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来源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取得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作风,实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In order to develop in China, Marxism must base itself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raw lessons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gain the ethnic and ethnic style of China and integrate i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t presen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we should continue to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其他文献
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当然对人的发展问题的阐述便是各持己见甚至大相径庭。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哲学的眼光,观察分析中国自身问题,思考世界大局,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它是改革开放的发展观,是摒弃了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的发展观,同
在人类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作为这些生存矛盾的制造者和体验者,人自身也陷入一种困境当中,这种自我困境主要表现为人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思想理论,三者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高校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社会各种思湖和矛盾的汇集点.有效预防高校群体性事件,维护高校稳定有序的教学环境,已成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真正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是邓小平.本文就几个具体方面探讨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也可以
面对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既要注重"哲学的问题",也要注重"问题的哲学".因此,要"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要扭转马克思主义哲
马克思主义蕴含有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未来社会要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未来社会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未来社会强
文章通过对语文新旧课程理念在文字表述、理念内涵及审美教育等方面的比较,旨在发现并解决新课程理念在推行中所遇到的矛盾问题,力求使之健康有序地实施运行.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同步,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科学无神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哲学基础,与共产主义事业紧密相连.社会主义者是实践的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