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听,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项与表达能力同样重要的技能。该如何培养呢?其实可以从很小的地方入手,利用玩耍、生活中的一些机会告诉宝宝如何听别人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很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却忽略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能说会道,却无法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真诚与尊重,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可能依然不够受欢迎。孩子想要与人融洽地相处、流畅地交流、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先学会倾听。
行大于言,父母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
孩子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而非通过听父母在说什么而进行学习的。很多父母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你要好好听人说话,不能这么没礼貌。”可是,当自己与孩子相处时,却常常表现出对孩子的话敷衍、打断、说教等“不听”的行为。此时孩子就会很困惑:为什么我和父母说话时,他们可以边玩手机边敷衍我,可以随意地打断我?为什么我的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可以开始高谈阔论,而我却被要求“不要动、安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睛听他们说话”?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自然没法从父母的身上学到如何倾听。而且父母的这种行为,会直观地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视,也不想再听父母说话。比如很多时候,孩子放学回到家,想跟父母倾诉自己在学校受到了委屈,父母却不等听完就把孩子训了一顿,告诫孩子不该这样,不该那样。慢慢地,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有话也不敢说,或者不想说。当父母开始抱怨“为什么孩子不跟我说话了,我说话他也不听”的时候,往往是父母自己“不听”的行为关上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建议
教会孩子倾听,父母要先从自己倾听孩子说话開始。倾听孩子,意味着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孩子的感受与需求。比如,当孩子回家倾诉自己在学校受了委屈时,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都可以先与孩子共情:“你看上去挺伤心的,我要是处在你当时的状态,肯定比你还难过。”当父母愿意倾听,孩子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主动向父母求助,最重要的,他还学会了父母倾听的样子,也会成为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花时间训练,告诉孩子倾听他人的方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当孩子在听人说话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东西或走来走去时,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会让说话的人感觉到不舒服。然后告诉孩子当别人说话时,他应该怎样做。比如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用点头、微笑、“嗯”等方式给予反馈。有时候孩子做不好,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父母除了告诉孩子“不可以”,一定还要告诉孩子“怎样做可以”。父母可以经常示范给孩子看,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跟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不断地进行练习。慢慢地,孩子在生活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建议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谢谢你刚才在奶奶说话的时候,安静地坐着、看着奶奶的眼睛,并用点头、微笑的方式回应,你看奶奶多开心啊!”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下次还愿意这样做。当孩子忘记倾听的时候,不要马上指出错误,甚至批评与惩罚,可以跟孩子约定倾听的简单手势,用手势稍微提醒就可以了。孩子在学习一项技能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而且会多次犯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断提醒和重复是让孩子取得进步的好方法。
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教孩子学会提问
告诉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听的人可以用适时提问的方式鼓励说的人继续说。教孩子如何进行提问,给对方更多说话的兴趣,能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倾听,更融洽地与人打交道。
建议
首先,教孩子问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当我们问“你喜不喜欢”“是不是”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固定的。但是当我们问“你喜欢什么” “你去过什么地方”等这样的问题时,对方可以说更多。前者就是封闭式问题,而后者属于开放式问题。
其次,告诉孩子,你问这个问题是表达你对对方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当我们真的在乎一个人,想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问的问题就会让对方愿意跟你分享,且不会感觉不舒服。比如,对方在跟我们说周末去参观了博物馆时,表达对对方说的话有兴趣的问题是:“你最喜欢博物馆里的哪个展品?除了博物馆,你周末还喜欢做什么?”如果是仅仅是满足自己好奇心的问题,那可能是:“博物馆要门票吗?坐什么车能到?周末人多吗?”
最后,还要教给孩子一些“金句”。这些金句可以帮助我们从别人的言语中学习到更多的内容,比如,“还有吗”“可以告诉我更多吗”“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这样的问句,既可以表达听的人对说话的人的兴趣,让说话的人兴致盎然地说下去,也能让倾听的孩子学到更多。
学会提问,不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帮助我们了解他人,建立信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地解决问题。
小提醒
爱与陪伴让孩子更愿意倾听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倾听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身体力行,还要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在陪伴的过程中,体会孩子的感受,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信任的人,让他们愿意倾听我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帮助孩子完成重要技能的学习,让孩子在爱与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很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却忽略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能说会道,却无法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真诚与尊重,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可能依然不够受欢迎。孩子想要与人融洽地相处、流畅地交流、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先学会倾听。
行大于言,父母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
孩子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而非通过听父母在说什么而进行学习的。很多父母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你要好好听人说话,不能这么没礼貌。”可是,当自己与孩子相处时,却常常表现出对孩子的话敷衍、打断、说教等“不听”的行为。此时孩子就会很困惑:为什么我和父母说话时,他们可以边玩手机边敷衍我,可以随意地打断我?为什么我的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可以开始高谈阔论,而我却被要求“不要动、安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睛听他们说话”?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自然没法从父母的身上学到如何倾听。而且父母的这种行为,会直观地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视,也不想再听父母说话。比如很多时候,孩子放学回到家,想跟父母倾诉自己在学校受到了委屈,父母却不等听完就把孩子训了一顿,告诫孩子不该这样,不该那样。慢慢地,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有话也不敢说,或者不想说。当父母开始抱怨“为什么孩子不跟我说话了,我说话他也不听”的时候,往往是父母自己“不听”的行为关上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建议
教会孩子倾听,父母要先从自己倾听孩子说话開始。倾听孩子,意味着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孩子的感受与需求。比如,当孩子回家倾诉自己在学校受了委屈时,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都可以先与孩子共情:“你看上去挺伤心的,我要是处在你当时的状态,肯定比你还难过。”当父母愿意倾听,孩子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主动向父母求助,最重要的,他还学会了父母倾听的样子,也会成为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花时间训练,告诉孩子倾听他人的方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当孩子在听人说话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东西或走来走去时,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会让说话的人感觉到不舒服。然后告诉孩子当别人说话时,他应该怎样做。比如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用点头、微笑、“嗯”等方式给予反馈。有时候孩子做不好,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父母除了告诉孩子“不可以”,一定还要告诉孩子“怎样做可以”。父母可以经常示范给孩子看,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跟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不断地进行练习。慢慢地,孩子在生活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建议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谢谢你刚才在奶奶说话的时候,安静地坐着、看着奶奶的眼睛,并用点头、微笑的方式回应,你看奶奶多开心啊!”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下次还愿意这样做。当孩子忘记倾听的时候,不要马上指出错误,甚至批评与惩罚,可以跟孩子约定倾听的简单手势,用手势稍微提醒就可以了。孩子在学习一项技能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而且会多次犯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断提醒和重复是让孩子取得进步的好方法。
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教孩子学会提问
告诉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听的人可以用适时提问的方式鼓励说的人继续说。教孩子如何进行提问,给对方更多说话的兴趣,能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倾听,更融洽地与人打交道。
建议
首先,教孩子问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当我们问“你喜不喜欢”“是不是”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固定的。但是当我们问“你喜欢什么” “你去过什么地方”等这样的问题时,对方可以说更多。前者就是封闭式问题,而后者属于开放式问题。
其次,告诉孩子,你问这个问题是表达你对对方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当我们真的在乎一个人,想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问的问题就会让对方愿意跟你分享,且不会感觉不舒服。比如,对方在跟我们说周末去参观了博物馆时,表达对对方说的话有兴趣的问题是:“你最喜欢博物馆里的哪个展品?除了博物馆,你周末还喜欢做什么?”如果是仅仅是满足自己好奇心的问题,那可能是:“博物馆要门票吗?坐什么车能到?周末人多吗?”
最后,还要教给孩子一些“金句”。这些金句可以帮助我们从别人的言语中学习到更多的内容,比如,“还有吗”“可以告诉我更多吗”“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这样的问句,既可以表达听的人对说话的人的兴趣,让说话的人兴致盎然地说下去,也能让倾听的孩子学到更多。
学会提问,不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帮助我们了解他人,建立信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地解决问题。
小提醒
爱与陪伴让孩子更愿意倾听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倾听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身体力行,还要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在陪伴的过程中,体会孩子的感受,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信任的人,让他们愿意倾听我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帮助孩子完成重要技能的学习,让孩子在爱与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