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对服务型政府在履行职能、改善民生等方面绩效的评估,加强对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内部管理和学习发展等方面效果的考核与监控。同时,对很多企业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吸收借鉴,对于实现政府的绩效评估的科学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企业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7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来临,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财政赤字、信任危机和行政低效等问题。许多西方国家兴起了“政府再造”运动,不断引入私人部门或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来重塑政府,从层级节制的官僚制,转向以提高公共管理活力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力求从企业经营管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企业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估尤为政府所青睐。
  1公共服务型政府与绩效评估的概述
  1.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超越,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民主价值兴起,在民主政治秩序基础上的政府。从政府的理念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政府,政府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政府的职能上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它与市场和企业、社会组织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应该把自己的职能主要定位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从政府的治理方式看,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行政,与公民、社会和企业共同治理公共事务,并对自己的行为确实承担起行政和法律责任。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1.2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
  绩效评估也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中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根据结果进行组织行为改善和个人奖惩的手段。企业绩效评估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对一定经营期间内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估、以提高企业战略竞争力的一种管理过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认为“绩效评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可以从行政理念、制度模式和管理工具三个层面来理解,在行政理念层面,它强调结果导向、公民导向、绩效导向,要求政府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在制度层面,它要求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评价体系、公共预算体系和公共管理体系,需要对行政体制和机制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变革;在管理工具层面,它提供多种提高公共管理效能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型测评”。
  2政府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的比较
  处在国内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内驱”和西方国家绩效评估“示范”的内外双重推动下,我国地方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尝试构建和实施更加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但是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没有从评估主体、指标、方法和制度等方面分别针对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开展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方案设计。
  2.1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共同点
  (1)企业和政府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的理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适合的评估约束机制,避免经营者利用所有者所授予的权力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利益。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公民委托政府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进而行使公共权力。虽然政府的信息透明度有越来越强的趋势,但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同样需要相应的评估约朿机制,加强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2)企业和政府都把组织目标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目标的实现状况可以作为评判企业绩效的主要依据。政府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人民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状况如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等可以作为评判政府绩效的主要依据。
  (3)企业和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公众作为评价主体。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是执政党、各级政府评价部门和社会公众。但从根本上讲,公众的认同和满意是政治合法化的源泉,因此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是社会公众。企业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是企业自身特别是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但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的忠诚度及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所以公众的满意度评价也是企业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不同点
  (1)不同的组织性质和目标。组织性质不同导致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不同,政府是具有公益性的组织,其价值取向是坚持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但是,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其价值取向是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关注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注重财务指标、资产运营和发展能力等内容,其中财务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估的核心。所以企业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具有利润导向性,评估目标是促进企业利润增加,评估过程会紧紧围绕如何获取利润设置指标。
  (2)不同的组织环境。政府具有垄断性特征,在组织运行时很难感受到竞争的压力,绩效评估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外部政治力和公众的压力。政府在绩效评估时相对能够积极地从内部形成注重节约成本、追逐高效的动力。但是企业生存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其绩效评估的动力来源其内部对利润的追求。企业通过绩效评估保证形成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以获得更高的利益。
  (3)组织结构的灵活度不同。组织结构的灵活度不同导致绩效评估的主体参与度不同,由于政府组织特殊性,其组织结构相对复杂、集权化,运作比较程序化,组织和员工的活动会受到较多的规则限制。但是,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灵活、富有弹性,企业绩效评估的主体相对宽泛,它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内部结构。企业除内部评估外,还聘请专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在员工绩效评估上,采取360度评估,由员工本人、上下级、同事、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3我国地方政府引入企业绩效评估制度的措施建议3.1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
  “顾客导向”现已成为企业管理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法则。企业绩效评估中“顾客导向”的价值取向对政府绩效评估同样具有指导的意义,政府绩效评估也应该借鉴“顾客导向”的价值取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管理的本质不是管制而是服务,因此政府评估的导向要“以公民为中心,以公民的满意度为政府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同时,要借鉴企业成本效益的理念。在民主政体下,人民要求各级政府机关提高管理效率、压缩成本,因此,可以借鉴企业成本管理的评估技术。特别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以借鉴企业的评估技术来改善预算管理,规划好收支分析,减少管理漏洞,尽量平衡资产负债表。
  3.2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主体多元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比较单一,多以组织和人事部门组织的官方评估为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为主。绩效评估要求对评估对象的评估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估主体不仅应该包括被评估者的上级,更应该包括被评估者自身、平级员工、下属、服务对象和公众等。同时,扩大公民参与,增加公民参与的渠道。实现公民与政府的互动,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维护公民自身利益,促使政府提高绩效。
  3.3引入企业评估的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估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这大大增强了企业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很多优秀企业在评价其绩效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根据自身特点拟定尽可能量化的标准。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以定量评估为主的方式建立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手段的评估模式,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可以量化的项目尽可能量化,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也要借鉴企业具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体系。当前我国政府在推行绩效评估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所以当前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要结合各地政府行政改革的实际进程,通过多方的社会互动,保持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经济指标考核的同时,相应地增加体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指标。
  3.4引入企业绩效评估的科学方法
  企业的绩效评估之所以能够深入下去,达到预期的目的,是由于它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使得企业能通过绩效评估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得以分解、量化和落实。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平衡积分卡、标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360度测评、关键绩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我国政府开展绩效评估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3.5引入企业绩效评估的信息管理系统
  政府绩效评估需要的信息量大,涉及的部门多,信息来源渠道广泛,不仅需要各部门及评价者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还需要其他间接来源的信息。为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有利于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多层面、多渠道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效能。在政府绩效评估中,要改变那种利用手工方式来获取、处理信息的传统方式,通过互联网来公开政府有关信息,并收集企业、公众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信息,进行绩效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建立以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水平为目的,支持政府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智能化的人机系统。
  参考文献:
  [1]王飞鹏.企业绩效评估及其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
  [2]高小平,刘悦.我国地方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5).
  [3]李志,孙序政,尹洋.政府部门与企业绩效评估特征的比较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 要] 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七一村的巨大变化,是改革的春风带来的生机,是新时代农民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带来的活力。经济的飞速发展,居住环境的改观,千栋日照温室兴建使这个村庄一派喜气盛世景象。  [关键词] 七一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在建国63周年之际,我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七一村。回到了养育我们的这片热土,见到了关心培养我们的父老乡亲,看到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小额贷款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审查、评价、定价和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运行机制,然后运用博弈均衡的思想构建了一个信用风险模型,得到小额贷款业务的违约率与贷款本金、利率、贷款客户的生产收益率以及违约的信用惩罚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与管理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博弈均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介绍了定标比超的意义以及对出版社营销竞争情报分析的适用性,针对天津大学出版社新浪官方微博的现状,与厦门大学出版社新浪官方微博进行对比,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最后提出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定标比超;出版社;微博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1 定标比超法的意义  定标比超法(Benchmarking),由美国的施乐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并实施应用。其方法思想为将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开始遭遇新的挑战,当单纯的标准化全球营销战略与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相碰撞时,是坚持全球化,还是选择本土化,企业开始陷入两难。本文以创建于瑞典的宜家家居为例,通过分析其全球化战略及在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跨国企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选择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全球化;本土化;宜家家居;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于2004年正式登上舞台。短短10年,发行数量从2004年的133亿元扩大到2012年的25113亿元,发展速度飞快,规模急剧扩张。每一种产品都有其发展的周期和规律,都会经历一个研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过程。本文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的历程和所处阶段,并进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分析。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人民币理财产
期刊
[摘要]各独立学院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时,普遍存在培养理论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笔者以我校金融专业投资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例,说明独立学院必须切实建立起基于劳动力市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促使学生建立强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的意识,这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解决之道。  [关键词]独立学院;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个人信息、出游信息等方面分析了河源市大中专院校教师的旅游行为特征。结果显示河源大中专院校教师出游动机多样,但主要以放松减压为主;出游时间以国家法定长假为主;旅游信息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旅游方式以自助游为主,倾向于与同事或朋友同行;旅游购物能力一般;优美的自然风景区、有悠久历史和民俗的人文古迹旅游目的地最受欢迎。  [关键词]河源;教师;旅游行为  [中图分类号]F590[
期刊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学校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渠道,提升其顶岗实习的内涵。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提供顶岗实习,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会计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生体会及能力的改变等作翔实介绍,并提出存在的困惑,以期
期刊
[摘要]“项目导向、实境镶嵌、个性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依托重庆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面对形势,市场营销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庆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70-0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厂商、政府三部门的DSGE模型,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政策模拟。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存在显著的工资黏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造成我国产出下降,经济增长放缓。通过货币政策模拟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是在持续期限上较长,价格型货币政策持续期较短;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强度上强于数量型货币政策,政策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产出波动;货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