣传,新型飞机很漂亮但要保密。直到去年十一月珠海国际航展解密以后我们才正式筹拍这部戏。”王导首先给人以同龄人没有的稳建与练达。
  “这是一个新鲜的同时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题材,你们怎样保证做好它呢?”对于我们的问题王导回答:“剧本好为成功拍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拍摄前期我们又下来体验生活,结合我们的新感受,再完善剧本。”王导坦言:“这部戏对我挑战很大,是我拍过的最难的戏。可以说困难来自很多方面,比如飞机在我们的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尾旋’、‘颤震’的戏怎么拍?哪些镜头前期完成,哪些要在后期用电脑完成,再比如,拍摄飞机一个起落的费用六万元,为节省费用我们拍摄一次要出三次感觉,这些都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度大,压力大,但是我们有一个很优秀的创作集体,群策群力,主创人员在拍摄中一边体会,一边不断地融入新东西。”
  
  王导手握三张“牌”
  
  据说王导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导演,他很早就注意现代电影技巧的运用,几年前的两部片子《血战天狮号》和《歧路英雄》都曾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次他重新面对压力和挑战,仍旧保持一份自信。对于怎样让这部非商业题材的故事片最终能征服观众,王导很有信心地说:虽然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它包含了很多“商业”元素,王导亮出了几张底牌:首先它是真实展现当代军人风采、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这里不是“好人与好人”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简单描写,还有生死的考验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故事激情感人;第二是首次调用了最新研制的战斗机“飞豹”参加拍摄,既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与可视性,又不啻是对我国军事成果地一次检阅;王导最后一张“牌”是三维制作,他说电脑能让我们的影片更生动、更新奇和“超现实感”,让人在电影中看到实际生活中看不到的精彩画面。数字特技在全片中占有十几分钟的篇幅,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冲天飞豹》的两维处理和三维处理都在电影学院数字中心完成,那里拥有雄厚的制作技术。
  
  心系英雄
  
  我第二次在北影录音棚遇到王导时,王导有些激动地告诉我:“前几天看到报纸,一架试飞的飞机‘掉’了下来,为了保全纪录数据,试飞员在最后一刻跳伞,结果摔成了重伤。你知道吗?他就是我们影片中主人公的原型,我跟他很熟。”王导流露出无限的牵挂之情。虽然仅是一部戏的接触,但王导已跟试飞员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他说我们的影片是靠他们飞出来的,我们的成绩有他们的一半。王导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年轻的试飞员大都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有人还有国际试飞员资格证书,他们是一个既富于献身精神,又不畏危险,不虚伪、人个性的实实在在的群体。每次试飞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如果能面监生死考验,机智冷静地处理一次事故就可立功。”
  不正因为有了大无畏的英雄群体,才有了今天《冲天飞豹》吗?现在王导可以告慰自己,在他即将完成作品中试飞员们将以其真实的形象与精神力量感召世人。
其他文献
《王阳明》(陈晓雷,2012)作为一部具有历史考究价值的影视作品,讲述了一代大儒王阳明的“三不朽”功绩。自播出之日起,就受到不少观众的好评,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讲述王阳明生平事迹最好的一部影视作品。这部作品,以王阳明一生事功为主线和明线,以阳明与明朝宦官集团、文人集团的关系为矛盾冲突点,展现了一代大儒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然而该电视剧还隐藏着另外一条重要线索,即“阳明心学”线索,这条线索在整部电视剧中
期刊
多年前看过《新民晚报》上一篇杂文,说中国人有两件事情天生干不好,一个是足球,一个便是电影。理由是吾辈生来不如老外人高马大,又没有人家的金发碧眼,再加上祖宗传下来的脾性谦和,好静修不爱冒险,搞这种“生龙活虎”的项目可谓先天不足。如果说这话调侃意味太浓,接下来还有一个说法倒有点耐人琢磨:它说中国人不大懂得什么叫轻松,好玩的事情也常常搞得十分沉重,人家踢足球拍电影首先是一个开心,让我们一干,非但没有了快
期刊
一部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投资,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全部拍摄完成。为了加快制作进度,该剧总导演韩刚先期从乌克兰回国,投入紧张地剪辑工作当中。  为什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数十载后,仍然有人看好它,不惜斥巨资将其改编为电视剧?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忙于剪辑工作的该剧总导演韩刚。  韩导说:“我们看好《钢》这部小说不是
期刊
《寻汉计》是由唐大年导演,赵赵编剧,任素汐、李保田、王子川等人主演的现实喜剧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融合了社会现实与细腻情感的“京味儿”故事。快35岁的女青年王招在与前夫离婚之后发现自己怀孕,她想要留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又迫于单亲生子不能上户口的现实压力(影片背景为2016年伊始),与姥爷一起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寻汉”之旅。  《寻汉计》的剧情设计较为简单。影片将焦点集中在王招和姥爷组成的一个
期刊
2021年,意义非凡。这一年,中国上下齐心,攻坚克难,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这一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的开局之年。这一切,离不开正在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道路。  这些革命事件从1938年开始就以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而以电视剧形式呈现则始于1981年。这一年
期刊
《木兰诗》今见于宋郭茂倩《乐府古题》卷二十五,录有两首,主题叙事基本一致,以第一首最为知名,被后世誉为“乐府双璧”之一,流传甚广。诗前有序云:“《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1]《古今乐录》为陈释智匠所撰,从郭茂倩将其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且诗中“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等地名、称谓来看,学者认为大致出自南北朝北魏后期
期刊
诞生于1905年的中国电影是我国现代文化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历程一路走来,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更加广泛地涉入了对现实的再现与表征之中。其中,表现历史与革命主题的党史题材电影,从对宏大历史的经典表述,发展出更加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叙事方式与情感逻辑,持续受到新时代观众的青睐。  一、革命与历史事件中对党史的经典表述  党史题材电影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呈现为基本内容,这样的叙事目的在
期刊
摄影人手记;  前不久“铜锁”找着锄头进了山,作了一回老实巴交土的掉渣的山里人,你看他往那一站是不是感觉很好,其实,“铜锁”还有另些面能作官、能经商、不信你往上看,他是不是很酷?  下图:陈小明摄
期刊
互动媒介专家猜想,互动故事讲述的最早形式,产生于围绕篝火的史前人类。这个史前故事的讲述者,对要讲的故事只有一个总体的想法,并没有固定的情节,而是根据听众的反应来塑造故事。在电影、电视一类的热媒介中,几乎难以实现互动。然而当21世纪的新媒体技术开始介入,热媒介有了互动的可能。  互动电影是新旧媒介融合后,新媒体特征最为突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备典型的超文本叙事特征,即“非序列写作——分岔且允许读者选
期刊
在1995年之前,中国民众在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几乎与电影无关,而所有的电影院春节假期也要休息停业。1995年春节,成龙主演的香港动作电影《红番区》(唐季礼,1995)引进大陆并以“贺岁片”的名义在影院上映,成为新中国以来的首部贺岁片;1997的《甲方乙方》(冯小刚,1997)成为第一部在春节档上映的大陆影片。[1]时至今日,去电影院看电影已成为春节期间一项公认的“新民俗”,观众也养成了在圣诞、元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