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最为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实施。历史学科在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由其学科领域的广阔性、历史学的社会使命感和浓厚的人文教育色彩决定了其在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大有可为!对于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意味着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有机遇但更多的是一种挑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只有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课堂角色,改变教学方法,才能从容地面对挑战,抓住机遇。
一、对历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具备一个动态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体系。
1.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历史教师自身人文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文和科学素养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而是指在科学素养方面更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人文素养方面主要注重“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因为它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支撑特定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具备了以上两个基本要求,我们的老师同时也真正树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2.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专业知识是历史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历史教师须对本专业学科知识有更为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其次,历史教师要对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了解,这样才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互协调和配合。
3.历史教师应了解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了解该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4.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历史教师教育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教师的教育学素养是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科学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科学性等方面的知识构成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实践者,而且是教育的研究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年的一份文件中指出的那样“在当今,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教师与研究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教师教育科学素养方面的体现,也是评价教师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素质的一项标准。
二、对历史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挑战
首先,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是由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征决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它把教育和学习作为生活中所固有的一部分,使教育主动地并有机地与社会联系起来,强调学而不是教;强调历史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指导者,同时做到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活跃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其次,历史教师应成为历史教学的研究者。可持续发展教育给教师提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历史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上,才能增强教育过程中发现疑问的敏锐性,加强研究解决问题的深入性和科学性,概括、升华教育实践经验的及时有效性,提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资料的选择性,以及掌握教育科学的方法等。
三、对历史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占主导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大班授课、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讲述为主。但仅如此已经满足不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应提倡新的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研究性学习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使其成为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思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手段,本身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这种“研究”学习模式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个过程。在“研究”学习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少“说教式”而多“开放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能做出独立的判断,使学生有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机会。教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学会交流与合作。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有较大的甚至是根本的变革。例如:部分打破大班授课的方式,变分散课时为适当集中课时,便于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减少教师讲课量,穿插学生讨论、辩论、分组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对教师提问;参与国家或地区的有关环境的活动计划;进行角色扮演等等。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重要体现。但对于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何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还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通过本文论述,希望能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对历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具备一个动态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体系。
1.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历史教师自身人文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文和科学素养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而是指在科学素养方面更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人文素养方面主要注重“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因为它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支撑特定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具备了以上两个基本要求,我们的老师同时也真正树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2.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专业知识是历史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历史教师须对本专业学科知识有更为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其次,历史教师要对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了解,这样才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互协调和配合。
3.历史教师应了解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了解该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4.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历史教师教育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教师的教育学素养是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科学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科学性等方面的知识构成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实践者,而且是教育的研究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年的一份文件中指出的那样“在当今,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教师与研究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教师教育科学素养方面的体现,也是评价教师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素质的一项标准。
二、对历史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挑战
首先,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是由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征决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它把教育和学习作为生活中所固有的一部分,使教育主动地并有机地与社会联系起来,强调学而不是教;强调历史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指导者,同时做到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活跃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其次,历史教师应成为历史教学的研究者。可持续发展教育给教师提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历史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上,才能增强教育过程中发现疑问的敏锐性,加强研究解决问题的深入性和科学性,概括、升华教育实践经验的及时有效性,提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资料的选择性,以及掌握教育科学的方法等。
三、对历史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占主导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大班授课、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讲述为主。但仅如此已经满足不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应提倡新的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研究性学习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使其成为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思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手段,本身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这种“研究”学习模式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个过程。在“研究”学习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少“说教式”而多“开放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能做出独立的判断,使学生有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机会。教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学会交流与合作。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有较大的甚至是根本的变革。例如:部分打破大班授课的方式,变分散课时为适当集中课时,便于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减少教师讲课量,穿插学生讨论、辩论、分组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对教师提问;参与国家或地区的有关环境的活动计划;进行角色扮演等等。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重要体现。但对于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何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还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通过本文论述,希望能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