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主导货币体系的变迁研究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8525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本文研究从美元主导到新型货币体系的构建。理论模型表明,国际货币发行国不断发行货币导致的结果是国际货币核心地位的丧失;经验分析表明,不论在固定汇率制下还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美国只要存在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作为主权货币的美元会被不断的发行,不断的贬值,从根源上讲,美元的贬值造成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从长期来看,美元还是会不断的贬值,最终美元货币体系将走向衰败,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将诞生。
  关键词 货币体系 大国理论 美元本位制
  [中圈分类号]17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0)05-0071-09
  
  一、引 言
  
  从世界金融史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19世纪中期金本位制开始盛行,金本位下汇率相对比较稳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金本位制下黄金储量和生产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的需要,再加上1929—1933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最终放弃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度崩溃。随后,英、法、美三国争夺国际货币体系新的主导权,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动荡,金融局面混乱,货币制度发生了危机。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实力大大增强,以美元为国际中心货币,世界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以及美元同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存在特里芬难题的现象。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衰弱,特里芬难题的现象更加严重,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的减少,不足以支撑美元币值,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后来又诞生了欧元。2002年欧元正式进入流通,但欧元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达到美元的程度,美元还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在国际货币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事实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断的影响全球经济,自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元的流动性输出对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美国通过不断的发行美元的方式向外输出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虽然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第一,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元流动性与币值的稳定以及内外职能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第二,从根源上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导致了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美元本位制下货币体系的缺陷,因此国际货币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基于此,我们将对美元货币体系的演进进行重新研究,对货币体系前景即新型货币体系的构建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部分;第三、四部分分析了美元本位如何走向衰败,第五部分论述了新型货币体系的构建。
  
  二、理论分析
  
  (一)超级大国的衰退与国际货币交换的两国模型分析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很多的超级大国,他们的货ff}曾经是当时国际货币的核心,如英镑和美元,费希尔(1982)提出了国家货币的收益问题,国家可以通过制造货币获得较大的铸币税收益,政府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进行的,SB(基础货币)=A(对银行的贷款) AU(外汇储备 特别提款权 黄金)+Scb(政府债券) AGA(对政府机构的贷款)—oac(外国政府及其机构的存款+财政部存款—其他项目)。国际货币的增发能够给这些超级大国带来很大的收益,国际货币发行国家可以在通货膨胀政策和借款方案中做一个选择,两者都能增大SB(基础货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来获得大量铸币税,但是,不断执行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容易造成本币的贬值。
  货币交换的两国模型主要分析,当一国货币贬值时,人们往往会持有币值相对坚挺的货币。假设当前有两个国家:M国和Ⅳ国,M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假设两个国家的商品没有差异,外汇市场可以进行自由兑换,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货币,用参数表示两个国家分别用m、n,假设两国间可以按汇率e。进行货币的自由兑换,可自由进行贸易,可以把汇率表示为:et=外币/美元,其中N国为外币持有国,M国为美国,在t时间点,在外汇市场人们进行货币兑换可以以汇率来进行,各国都期望持有购买力强的货币,Ⅳ国货币的持有者购买商品,可以使用本币或M国货币,即可以兑换成M国货币后购买商品,也可以用Ⅳ国1单位货币直接购买△t单位的商品;M国货币的持有者也可以进行选择来购买商品,用M国货币兑换成Ⅳ国货币后购买商品,也可以直接用M国1单位货币购买△t单位的商品。
  假设一:假设Ⅳ国货币贬值,原先的用△t的M国货币可以购买到ett的N国商品,但是,N国商品贬值之后,即用△t的M国货币可以购买到比ett更多的N国商品,即△t>ett,则人们都愿意持有M国货币。
  假设二:假设M国货币贬值,Ⅳ国人们原先可以用△t的货币购买到△t/et的商品,当et不断上升时,M国货币不断贬值时,即用△t的Ⅳ国货币购买多于△t/et的商品,即当△t>△t/et时,则人们不会将N国货币兑换成肘国货币,在购买商品时还是都愿意持有Ⅳ国货币。
  假设Z为M国货币供给增长率,θt为期的货币供给量,Vt为一单位纸币价值,θt-1。为t-1期的货币供给量。θt=Zθt铸币税为F,则Ft=Vtt-θt-1]=Vtθt[1-1/Z],M政府为了追求铸币税,就大量发行货币,提高Z,政府可以通过更多的印制纸币(Z>1)来获取收入。政府都愿意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对M政府来说通货膨胀政策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通货膨胀政策可以给政府带来巨大的铸币税收益,政府在时期tt开动印钞机印刷货币,同时人们预期在接下来的时期不会有通货膨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继续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并且试图让大众在下一期之前仍然不会有通货膨胀的预期,政府不断的发行货币追求铸币税,会导致货币的不断的贬值(即et不断上升),即M国货币不断贬值时,随着肘国货币不断贬值,M国货币政策的 溢出效应不断的扩大,M国货币政策影响着Ⅳ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造成N国与M国会存在货币政策的分歧,当△t<△tυt时,则每个人都愿意持有Ⅳ国货币,因为N国货币购买力更强些,那么改革货币体系对N国更有吸引力,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
  
  (二)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用分析以及货币体系的改革
  分析货币政策跨国传导的问题,根据Hamada(1974)建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模型,对于一个大国M国,随着货币政策的跨国输出,当M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在溢出效应的背景下,对世界的经济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在‰"∞模型中,△θtt-θt-1,△θt,ε为货币供给量增量,ε为货币冲击项,N国产出可以表示为:
  γt-γ=σ1[△θt-Et-1△θt]十σ2[△θt-Et-1△θt]+εt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进行推算,溢出项的符号σ2是不确定的。M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N国货币短期升值。但是非预期外国通货膨胀降低了世界其他国家对Ⅳ国产品的需求,提高了M国产出,根据数据实证的结果判断出预期与非预期两种效应哪个起主导作用。
  (1)对固定汇率制的影响。储备货币发行国通过货币政策溢出能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断的印刷货币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向其他国家输入通货膨胀,因为其他国家需要保持固定汇率,其他国家在积累外汇储备的同时,由三元悖论可以得出,也加大了经济方面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其他国家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货膨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往往会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入,所以作用也不明显,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会影响到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储备货币发行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固定汇率制度下,难以解决国外输入性通货膨胀;所以,当外汇储备量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时,外汇市场出现风险,汇率制度将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
  (2)对浮动汇率制的影响。降低国外扩张性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方面,浮动汇率制也是不足的,现实不存在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为了稳定经济,根据蒙代尔的观点,各国不可能不干预经济;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对汇率浮动进行干预,那么外汇储备的需要量会更多,甚至浮动汇率可能导致竞争性贬值,各国都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向其他国家输出通货膨胀,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往往会出现矛盾。浮动汇率制度下,甚至加剧了国际储备货币的扩张,在价格不容易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国外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的输入效应更大,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的波动。浮动汇率制度下,为了减弱国外通货膨胀政策的溢出效应,货币的竞争性贬值的现象可能会愈演愈烈,世界性通货膨胀压力也会不断的增大。
  
  三、美元本位制的发展历程综述
  
  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现着美国的强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曾出现过美元不足的现象,从6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美元的需求增加,美国采取扩张性美元政策,美联储不断的大量发行美元,流向世界各地,美元大量的溢出,出现了美元全球性泛滥的情况(见图1)。
  
  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美联储不断的印刷美元,消耗着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源,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不断出现(图2、3),美元极度不稳定,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衰弱,政府总消费占GDP的比重逐渐增大,国内信用扩张加速,:给世界货币体系带来不断增长的风险。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缺陷,即特里芬之谜现象,由于黄金的储备有限,美元供给太多则不能保证兑换黄金,不能保证美元币值的稳定;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世界其他国家不断的获得美元要依靠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和财政赤字,美元如果供给不足则会出现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发展对美元的需求。
  
  图3 GDP年增长率、政府总消费年增长率、政府总消费占GDP比例
  美联储在1970—1973年间不断的印刷美元,美元在不断的贬值,结果导致普遍的价格在连续的上升,黄金价格也在不断的上升,美国经济实力逐渐减弱,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非常大,由于美元作为世界通货,币值不稳定,世界其他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储备不断的减少(见图4)。到了1971年8月,美国的黄金储备无力支撑美元币值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
  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美元不断的发行,不断的贬值。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对于美国来说,美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消耗世界的资源,不断出现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又反过来助长了美元的大量发行,导致美元的币值不稳,对美元信心产生危机,固定汇率制下美联储无法兼顾美国国内和国外不同的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美元的价值长期不稳,美元会逐渐丧失其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2)理论上特里芬难题存在,即美元无法既确保币值的稳定,又能为世界提供大量的美元输出,美元作为美国的国内货币,美元的发行要满足国内目标,稳定经济,保证币值的稳定,作为国际货币也要保证币值的稳定,并保持大量的流动性,由于美元的双挂钩身份,美元发行过少,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发展对美元的大量需求,美元发行过多,美国国内黄金不足,不足以支撑美元币值的坚挺,并且长期大量的发行美元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会不断的衰落。
  从1973年开始主要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各国外汇储备逐渐迈向多元化,但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国际货币的核心仍然是美元。1983年美元的不断发行和不断的信用扩张导致了通货膨胀,美元呈不断贬值的趋势,大量的热钱涌入股市,美国国内股市的泡沫被不断的吹大,过度的炒作造成的泡沫必然会破裂。最终在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全球股市大动荡爆发,股灾来临,美国净储备急剧的减少。1978-1981年,由于美元的不断发行,美元在大幅度贬值,美国经济在不断的衰退,美元贬值一直冲击着欧洲各国的经济,扰乱了贸易活动,为了防止汇率剧烈的波动,使欧洲地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建立,各国之间采用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共同对美元浮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美元不断的发行,不断的扩张,过多的美元形成了许多美元投机资本,大量美元投机资本流入东南亚市场,当时东南亚地区美元外汇储备比较高,投机资本形成的泡沫现象严重,后来投机资本撤出导致泰国、印尼等国汇市、股市暴跌,浮动汇率制度下美元的大量发行,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浮动汇率制下,美元本位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主要表现在:(1)自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为浮动汇率制以来,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稳定的,金融危机不断的发生且危机在全球的交叉影响速度非常快。其实大国之间货币汇率的不稳定,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秩序的稳定,往往会加剧经济的波动导致金融风险的不断加大,1973年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浮动汇率下汇率的波动助长了美元的发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美元的大量发行会对其他国家的商品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资本市场造成冲击,各国为了防止经济的波动,不得不干预汇率来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需要比固定汇率制度下更多的美元来保护汇率,防止汇率大幅的波动。(2)浮动汇率体系下美元供应量的不断放大造成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增加。在全球美元本位制度下,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具有交叉影响的效用,发达的经济大国比经济小国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更大些,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断的对外输出,美国可以通过不断的发行美元的方式,向其他国家不断的输入通货膨胀,由于美国的货币政策的输出效应,影响了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效果的有效发挥,国际货币体系是不稳定的。
  
  
  四、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元体系走向衰败
  
  虽然金融危机从2007年4月开始,但是主要是美国从2002年起一直采取美元贬值策略,从美国货币发行的角度看,美国货币的发行主要受到联邦储备体系帐户和财政部货币帐户的影响,美联储控制基础货币。从美元发行的角度去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次贷危机的关系,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美元不断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房产泡沫,后来连续加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了还款成本,引发了危机。美联储不断印刷美元,采取低利率和贬值政策(见图5),不断扩张的货币政策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另外目前世界美元储备的不断增长引起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在加剧(见图6),美元贬值引发的本次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导致其他国家的GDP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图7),美元货币政策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越来越大,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主导的浮动汇率制度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美元充足的流动性和美元币值的稳定性是很难同时满足的;从金融危机不断的发生来看,拥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尤其是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付出的成本更高,美国利用美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核心地位,不断超发向全球征收铸币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反映出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不合理,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由于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国力在一步步减弱,形成的美国政府赤字和贸易赤字不断的增加,美国经常项目收支占GDP的比重(如图8)和美国政府总负债占GDP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的(如图9)。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以及弥补赤字,美联储不断在开动印钞机,取得巨大的国内国际铸币税来弥补政府赤字和贸易赤字,并且美国不断的消费廉价的世界资源,美国净外债的积累存在着金融风险。如果美元仍不断的发行,继续贬值,美元信心受到冲击,一旦美国将来无力偿还债务,那么未来仍然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下的美元贬值对货币体系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美元本位制制度存在不足。国际货币制度中,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的发行美元,造成美元的流动性与币值稳定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能解决的。货币体系自身固有的缺陷导致危机的爆发。在这种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美元发挥着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美国不断的发行货币来消费世界的资源。美国有提前消费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美国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助长了美元的发行。如果从危机前后美联储采取的货币政策来分析,这一货币体系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美国自身的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重大的分歧。第二,目前的以美元为中心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货币政策的跨国输出效应,影响着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效率的发挥,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世界各国美元储备大量增加以及全球经济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美联储发行美元除了世界其他国家愿意接受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外,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美国通过不断发行美元获得的铸币税来弥补贸易赤字与财政赤字,并依靠贬值美元的策略减少其债务负担,依靠比较低的成本消耗世界能源,造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引起全世界经济衰退。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以来,金融危机的爆发几乎都与美元的过度发行、长期贬值有关,特别是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出现就会增发美元,形成全球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元不断的贬值,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人们有可能放弃使用美元。意味着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衰落。
  
  
  五、改革现行货币体系的措施
  
  创造一种币值稳定的并且非主权货币,从而避免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不断的发行并不断的信用扩张,理论上讲,新型货币体系的构建应该是世界货币的发行应有明确的监管规则,货币发行要不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挂钩,但是,主权货币的发行需要有一个监管机构,但是监管机构的存在最终还是会落到发达国家手中,主权货币的构想是不能实现的。货币发行权如果存在垄断,那么就会不断的信用扩张,只有多元化国际货币的构成才能形成相互制衡的力量,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美国需要大量发行美元来度过危机,并且美国存在大量贸易与财政赤字,需要发行大量的美元来弥补赤字,这种情形下,对于持有美国大量资产的国家,特别是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来说,意味着财富的不断损失,并且从长期来看,美元还是会不断的贬值。所以,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
  
  
  (一)要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效率,国际货币体系应该逐步进行多元化改革,增强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国际货币体系应改革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几乎每年超过Y8%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因此应该鼓励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避免美元币值波动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冲击,当前新型货币体系的构建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应当是由美元、人民币、欧元三种货币组成的多元化货币体系,共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需要提升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发展中国家要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目前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货币体系的改革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决策权。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把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减小到最小化。国际货币体系应向多元化方向改革,各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建立世界货币发行调控机制,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进行监管,建立完善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是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构建有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货币体系。   
  (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化货币,该国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化货币,中国要逐渐具备发达的科技实力。科技进步推动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推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货币发行国强大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实力保证货币的竞争力。随着国际竞争逐渐激烈,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对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都提高了关注度。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但是我国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要加快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
  
  (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的货币体系的构建以及运行,需要各国之间进行合作与协调。各国经济在发展中,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利益的差异,各国经济体之间需要政策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以及增加投资与贸易促进共同发展。另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往往会影响另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效果。国家之间往往还会出现经济政策的交叉影响,为了减小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经济体采取协调合作,保持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相对稳定,保证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货币体系的冲击很大,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来维护稳定的金融秩序。世界各国需要合作建立高效的金融监管机制,改革货币体系,构建新的货币体系将有助于分散并控制全球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美]本杰明·M·弗里德曼,(英)弗兰克·H·哈恩:《货币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355,403-404页。
  2.[美]琼斯,(美)凯南:《国际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473页。
  3.[美]劳伦斯·怀特:《货币制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9页。
  4.[美]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5-116页。
  5.[美]克鲁格曼,(美)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67,473页。
  6.[美]坎普,(美)弗里曼:《构建货币经济学模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第81-83,329页。
  7.[美]奥伯斯法尔德,若格夫:《高级国际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603-604页。
  8.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金融研究》2007年第8期。
  9.李伏安,林衫:《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一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10.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当代经济》2009年第7期。
  11.[加]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2.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47页。
  
  责任编辑:心 远
其他文献
<正> 甘肃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是目前我国生产镍的最大基地.1978年,国家把金川列为全国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去年7、8月间,我们对金川近3年来科研推动生产发展,经济效果不断提高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一、科研成果累累地处祁连山北麓的金川矿床,以含镍、铜为主,伴生有钴、金、银及铂族金属等近20种贵重元素,储量都很丰富,镍、钴储量居国内首位.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59年动工兴建,8年后基本形成电解镍的综合设计能力,共花投资4.3亿元.由于在采矿、选矿和冶炼生
从20世纪末以来“文化自觉”思潮方兴未艾,本文针对何种原因促成“文化自觉”思潮的兴起,它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学人的共识是什么,这一思潮所面临的困境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哪里
2009年1月12日,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局务会议传达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要做到“五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二是服务保障要到位。三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涉及人数最多且最复杂的制度变迁进程之一,因此很难从某一个单一角度对其进行全面地概括。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首先是一个思想
<正> 上海宝屐皮鞋厂专业生产女式皮鞋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该厂生产的"金鹤"牌女鞋,1980年荣获国家银质奖章.这个厂的生产年年大幅度增长,1981年总产量达到56万双,提前56天完成年度计划,比1980年增长36%;其中出口进入美国市场的,已达29万双.这个厂的产品所以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关键在于他们不因产品好销而放松质量,不因牌子老而放松品种开发,始终兢兢业业,坚持设计工作领先,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正> 精纺绒线的生产特点是品种花色多、批量大、工序多、周期长。从投入原毛开始到最后的成品绒线出来,一般要经过25道工序,生产周期一般为2.5个月,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物料消耗以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用传统的管理办法来编制计划,生产目标不明确,对生产中的各种条件缺少全面综合平衡。为了改善计划管理,我们试用“投入产出法”来编制生产计划,期望在企业现有
对二元问题的讨论不在于评价其是否存在,而在于对二元格局"阈值"的判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二元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城乡、行业、区域、政策、代际传承等方面且有不断扩大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二元现象的全面梳理,分析了泛二元现状可能带来的社会积弊,从理论上说明了二元现象存在的不可避免与和谐二元是和谐社会构建不可逾越的阶段,籍此对和谐二元的合理区间进行了预期性探索,试图通过制度联动寻求和谐二元构建的有效路径。
<正> 我厂的企业管理工作,是在前几年企业整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1977~1978两年中,我们按照部下达的12项验收标准,认真进行了恢复性的企业整顿工作,使企业工作走上了正常的管理轨道,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历史的最好水平.我厂自建成投产到现在已有25年历史,产品、工艺
<正> 全国电视机行业厂际竞赛,是1979年7月开始组织起来的.当时电视机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质量低、成本高、亏损大,产品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厂与厂之间在技术上互不交流,有的采取保密、封锁,阻碍了生产潜力的挖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会同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组织了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全国电视机行业厂际竞赛.开始有45个厂参加,现在增加到57个厂.
<正> 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改造,是社会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客观要求.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和改造,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进步,它是我国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但是当前一些老企业连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都有困难,其关键就是老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近几年来,我国的机电设备制造工业大部分处于半停产状态(当然机电工业有的部门,是工业布局问题,有必要调整),国家库存设备较多.而使用机电设备的工厂设备事故多,想更新设备又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