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大陆漂移的新技术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06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表面是由许许多多碎片即"板块"所组成的.这些板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极为缓慢的速度不断地运动着,它们运动的同时携带着大陆一起移动. 然而,由于板块运动而导致的大陆漂移是非常徐缓的.这样微小的运动如何直接加以证明呢? 最近,美国地质学家绘制出版了环太平洋地区板块结构地图,由图可见,各个板块都在频繁地运动.其中太平洋中央板块移动速度最快,每年以10.7厘米的速度向日本方向漂移;移动最慢的是欧亚大陆板块,每年仅以0.3厘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
其他文献
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1800公里,面积约250.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16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但是,地中海在历史上曾一度是个"干涸海"。今日地中海地区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而地中海海水温度较高(每年二月份在10℃以上,八月份可达30℃)。这些因素都十分有利于海水的蒸发和干涸。有人作了这样的估计,地中海就现今的降
期刊
在岩柱雄伟高大且密集广布的云南路南石林及灵芝林之中,有许多罕见的小岩溶景观,这些现象具有微妙的形成过程,很有研究价值。梳状溶脊见于路南石林中去莲花峰山顶的路上。传说足阿诗玛当年梳头的梳子。其实是一块倾倒的石峰经过再溶蚀形成的自然地质体。其形成机制是灰岩顶面被相互垂直的三组溶沟分割成两组互相垂直展有的微型分水岭。二级分水岭岭脊削窄,犹如齿尖向上的木梳,故得名梳状溶脊。
期刊
无独有偶,在和山东半岛遥相对应的辽东半岛复州城东北约20多公里的永宁公社岛里村海滨的太平角也屹立着一个海蚀柱,无论实地观察,还是从照片上看(见照片),也颇象含笑纯朴的老人,人称"永宁老人"恰如其分。据测量,这块礁石高4米,占地约1.5×1.5平方米,由上前寒武系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组成。石老人坐东朝西,面向渤海。礁石与海岸之间,推测可能是一个近南北向的断裂,第四纪以来,这里至少受过三次海水的进退才脱离
期刊
为了开发四川省的旅游资源,我们曾受四川省旅游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前往兴文县境内的天泉洞及其上部石林进行考察和勘测,获得了大量资料,深深的为这里的溶岩洞穴奇特景观所倾倒。天泉洞,位于兴文县东南的兴晏公社境内,古宋至仙峰的公路穿越其间,海拔540米—820米,地势向东南倾斜,流水具有较大的比降和侵蚀功能,利于溶洞的发育。
期刊
冰碛物经过成岩作用成为冰碛岩。作为冰碛岩,在我国主要是6—7亿年前,震旦纪期间形成的,以长江宜昌峡区南沦冰碛岩和河南罗圈冰碛岩发育的最好,其中尤以罗圈冰碛岩更为典型,各种冰蚀痕迹保存最好,确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冰碛岩圣地。
期刊
庐山飞峙在长江之滨,拔起于鄱阳湖平原之上。山势巍峨,秀丽壮观,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她不仅以悬崖、瀑布、云峰、密林吸引着中外游客和文人学者前来揽胜,而且还以她奇异的地貌形态,特殊的第四纪堆积物,吸引着地质、地理学家去考察。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之后,学者们为研究庐山冰川遗迹的真伪,足迹遍布山野。赞同与反对者皆不乏其人,众说纷争,莫衷一是。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
期刊
U形谷常称幽谷,又叫冰川槽谷,是冰窖中伸出的冰舌在山谷中流动、磨蚀和掘蚀冰床岩石形成的谷地。幽谷底部较宽,两坡陡立,横剖面呈U形,与河流的V形谷有明显的区别。它的纵剖面较陡,有时呈阶梯状。冰川擦痕、冰溜面、条痕石冰川流动过程中,冰层内的石块、砂子与冰底岩石互相碾磨、滑动产生的痕迹。这种现象有时发生在碾磨的石块之间。随着石块的滑动,常常在碾磨面上刻成深浅和长短不等的条痕,叫冰川擦痕。基岩的磨光面上刻
期刊
在四川省南隅,有一处气势磅礴,巍然壮观的岩溶地貌,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兴文奇峰异洞,它以城南60里的兴晏公社境内最出类拔萃。这里地表岩石纵横,奇峰林立,绵延起伏达30里。已探明的溶洞100多个,其中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有20多个,由于这里千古溶洞数不胜数,奇石怪柱比比皆是,因此被人们誉为“石林洞乡”。石林洞乡堪称是四川一处奇特的自然风景区,它的特色是地上石林与地下溶洞结合,地表石峰、石林、怪石拥簇,
期刊
中国岩溶地质馆座落在风景如画的桂林市东南郊,它是地质部在岩溶地质研究所兴建的一座专业陈列馆。它主要反映我国岩溶研究,利用和改造的成果,既宣传普及岩溶知识,也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目前主要接待专业人员、有关专业师生和广大岩溶爱好者。一楼科普展厅以实物标本、彩色照片为主,辅以幻灯片,布置箱和模型;二楼专业展厅
期刊
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海底的断裂带在扩大,海平面在上升或下降,这一切都悦明地球表面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但是,这些变化比起偌大的地球来,却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觉察出来。这样,在地球上对地球本身进行精确测量实在是很困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