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病虽小容不得忽视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3582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常常被医生或患者所忽略,但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口腔疾病与全身各脏器疾患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除了人们已经了解的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高发的事实外,目前,更多的研究发现颞下颌关节疾病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关系密切,并可影响血压、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患者易患口腔疾病可能因为口腔组织微血管病变与全身其他器官组织的微血管病变同步,都存在组织缺氧。糖尿病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牙周组织血液供应,破坏细菌与宿主的平衡关系。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病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吸收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牙周炎与单纯的牙周炎不同,提出“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概念,并公认糖尿病影响牙周病的发病率、患病程度以及创伤愈合。
  
  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
  
  颞下颌关节疾病由于上下颌错位,咬合时两侧咀嚼肌着力不平衡,随之颈肌受力紧张就会影响肩和腰部肌肉,长期可致肩部、腰部慢性疼痛。错位咬合时,密布神经的牙周膜受力不同,久之也会影响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失眠、月经紊乱。另外,由于解剖结构的关系,因牙齿咬合变化所致颅骨位置、硬膜的变化和颈内静脉流向障碍等导致视觉、脑部血流、脑神经障碍等问题也很常见。
  颞下颌关节疾病和糖尿病一样,在人群中比以往更多见。除了遗传、出生时可能的产伤等因素,还有幼时的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啃指甲、咬唇、托下巴等,更重要的是营养不均衡影响颌骨的发育,如摄取了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维生素、钙、矿物质则明显不足。现今我们摄取的食物随食品加工机械的进步,已变得不需过多地咀嚼,久之“用进废退”,而牙齿的咬合面只有适当的磨耗,出现一定的空间时,智齿才能正常生长出来,牙齿才能生长整齐。再有,现代社会的孩子从小就吃过多的甜点和饮料,以致乳牙出现龋齿而被过早拔掉,到长恒牙时就易出现歪斜。有研究表明,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最大原因就是颌干扰,而颌干扰又最多见于牙齿排列不齐者。
  总之,牙齿疾病与全身器官的密切关系并非言过其实。国外内科专家推测,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后对慢性疾病恢复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消除或大大缓解持续过度的应激反应而实现,由此提高慢性疾病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不容忽视的牙周病
  
  除了龋齿、错颌,牙科门诊常见的牙周病也需要重视。牙周病的主要病因是牙垢,而牙垢是进食完食物残渣附着细菌形成的,不及时清除,久之就形成牙石。牙石逐渐向牙床内渗透,造成牙齿和牙床的分离,以后又不断附着牙垢,容易导致发炎,形成齿龈脓肿,侵蚀牙槽骨,逐渐使牙齿松动以致脱落,同时也造成牙齿咬合变化。
  北医三院口腔科一项新的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地控制牙周病有助于血糖稳定,与对照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有显著差异。
  众所周知,糖尿病病情的稳定与饮食、睡眠、炎症和疼痛等应激反应紧密相关,而这些因素和口腔疾病又关系密切。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加强日常口腔卫生外,定期的口腔保健如“洗牙”剔除牙石等和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糖尿病病情难以控制时,在糖尿病专科治疗外,还要想到检查和处理口腔疾患,反之,如口腔疾患长期迁延不愈,也要及时检查血糖,由此看来,“病从口入”还有更深层次的涵义。
  
  (编辑 钟 卉)
其他文献
为何舌头干得像戈壁滩?  本人今年80岁了,患有糖尿病,并发脑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目前血糖尚可,空腹在7.0mmol/L,餐后血糖也还可以。可最近几日早上起来嘴巴特别干、口苦,舌头干得像戈壁滩,而且脑袋总是响。不知是什么原因,想请教专家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期刊
头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徐大妈最近就碰上这麻烦,到医院查了个遍,医生却说没什么大碍。对于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痛苦,徐大妈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头痛一般泛指头颅上半部分、眉毛及枕骨(位于头顶部的后方,头颅骨的后下方)以上部分范围的病症,大多属于良性。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身体许多部位的疾病都可产生头痛的症状。    缓解头痛的自我推拿法介绍  1.体位:保持坐位  2.主要穴位及其位置  太
期刊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损害(IGT)和血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6.1 mmol/L且<6.9mmol/L;糖耐量损害是指空腹口服75克脱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血糖调节受损是指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有糖耐量损害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损害和血糖调节受损均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因此被称为糖尿病
期刊
糖尿病教育作为“五驾马车”之一,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现实情况是,不少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多年,依然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诸多误解,不知道怎样正确检查和处理糖尿病,常常误入歧途。笔者针对临床常常遇到的错误认识,做一个简单阐述。    误解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O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有些人在偶尔的检查中看到自己
期刊
随着胰岛素泵的应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方式,个体化地设定每天胰岛素的持续基础输注量和餐前合适剂量。这种泵注方法模拟了人体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性模式,从而能稳定良好地控制血糖,又大大减少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确实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昂贵的价格,使不少患者望而怯步。  如何使胰岛素的应用既贴近人体的生理性分泌状况,以理想地控制血糖,又能让患者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呢?胰岛素类似物的问世
期刊
刘明(化名)一年前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半年前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各项指标都没有达标。医生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门冬胰岛素30,经过调整用量,目前刘先生的空腹血糖、早、中、晚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达到了理想的目标。    尽快消
期刊
2011年,我有幸去了一趟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在那里,通过与台湾童综合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糖友”们的学习交流,让我们对台湾的糖尿病流行状况及预防教育与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开启了抗“糖”新理念。    台湾健保局算出了经济账  台湾健保局根据糖尿病流行及发展趋势进行资金投入计算。算出开展全民糖尿病教育、前期检查、前期治疗等需要投入的资金;再算出如果不重视预防工作,一旦出现糖尿病患
期刊
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指孕妇在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这类糖尿病究竟如何发生?该如何预防和治疗?传统的产前、产后护理方法是否存在某些弊端?本文试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求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保胎“保”出了糖尿病吗?    病例一:刘云(化名)女士29岁,怀孕一个月时,因阴道出血而住院接受治疗2周,医生建议保胎。出院后她一直卧床静养,谈到这段时期的保胎,
期刊
病例    陈女士年刚半百,平时健康状况尚好,患2型糖尿病已10年,血糖控制基本达标。近日,陈女士突感右胸剧痛,去医院急诊,被诊断“右下肺感染”,静脉点滴青霉素后回家,但仍感右胸剧痛难忍。  又来笔者处就诊。病史卡记载,患者右胸痛2小时,不咳、不发热,听诊闻及细湿性哆音和胸膜摩擦音,化验血像正常。胸片报告:右下肺小片状阴影。但右下肺感染怎么会痛得如此厉害?而且她面色苍白,气急,体温正常,血像正常。
期刊
病例    68岁的王书林(化名)患糖尿病7年多,经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规律治疗,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他还多次到医院检查排除高血压、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是最近这段时间,老王经常早上起床时眼前发黑或站久了就会头晕,起初他以为是休息不好并没在意。可是有一天,午睡起床时老王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虽然很快就自己清醒过来,但却造成了股骨颈骨折。经医生检查,最后诊断老王是体位性低血压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