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risson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olov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32例隐匿阴茎患儿,年龄3~10岁,平均7.2岁。采用改良Brisson术进行矫治,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和随访情况。

结果

32例隐匿阴茎患儿术后当日均有疼痛,30例可忍受,2例需止痛泵;出院后未见切口感染及裂开;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至1年,均获得满意效果。复查可见阴茎体外观似包皮环切术后外观,延长显露明显,阴茎阴囊角及阴茎耻骨角正常显露,未见明显回缩,5例包皮内板轻度水肿,2个月内水肿基本消失。

结论

改良Brisson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能够较好地矫正其病理结构,最大程度保留阴茎皮肤的完整性,术后瘢痕少,阴茎外观自然。

其他文献
经过包括放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始终停留在1年左右。胶质瘤干细胞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异质性是影响预后的根本原因,依据蛋白质组学制定针对关键放射抗拒蛋白的增敏研究有望改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本文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常用蛋白质定量技术、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及其在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抗拒和放射增敏中的进展。
期刊
目的宫颈癌术后IMRT中通过分析两种骨盆的定义方法以及骨盆受量的影响因素来评估和预测骨盆的剂量,为宫颈癌术后IMRT中骨盆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骨盆未限量的宫颈癌术后IMRT患者,按照解剖方法和Mell方法勾画两种骨盆轮廓(骨盆解剖、骨盆Mell),基于骨盆解剖限量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后分析两者的剂量关系。应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骨盆解剖剂量的因素并建立
目的探讨Salubrinal调控射线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放射抗拒口腔癌细胞KBR (4 Gy/次,7~10d 1次共4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alubrinal预处理后口腔癌细胞放射敏感性;蛋白印迹法检测射线及Salubrinal调控口腔癌细胞NF-κB-HIF-1α信号通路及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的表达;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分数。结果克
目的探讨miR-32-5p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和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将结直肠癌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和转染组(分别转染anti-miR-NC、anti-miR-32-5p、pcDNA、pcDNA-TOB1、anti-miR-32-5p+si-NC、nti-miR-32-5p+si-TOB1)。RT-qPCR和Wester
嗜神经侵袭是肿瘤通过神经扩散与转移的一种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与复发、转移、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嗜神经侵袭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头颈部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同解剖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嗜神经发生率各不相同,故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嗜神经侵袭的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针对神经侵犯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头颈部肿瘤嗜神经侵袭的治疗对于临床医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头颈部恶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西北非高发地区鼻咽癌特点及IMRT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并对既往开展IMRT技术以来10年治疗非高发区鼻咽癌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连续收治的初诊的排除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658例。放疗技术均为IMRT。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西北非高发区鼻咽癌以初诊局部晚期比例高,分化亚型病理类型比
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local data on the growth of ear in Hong Kong childre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iming of reconstruction in unilateral microtia.MethodsWe reviewed case notes of paediat
目的探讨微小RNA-3960(miR-3960)在过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腭裂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6只ICR系受孕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只。在E14.5,对实验组小鼠用atRA灌胃1次,对照组以相应体积植物油灌胃1次。建立过量atRA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并收集腭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miR-3960在对照组和实验组腭突中的表达。利用miRBase分析miR-3960的序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nf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产物神经纤维瘤蛋白在肿瘤抑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部分NF1患者以丛状型神经纤维瘤为主要表现,而丛状型神经纤维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欠佳,同时传统放疗、化疗方案无效,为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是目前多组学及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NF1相关丛状型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点、靶点探究现状和针对丛状型神经纤维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