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教师中心观”,建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的“象牙塔”中走出,既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应该是自主的学习者,应该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使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知识,并能勇敢的质疑,大胆的创新。如何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 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一位母亲领着自己三岁的孩子逛超市,超市里非常热闹,可就是在母亲兴致正高的时候,孩子哭了,不愿再逛超市,母亲不解地问原因。孩子答:我看到的只是叔叔、阿姨走动的两条腿,再什么也看不到了。当母亲蹲下和孩子视线一致时,证实了孩子所说的。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以前我们每学一个新知识,都是教师凭自己的知识和生活阅历去理解知识点,去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路子,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接受能力比较少。因此,课堂上学生要跟着教师走,把教师的认识和理解强加给学生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忘记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忘记了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忘记了学生的感受才是最主要的。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正是针对这一教学弊端而提出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充当向导的角色,必要时教师的看法,让学生只作参考,不必强行接受。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是自己真正学到的、感悟到的,而不是教师加给他们的。这样他们才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发挥想象,进行创新。
二、 处理好课堂与场所的关系
我们以前听了许多教师的公开课(也包括我自己上过的公开课),常有这样的感觉,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把所学的例题讲得十分透彻,语言简练,教学环节合理而且十分紧凑,可以说教师表现得十分出色,可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很不给教师撑面子,常常不能回答出教师所要的答案,当时我们都会替学生着急,替教师抱不平,最后把原因归纳为学生反应慢、胆小等。其实问题不在学生,我们在备课时只是按自己的思路去理解例题,考虑如何安排教学过程才能操作顺利,如何表现教学思路和方法,而忽略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更忘记了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一关键的问题,从而出现冷场、启而不发、答非所问的场面。现在,我们明确了就要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做好提供有效指导和具体帮助的准备。课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因学而教,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去启发、去点拨。当然,我们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一定是在围绕本堂数学课重点的大前提下,而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只有做到这些,学生才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数学教学一要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者相比,后者尤为重要。以前我们只注重“双基”教学,教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根本原因就是只注重知识地传授,而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动手实践,在自主学习、积极实践中获得知识,总结并归纳学习知识的方法,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具体问题,养成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学习并从小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只有今天的感悟、质疑、思考、批判,才能富有智慧,善于创新,善于超越。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只有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神圣殿堂,才能培养出 一批批超越知识,富有智慧的建设人才。
一、 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一位母亲领着自己三岁的孩子逛超市,超市里非常热闹,可就是在母亲兴致正高的时候,孩子哭了,不愿再逛超市,母亲不解地问原因。孩子答:我看到的只是叔叔、阿姨走动的两条腿,再什么也看不到了。当母亲蹲下和孩子视线一致时,证实了孩子所说的。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以前我们每学一个新知识,都是教师凭自己的知识和生活阅历去理解知识点,去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路子,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接受能力比较少。因此,课堂上学生要跟着教师走,把教师的认识和理解强加给学生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忘记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忘记了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忘记了学生的感受才是最主要的。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正是针对这一教学弊端而提出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充当向导的角色,必要时教师的看法,让学生只作参考,不必强行接受。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是自己真正学到的、感悟到的,而不是教师加给他们的。这样他们才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发挥想象,进行创新。
二、 处理好课堂与场所的关系
我们以前听了许多教师的公开课(也包括我自己上过的公开课),常有这样的感觉,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把所学的例题讲得十分透彻,语言简练,教学环节合理而且十分紧凑,可以说教师表现得十分出色,可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很不给教师撑面子,常常不能回答出教师所要的答案,当时我们都会替学生着急,替教师抱不平,最后把原因归纳为学生反应慢、胆小等。其实问题不在学生,我们在备课时只是按自己的思路去理解例题,考虑如何安排教学过程才能操作顺利,如何表现教学思路和方法,而忽略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更忘记了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一关键的问题,从而出现冷场、启而不发、答非所问的场面。现在,我们明确了就要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做好提供有效指导和具体帮助的准备。课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因学而教,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去启发、去点拨。当然,我们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一定是在围绕本堂数学课重点的大前提下,而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只有做到这些,学生才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数学教学一要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者相比,后者尤为重要。以前我们只注重“双基”教学,教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根本原因就是只注重知识地传授,而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动手实践,在自主学习、积极实践中获得知识,总结并归纳学习知识的方法,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具体问题,养成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学习并从小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只有今天的感悟、质疑、思考、批判,才能富有智慧,善于创新,善于超越。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只有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神圣殿堂,才能培养出 一批批超越知识,富有智慧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