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学习第二r——毛泽东关于解决学生健康问题方针的背景、内涵和启示

来源 :人口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健康指导思想.这一方针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一系列卫生健康思想: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学生)是健康保护的重点,维护青少年健康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青少年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对当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要把健康摆在第一位,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健康.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其他文献
西方环境社会学界新兴的社会实践论主张从实践的物质性之维来阐释社会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在日常实践中探寻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之道。但是,针对环境社会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日常实践与观念的脱节问题,实践论存在明显的解释短板。为找回观念在触发日常实践变迁中的作用,研究者应注意将一定的时间长度作为日常实践演变的观察单位,并将区域的特殊性纳入变迁分析当中。
当前我国企业绿色转型研究重视各类驱动因素的挖掘和作用机制的探讨,忽视驱动因素重要性的排列组合,导致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实践参考和指导有限.运用根因分析法,采集典型案例和
伴随着我国环保督察的持续深入,企业尤其是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承受更大的环境守法压力.以往研究集中关注于环保督察的政府监管作用,而环保督察向市场传递环境成本增大的信息产
绿色产品标识制度的目标,是在解决功能分割模式下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实现对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的有效引导。以政策工具视角审视绿色产品标识制度的运行机制,可将其分为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环境状况的信息工具和强化市场诱因、修正越轨行为的补强工具两个维度。就信息工具的构造而言,在信息收集端需实现评价标准制定过程的公众参与,在信息生成端需加强认证机构的声誉约束和完善不同层级标识的衔接机制,在信息接收端需通过有效宣传促使消费行为的转变。就补强工具的选择而言,政府采购工具和政府补贴工具能够强化绿色产品标识制度的经济诱因
摘 要:生态公民是21世纪绿色发展的新兴议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生态公民观念将环境意义上的“生态”与政治领域中的“公民”结合,既包含原有公民身份的内容,又体现出深层生态学所促进的全球绿色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公民身份的超越。生态公民对公民身份的超越,表现在生态公民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地域范围、公民的人群构成及道德的关怀对象范畴上对公民身份所进行的扩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表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夺取外国市场,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武装侵略、殖民掠夺和残酷剥削加速不平等体系的建立,近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边主义、保守主义势力抬头,对经济全球化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世界历史所形成不平等体系继续阻碍落后国家发展的历史延续,避免世界历史走向虚伪的公正合理乃是人类命
摘 要: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特质,主要表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诠释,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保障,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的重要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内生动力和检验标准,站在人民立场高度审视并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由谁检验”三个根
传统生产力理论是指斯大林范式下的生产力理论,这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征服论”的思维方式,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将自然界视为人类征服和占有的对象,忽视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存在着对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理解的狭隘性、定义的偏颇性问题。基于此,奥康纳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检省,分析批判了传统生产力理论弱化自然界而导致生态空场的倾向;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内涵的阐发,从政治文化的层面解读了马克思的“生产条件”理论,生产条件不是商品,但被资本当成商品来对待,并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的矛盾运动规律,
摘 要:《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世界排名前五的风险都与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新冠疫情所引发的全球恐慌再度激发人类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反思。雖然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化的宏大境遇中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本至上与全球集体行动的内部紧张、单边主义与全球系统思维的生成困境、当下意识与人类未来意识的关系断裂,但生态文明建设所蕴涵的“类本质”特征、“正义感”基质和“共同体”理念昭示着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
通过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探讨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相对成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主要学者群、期刊群及相对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虚无主义研究内容已形成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以及危害研究、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新变化研究、以大学生和高校为重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研究、近现代史等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批判性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批判性研究等五大论域;历史虚无主义研究已由概念化步入规范化、综合化阶段,并呈现出五方面的时代特征和研究趋势:一是基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