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戈
  戈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兵器之一。它的样子尖尖的,还带着一个直角,很像鸟的嘴巴。使用的时候,也是像鸟啄人那样,是自上而下“啄”入敌人的头部,或从横侧“啄”入敌人的身体。虽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但到了青铜器时代,戈才真正开始大显身手。那时的士兵都是在战车上拼杀,因此特别需要长柄又带着利刃的兵器。但当时的青铜兵器都不够锋利,为了提高杀伤力,就得想办法把打击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戈正好具备了这种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使用。直到汉代,它才从兵器中消失,被功能更多的戟取代。
  矛
  矛的历史比戈更为悠久。很早以前,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就发现了动物的利齿锐角能伤人,于是开始模仿着制造带尖头的工具,用来猎取食物。后来有了战争,这些工具就发展成了武器。最早的矛就是一根削尖的树枝。在石器时代,有了石矛、玉矛和骨矛。到了青铜时代,人们开始在长杆的一端装上铜制的矛头,就制成了铜矛。后来,人们又发现铁比铜更坚硬,制成的矛头更尖、更锐利。再后来,矛就发展成了枪。
  戟
  戟是戈和矛的混合体,既能啄又能刺。它是模仿鹿角而制成的兵器。人们看到鹿头上的角坚硬而锋利,遇到猛兽可以自卫,便尝试将树枝削尖,制成鹿砦用于防御,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戟。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戟,当时是把铸好的矛和戈组装在一起,来制成戟。到了汉代,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武器,出现了许多使用戟的名将,如项羽、吕布等。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在戟上挂上各种饰物,显得更漂亮。后来,戟就逐渐变成了一种仪仗中的用品。
  盾
  乌龟、扇贝、穿山甲等动物都有坚硬的外壳,遇到天敌时,它们就将身子缩进壳里躲起来。这些动物的生存本领被人们看在眼里,并模仿它们的甲壳,发明了护身武器——盾。最早的盾仅仅是张绷在树枝上的兽皮。后来人们又用柳条、藤条编成盾。最后出现了金属铸成的盾。盾在战争中使用了数千年。直到现在,仍有一种用玻璃钢、尼龙等材料做成的盾,被警察当作防暴武器来使用。
  刀
  人们常常用“刀光剑影”来形容武力。可见,刀和剑是两种最古老的砍刺兵器。刀是模仿蚌壳和贝壳制成的。上古时期,人类发现蚌壳和贝壳的边缘坚硬锋利,就用它们来剥兽皮、割兽肉。后来又仿照这些壳制造出了石刀和骨刀。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又制成了金属刀。从此,刀就成了战场上使用得最广泛的兵器之一。
  弓箭
  弓箭的箭是模仿鸟类的羽毛和嘴制成的。由于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在黑火药发明之前,弓箭一直是士兵手里非常重要的武器。到了宋代,火药武器开始出现。虽然其威力大、射程远,但弓箭由于经济方便,仍在军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吉思汗带领著名的蒙古骑兵征服欧亚大陆时,就是把弓箭作为主要兵器的。
  爪
  鹰等猛禽的脚上长着坚硬而尖锐的利爪。大动物被它们一抓就会皮开肉绽,小动物被它们一抓就会马上开膛破肚。所以自古以来,鹰总是人们打猎的好帮手。除了驯养猎鹰之外,人们还仿照鹰爪来制造兵器。我国古代就有一种名为“爪”的兵器。它的外形有点像船上的锚,在一只巨大的“鹰爪”上连着一根长索,抛出去,可以抓钩远处的敌人。到了清代,这些兵器往往被做得很小,变成了一种暗器,流传在民间的“武术高手”当中,如龙须钩、锦套索、飞爪、铁莲花等。
  钩
  钩也是模仿猛兽的尖爪和尖嘴而制成的兵器。自从戈从兵器中消失后,钩就开始大显威风。在宋代,人们在铁枪头上也安装一个钩子的尖头,这就是钩枪。明清时使用的钩兵器较多,有铁钩枪、钩镰刀等。清代出现了月牙护手双钩。它是一种短兵器,外有刃内有钩,非常不好对付。直到现在,武术运动中还保留有双钩项目。
  鞭
  鞭是模仿动物的尾巴制成的,分软硬两种。最早的软鞭用牛、虎、狗等动物的尾巴做成,后来改用牛皮,就有了皮鞭。有了铁以后,人们又把软鞭变成一节节的棱形铁柱鞭,用环扣相连,通常有七节的、九节的,也有更多的。这种鞭一般是圆形的,上面有节,样子就像一根竹节手杖,所以有人称之为“竹节钢鞭”。不用说,这种兵器特别沉重。五代十国时有一种铁鞭有十九节,每节间用铜条缠绕,重达十五公斤。想把它抡起来打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锤
  前面说的都是模仿动物制造的兵器,现在说一个模仿咱们人自己的。当什么兵器都没有的时候,人类只能用自己的两只手——拳头来打架了。后来,人们把石块绑在树枝上,制成了类似拳头的狩猎工具和武器。再后来,人们在模仿拳头的基础上,又参考了野果、蒜头、蒺藜等东西的模样,来制造兵器,这就是各种各样的锤。战国时,有个刺客用“椎”把秦始皇的座车砸了个粉碎,这个“椎”就是一种锤类的武器。元代出现了一种六角锤,锤柄和锤头之间用短索相连,使用时打击力量很大,变化多。明代还有一种飞锤,用一根绳索系着两个棱锤,使用时一前一后,前面的为正锤,后面的称为“救命锤”。因为正锤要是没击中目标,就可以靠后锤补上。由于这种锤飞出去时,速度疾如流星,所以这种锤又称为“流星锤”。
  看来,在人类的历史上,几乎任何一种武器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模仿动物的角、嘴、牙、爪等制造十八般兵器,到现代模仿飞禽和昆虫发明飞机、模仿鱼和海兽制造军舰、模仿飞鱼和响尾蛇制造导弹、模仿昆虫制造太空机器人等,许多武器装备都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而制造成功的。怎么样,这个你可没想到吧?
其他文献
黑与白是最简单、纯粹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永恒与稳定。黑白的世界从来不会单调——黑白琴键能弹奏出优美的歌曲、黑白棋子能博弈出人生哲学……黑白双色也可以成就美好画卷,篆刻和版画就是其中代表。  说到篆刻、版画,就不得不说说南宁市武鸣区武鸣中学(以下简称武鸣中学)的篆刻版画艺术工作坊了。这个工作坊有许多漂亮的篆刻和版画作品,棉花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展示会上就见识过了,本期咱们就去了解了解这个工作坊吧!  2
很久以前我就见过你,  那天天空清澈如洗。  我站在岔路口为自己的流浪计划兴奋,  我走了很远很远,成了伟大的探险家。  你经过我,轻盈地洒下点点蜜汁。  你扇动翅膀越飞越远,没有看到后来妈妈拥抱我时的温暖。  那时,  你是好心的蜜蜂,我是春天里弄丢了自己的小蚂蚁。    很久以前我就见过你,  那是一个夏天,在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里,  你很美,像一只欢快的小鹿。  你打量着我,帮我整理了落满灰尘
1  真的,我很喜欢长篇小说《他乡》。而且,我相信,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新世纪以来,对于当代文学史和付秀莹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作品。尽管这是付秀莹继《陌上》之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但已经充分展现出了她的小说诗学特征。尽管,《陌上》与《他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陌上》是《他乡》的前史,中国成千上万个乡村中代表,芳村的姑娘翟小梨,作为“外省人”,通过高考上学走进城市、嫁入城市,进而通过业余自学考
奇迹并不存在
期刊
北极狐是北极草原上真正的主人,它们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在毛皮商人们到达北极之前,这些狐狸们真是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虽然看起来北极只是一片荒凉的冰原,但对北极狐来说,食物还是非常充足的。它们靠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甚至在海边捞取被海浪冲上来的鱿鱼、螃蟹就可以充饥。到了秋天,它们也会到草丛中寻找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需的维生素。  然而,北极狐最主要的食物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
“无所不知先生”  1951年9月30日,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的卡尔古利市。他从小就是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当他才3岁的时候,就表现得好像什么都懂。上学的时候,如果听不懂老师的课,他就会想:“这是个坏老师,讲得一点都不好。”  同时,小马歇尔还一直是妈妈眼中的“麻烦的孩子”。有一次,他用螺丝刀拆开祖母的一块表,然后试图把零件都装回去,结果最后“多出来”好几个零件,当然表也就此报废了。玩得最出
中国家兔和中国的野兔在动物分类上是不同属的动物。家兔祖先属于穴兔属,它们是穴居的,在地下挖掘彼此相连的隧道,产仔于洞穴,初生幼仔裸露无毛,闭眼,不出声,也不会行动,直到生活一周后,才睁眼活动、长出毛来;而野兔妊娠期是家兔的一倍,在旷野产仔,仔兔生下来就有毛,睁眼,生后几分钟之内就能跑,腿比一般穴兔长,在跑时能远跳,在旷野中生活,不会打洞穴居,人工饲养很难养活,即使养活也难以繁殖。  凡是家养动物都
牦牛我们都知道,可麝(shè)牛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啦。它是正宗的北极“特产”,而且“牛”如其名,身上有一种麝香的味道。这种牛身高约1.5米,体长2米到2.5米,体重可达400千克。它们的重量主要集中在有肉峰的前半身,显得格外矫健有力。  无论公牛母牛,麝牛的头上都长着一对坚硬而永不脱落的犄角,尖利的角尖则向上翘起,像一把钢叉,让人望而生畏。它们全身还披挂着长长的毛发,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绒球。这身毛
某年某月某天,某个地方有某块石头……“喀嚓”一声巨响,一只爱胡闹的猴子从石头里爆了出来。它扯玉帝的胡子、偷娘娘的水果、喝神仙的中药……最后被派去帮和尚打鬼……终成正果。这便是吴伯伯《西游记》的故事……可是——为什么石头里面会爆出只猴子来呢?于是,便有了种种猜测……
1978年3月,我们五个厂办学校的补习生集中到了县通机厂上学。大约半月后迁到了偏中。  还在通机厂学校的时候,就听同学说起,偏中有个叫张堉的老师,非常了得,现在是文科补习班的语文老师。  我热切地盼望着哪一天能转到偏中的文科补习班。  五月初,我有幸转到了这个班。  转入这个班的第一天,刚在教室坐定,正碰上张老师给同学们发语文作业本。他一身浅灰色裤、褂,戴顶鸭舌帽,左手托着一摞作业本,右手挨个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