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正能量:建设性新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性新闻理论与实践给将“坏消息才是好新闻”奉为圭臬的西方新闻界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中国新闻界都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新闻界需要系统地认识它,更需要厘清其理论与实践中的概念、原则和操作规范等。基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六类新闻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表明:六类新闻经历了从缓滞到活跃再到共同增长的三个不同阶段,其发展热度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建设性新闻虽然边界模糊、领域宽泛、理论阐释性不强,但它更关注负面新闻积极的后续动作,理性采纳多方关切,注意激发公众参与,打破了和平新闻和恢复性叙事的原有局限,并试图建构统一的新闻理念和框架,值得充分肯定。若能将其与中国当前的新闻观念有机结合,无疑有助于探索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性新闻理论与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7日,浙江省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2019学术年会暨“新中国70年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中国计量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主办,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与会学者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广泛讨论,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略,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及新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以何种角度才能妥切地思考中国历史上皇帝与文官集团两者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问题,而该问题其实又紧密联系着皇权的正当性来源问题。中国古代皇权的正当性来源是指皇权的所有者如何能够有效正当化自身对皇权的获得与维持这一事实,而在一般状况下这可以被诉诸一种规范性,这种规范性可以被归纳为礼法秩序。当遇到争议时,礼法就会失序,在这个过程中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以及文官集团内部不同派系之间)就会围绕礼法秩序的解释权产生冲突。如何将这种失序调整过来就涉及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以及文官集团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了
2019年12月15日,由浙江省社科联主办,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和浙江省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承办的跨学科研讨系列第三场“人工智能与社会趋势”主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传播学等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从事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同围绕主题展开了多维度的跨学科分享,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盛世豪出席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的8位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讨论人工智能与社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秩序、社群关系、
国际数字贸易中必然会产生数据跨境流动,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数据自由流动与数据安全威胁这对矛盾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字经济的走向。如何平衡数据流动产生的数字红利与数据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国际规则,各国的态度与立法规则差异明显,我国亦没有定论。长期冲突的数据本地化政策与数据流动问题再次引起各国密切关注。新形势下,我国应支持数据跨境流动,并从规则和标准层面保障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大发展。
古书中“炊饭”是个常见词,似乎见字明义,《汉语大词典》释为“煮饭”也在情理中。但调查《四库全书》,“煮饭”140例,“蒸饭”107例,“炊饭”459例,三词都是汉代至清代的文例。人所皆知,上古食俗只食蒸饭,没有煮饭,《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即是真实写照。秦以后有了铁釜,出现了煮饭,汉代也出现了新词“炊饭”,若“炊饭”是煮饭,岂非显示我国秦以后一反先秦食俗,由蒸饭转化为煮饭吗?因此,搞清楚“炊饭”是指煮饭还是蒸饭,抑或二者兼之,不仅是辞书释义的需要,也关系到我国饮食文化的研究。
教师评聘制度是学术评价制度与人事制度的结合点,是现代大学制度及学术体制的重要抓手和支点。这一制度在近代中国经历过长期的演变过程。蔡元培主政北大时,初步借鉴了德国大学的制度模式,推动教师流动及专业化,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教师评聘制度正式发轫。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教育”的传播、新学制的引入,中国近代大学教师评聘制度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日渐成型,并于20世纪30年代初步定型。国立名校在此进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省立、私立大学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对当时大学的队
面向未来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如何开展,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工程。新时代语言文字标准亟须修订和完善。少数民族拉丁化文字的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字母体系的本地化和文化适应问题,以及同一语言的多文字形式问题。主流官媒宣传的途径比较传统,理念也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网络话语手段,总体宣传形象有待提高,舆情干预意识也有待加强。当代语言生活中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集中表现在公共用语、地名和对特定职业人群的污名化等方面。要加快并完善语言规范标准建设,积极应对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变异和负面舆情。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应立
索引性表达式的语境敏感性造成特征与内容相分离,内容上的直接指称或严格性与作为语言规则的特征意义并不违和,内容层面的直接指称词项完全可以在特征层面拥有丰富的意义,从而为调和描述理论与直接指称理论间的冲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严格化摹状词策略是一条颇有前景的描述论进路,以索引性的现实化摹状词置换名字既可以维持原语句所表达命题之形而上学模态地位,又不改变置换后语句分析性方面的语义属性,维护了其先验可知的认识论特质,并将分析性和必然性概念分别明确地归属于语义学和形而上学两个不同范畴,切断它们外延上的一般性逻辑联系,从
《汉语大词典》释“炊雕”一词曰:“煮菰米饭。雕即雕胡,菰米。”古代的菰米不是茭白,不是菜,菰米饭是一种米饭。但“炊雕”是煮雕,还是蒸雕?此不可含糊。最早的用例战国已见。如宋玉《风赋》:“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饭必须配菜,羹是古人餐饭的主菜。“烹”指一种烹饪方法,相当于煮。《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杜预注:“烹,煮也。”故“烹羹”就是煮羹。则“炊雕胡”就排除了煮,必是蒸。且上古没有煮饭,一律都在甑中蒸饭。故雕胡饭不是煮饭,而是甑中的蒸饭。
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如下基本特点:第一,重视文本的英译,并将英译与研究紧密结合。第二,研究者多具有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西方理论的背景,注重跨界研究以及与西方文学研究的对话。第三,注重具体作家、作品或者某一文学体裁的研究,研究成果大多不以文学史的形式呈现。第四,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五,关注文学与宗教、社会史、文化史等的关系,把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中进行研究与分析。随着中美信息和人员交流的增多,两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会更加趋向融合,其差异越来越表现为个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