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单纯丙泊酚麻醉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分别应用单纯丙泊酚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两种方案,并比较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麻醉方案为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麻醉方案为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秀率为83.02%,对照组为66.04%,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更低,苏醒时间、清醒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案,同时可缩短麻醉清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应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无痛胃镜;瑞芬太尼;丙泊酚
  【中图分类号】R7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诊断技术,但在检查过程中不适感明显,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躁动等反应,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也可能影响检查顺利进行,影响诊断结果。无痛胃镜即利用短效麻醉剂使患者进入镇静、睡眠状态完成检查,且检查后苏醒较快,检查期间无痛苦,能够避免躁动造成机械损伤[1]。但在麻醉药物选择方面,以往主要应用丙泊酚,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单纯丙泊酚麻醉镇痛作用不够理想,患者仍可能感觉痛苦。因此,本文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分别应用单纯丙泊酚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聯合麻醉两种方案,并比较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女:28/25例,年龄22~70岁,平均(46.70±4.02)岁,体重47~73kg,平均(60.23±4.82)kg。观察组:男/女:29/24例,年龄32~58岁,平均(45.89±4.34)岁,体重46~72kg,平均(59.50±4.77)kg。
  1.2方法
  检查前,检查所有患者有无禁忌症、药物过敏史,指导其术前12h禁食,术前 4 h 禁饮,做好相关器械、药物以及抢救仪器准备。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双腿保持屈膝状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放置口垫,建立上肢静脉通道,给予鼻导管吸氧,麻醉后进行胃镜监测。对照组麻醉方案:静脉滴注丙泊酚(国药准字H20143369),剂量1 .0~1.5 mg /kg,速度4mg /s。观察组麻醉方案:使用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200),靶控输注,浓度1ng /mL,随后给予丙泊酚,静脉滴注,剂量1 .0~1.5 mg /kg,速度4mg /s。术中患者若出现肢体活动,可适当追加丙泊酚,直至检查结束[2]。
  1.3评价标准
  (1)评价患者的镇痛效果,优:检查过程无肢体活动,患者表情安静自如;良:检查过程有小幅度肢体活动,但未影响操作,有轻微痛苦表情;差:有较大肢体活动,表情痛苦,或影响检查进行。(2)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包括检查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苏醒时间、清醒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数据应用SPSS22.0处理,应用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镇痛效果优秀率为83.02%(44/53),对照组为66.04%(35/53),差异明显(X2=4.03,P<0.05)。
  2.2麻醉相关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更低,苏醒时间、清醒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胃镜检查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诊治手段,但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及刺激症状,患者痛苦较大,且容易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因此,为提高患者检查安全性及舒适度,无痛胃镜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可降低消化道刺激,提高患者的检查耐受度及依从性。
  丙泊酚为无痛胃镜中应用较多的短效静脉麻醉药,能够迅速透过血脑屏障,30~60s即可起效,药效可持续4~8min,可降低咽部不适感,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但从临床应用情况上看,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麻醉深度。同时,在剂量控制上,若剂量过低则会引起喉痉挛、呛咳、呕吐等不良反应,而剂量过大则可能抑制呼吸 、循环系统,影响麻醉安全。因此,有学者建议丙泊酚配伍镇痛药物,降低丙泊酚用量,保障镇痛效果[3]。瑞芬太尼属于超短效 μ 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药代动力学模式与丙泊酚互补,因此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同时,该药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代谢迅速,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镇痛效果,缩短苏醒及清醒时间。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镇痛效果优秀率更高,丙泊酚用量更低,苏醒时间、清醒时间更短(P<0.05),也证实了联合麻醉更具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案,同时可缩短麻醉清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应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颜瑞燕. 无痛胃镜检查使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21,42(3):633-635.
  [2] 郑佳. 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哺乳女性进行麻醉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8):34-36.
  [3] 郭春燕,吴莉,解雅英,等. 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配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3):552-55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应用氯硝西泮片治疗,实验组同时应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4周后,两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结
目的 评价定量超声技术的临床实用性,比较上海地区和高加索白人婴儿出生时骨状况.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Omnisense定量超声仪,对157例新生儿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peed of sound,SOS)测量并与白人婴儿比较.结果上海地区男女婴儿之间SOS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88例,SOS值为(2968±115)m/s;女69例,SOS值为(2956±105)m/s;P=0.52
一、命名的变迁  1953年,康映蕖主编的<临床产科学>中命名为"妊娠毒血症".  1963年由王淑贞主编的<妇产科学>第1版和1978年全国七大院校编写的<妇产科学>第2版中,均命名为"妊娠中毒症"。
期刊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某中医医院中医治疗室的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为耳灸配耳穴贴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所选取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对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然后对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者应用健脾益肺消积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毒幅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GP化疗,观察组用GP化疗+健脾益肺消积汤加减治疗,比较各组免疫功能变化与毒幅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毒幅反应总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观察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75例(2020.6~2021.6),因手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38例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37例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数据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其他指标,试
由《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孕产妇危急重症急救技术进展学习班”,于2004年12月12日~17日在广州市举办。该学习班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对目前产科领域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作了近20个专题报告:包括急救适宜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
期刊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痢前期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两种主要靶抗原蛋白酶3(protein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与子痢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抗原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1例重度子痢前期和31例同期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中的PR3和MPO
期刊
妊娠合并乳腺癌(pregnancy assisted breast cancer,PABC)是指在妊娠期或产后一年内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其发病率为10~30/10万,其中40岁以下的患者约占15%[1],仅次于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妊娠合并癌肿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龄初产妇的增加,妊娠合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现就妊娠期合并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