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

来源 :海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dsf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简称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虹口院区骨科按照SBAR沟通模式床边交接班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019年3-12月按照传统模式床边交接班的3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虹口院区骨科19名护士按排班顺序进行护理工作。比较2种不同模式的专科护理质量和医生、患者对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长期连续海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及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及变化,为推进和保障该人群身体健康提供流行病学数据的支持。方法对参加为期50 d的海上工作人员分别于作业前后进行2次中医体质调查,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采用最大值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显示慢性胃炎、下腰痛、睡眠障碍等疾病位居该人群患病前3位;患病人群与长航50 d后整体人群体质比较,平和质(χ2=14.417,P<0.01)比例明显降低,痰湿质(χ2=9.25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给部队安全稳定和战备训练工作带来极大影响。潜艇疫情防控工作受自身条件限制,很难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无法照搬陆地常规防控模式。某潜艇部队通过宣传教育、隔离检疫、人物共防等措施将关口前移,防止病毒进入艇内,从而减小疫情对潜艇执行任务的影响,为潜艇部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LINC00599对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INC00599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599对miR-210的靶向作用。将直肠癌细胞SW480分为pcDNA3.1、pcDNA3.1-LINC00599、anti-miR-NC、anti-miR-210、pcDNA3.1-LINC00599+miR-NC、pcDNA3.1-LINC00599+miR-210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
目的跟踪监测某型水面舰艇住舱空气情况,掌握水面舰艇住舱空气质量数据。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便携传感器、气相色谱法和浓缩富集采样等多种方法对舰艇住舱二氧化碳及常见有害气体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住舱定量检测出的空气组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脂肪烃和无机物等多种化合物组分)均未超出水面舰艇容许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高峰在22:00和7:00前后出现,多数空气组分浓度呈逐天上升趋势。结论住舱中二氧化碳、含氧化合物和含硫恶臭类气体浓度较其他舱室高,影响舰员对舱室环境舒适性的主观感受。
目的通过对欧盟“阿塔兰塔”行动医疗救治体系的介绍分析,为我海军远洋任务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与欧盟“阿塔兰塔”行动某编队进行学术交流与联合演练,通过现场观察与实地调研,了解相关信息。结果欧盟“阿塔兰塔”行动中的医疗保障工作非常重视时效性,并以此为依据构建救治体系、优化指挥架构和规范医疗官职责。结论我军应逐步探索构建海外医疗保障体系、形成和完善医疗保障标准规范并优化指挥架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对ICU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ICU行气管切开术成年患者5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无影像引导手术病例为对照组(n=27),超声实时引导经皮气管切开术组为观察组(n=25),比较2组术中术后指标、血清CRP、IL-8、TNF-α水平、并发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子痫前期作为妊娠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无可靠的预测及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环状RNA(circRNA)属于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其具有高度稳定性与组织特异性等特点,并可充当微小RNA(miRNA)的海绵分子而调控其靶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circRNA在子痫前期中表达异常,并可通过miRNA海绵分子的作用从而在子痫前期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就子痫前期发病机制、circ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子痫前期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军事训练对肾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400名南沙守礁官兵进行10 km武装越野,均在训练前后及休息24 h后留尿标本进行尿液常规检查,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水解酶(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留静脉血查肌苷及尿素氮。对各项检验结果进行不同军龄及不同训练环境的对比分析。结果高温高湿组训练后尿量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全体官兵尿潜血阳性发生率为5.75%、蛋白尿发生率为38.5%、尿NAG异常率为59.2%、尿RBP异常率
我国现阶段是世界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面临着核事故发生的风险。除核事故外,核恐怖袭击又形成新的核威胁,我国核安全压力持续增大。核事故具有巨大破坏性、突发性、群体性等特点,短时间内可以造成大量失血伤员,血液的需求量必将大幅度上升。在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充足的血液供应是抢救危重伤员生命的关键因素[1],因此做好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的输血工作十分重要。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KD)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住院并完成丙种球蛋白治疗的92例小儿KD患儿资料,全部患儿均完成剂量2 g/kg,7 d 1次的丙种球蛋白治疗,7 d均接受疗效评估,设计资料填写表仔细查阅患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KD的疗效的因素。结果2 g/kg治疗,92例小儿KD患儿中,治疗无效15例,治疗无效率16.30%;初步比较不同疗效患儿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血清指标后,将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