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磁异常的北京副中心地质构造特征和地热控制作用研究

来源 :地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磁勘探对于分析地热系统特征和成因十分重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当前地热开发程度较低,为给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近期完成的1:50000高精度区域重力测量资料,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2.5D剖面反演和三维反演计算。利用归一化Theta图垂向导数和一阶水平方向导数获得了精度更高的断裂位置,研究了断裂汇交特征;使用频率域Parker-Oldenburg方法反演获得了两条不同方向剖面的基岩起伏形态;使用信赖域反演算法获得了5 km以浅地层三维视密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1:100 000航磁和钻孔资料分析,综合研究了副中心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热控制作用,得到结论如下:(1)研究区断裂构造以近NE向和NW向为主。NE向断裂延伸较远、梯度带宽,但被NW向断裂切割改造迹象明显。(2)太古界结晶基底差异性隆升使区内储层和盖层厚度变化大。研究区南部隆起区蓟县系储层厚度变薄或缺失。新生界盖层在隆起区厚度为200~800 m,在断陷盆地区达2000 m以上。(3)南苑—通县断裂和夏垫断裂是区内良好导热构造; NW向台湖断裂、张家湾断裂与NE向燕郊断裂、姚辛庄断裂是主要导水通道,与南苑—通县断裂和夏垫断裂交汇形成区内地热资源的主要补给径流通道。区内地热异常受不同级次构造控制在赋存特征上呈现较大差异。
其他文献
清代的史书简要记载了清政府管辖唐努乌梁海的情况。民国年间的《外蒙古近世史》收录了关于唐努乌梁海历史的几件档案。20世纪50~80年代,台湾出版了一批有关唐努乌梁海历史的档案,台湾学者的著述中对唐努乌梁海历史中的若干问题做了一些研究。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在沙俄侵华史论著中对唐努乌梁海历史有不少论述。2004年《唐努乌梁海历史研究》的出版标志着这一领域空前的突破。近年来,随着一些蒙古文、满文档案
<正>在初中阶段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纳.解题技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颇多,但是在我国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题技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师生们不断的改进,最终能实现数学解题技巧的系统化,成为数学学习的实用工具.本文根据数学解题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的数学解题技巧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数学能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
期刊
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患者介入化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 CEA)及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22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9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完成3次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中的具体应用,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基于国家牧草创新基地物联网项目、桃产业基地质量追溯体系物联网项目2个成功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与技术支持,为园区农业物联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皮肤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会增加ROS产生,导致红斑、色素沉着、皱纹等问题,因此,及时修复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损伤非常必要。本研究基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机制,评估了含葡糖基芦丁、密蒙花提取物和Symrelief100的组合物(RBS组合物)对暴露于紫外辐射下的不同皮肤细胞的作用。角质细胞实验发现,RBS组合物能够提升紫外线照射后角质细胞的活力(P<0.01),降低ROS含量(P<0.01),提升屏障相关蛋
报纸
搠力蛮部探马军,是13世纪30年代蒙古派出西征并镇戍边境的军队。在搠力蛮、拜住的相继率领下,到13世纪50年代,这支军队盘踞外高加索地区,有了半独立倾向。伊利汗国建立后,为加强中央统治,不得不剪除这一军事、政治障碍。拉施特在《史集·部族志·雪泥部》中插叙了搠力蛮部探马军在伊利汗国时期的变迁,揭示了历代伊利汗通过各种手段,制约并削弱该部的过程。从旭烈兀到合赞,伊利汗国逐步蚕食这一帝国早期遗产,最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