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工作;农村初中;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28—01
随着社会的转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较而言,环境较为特殊,思想文化落后,人们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及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就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进行初探,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水平。
一、农村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中学,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
2.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绽放。在农村,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强调应试与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唯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从心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3.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人格发育不健全,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4. 信息良莠不齐,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之间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攀比讲排场、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让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农村初中德育对策探讨
1. 更新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地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其次,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再次,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最后,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2. 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1)德育工作学校不能跳“独舞”。事实上,家庭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优势。但是不难发现,农村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较多)依然很薄弱。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很大原因,但是还有些家长并未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这些家长将育德的职责全部推给了学校。为此,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家长达成对德育工作的一致观点,让家长明白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开展家庭教育。(2)抓好社区初中生德育建设。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老师和学校会经常忽略农村社区对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所谓的农村社区可以泛指学校所在的街道、村、乡镇。学校可让乡镇、派出所、周边的村委会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学校德育社会化。
3. 创新德育的方式。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德育理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说教式的“教”,学生灌输式的“学”,这很容易引发学生听觉、视觉疲倦,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因此,改善单调空洞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渠道中强化“德育”渗透,势必增加德育的成效,促进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德育结果,而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是他们态度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发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学校可通过提供各种平台,如开办心理学讲座、组织看一些教育类电影,组建各式活动小组,通过提供各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让学生受到熏陶。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28—01
随着社会的转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较而言,环境较为特殊,思想文化落后,人们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及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就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进行初探,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水平。
一、农村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中学,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
2.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绽放。在农村,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强调应试与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唯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从心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3.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人格发育不健全,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4. 信息良莠不齐,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之间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攀比讲排场、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让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农村初中德育对策探讨
1. 更新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地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其次,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再次,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最后,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2. 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1)德育工作学校不能跳“独舞”。事实上,家庭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优势。但是不难发现,农村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较多)依然很薄弱。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很大原因,但是还有些家长并未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这些家长将育德的职责全部推给了学校。为此,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家长达成对德育工作的一致观点,让家长明白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开展家庭教育。(2)抓好社区初中生德育建设。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老师和学校会经常忽略农村社区对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所谓的农村社区可以泛指学校所在的街道、村、乡镇。学校可让乡镇、派出所、周边的村委会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学校德育社会化。
3. 创新德育的方式。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德育理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说教式的“教”,学生灌输式的“学”,这很容易引发学生听觉、视觉疲倦,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因此,改善单调空洞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渠道中强化“德育”渗透,势必增加德育的成效,促进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德育结果,而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是他们态度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发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学校可通过提供各种平台,如开办心理学讲座、组织看一些教育类电影,组建各式活动小组,通过提供各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让学生受到熏陶。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