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至少她曾经很美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y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798仍旧披着工业废墟的外衣,工业感却早已消弭;仍旧冠以艺术区之名,艺术的创造力尚余几分令人质疑。这里容纳了众多国际性艺术机构、画廊、工作室、咖啡馆、书店、小商铺,却也难以避免地被这些机构修改着、解构着、重新定义着。
  这片工业建筑遗产当年的模样已经模糊,我们试图还原798艺术区初创时的生态,回溯798的“光辉岁月”。而作为扎根于798的第一批艺术家之一、第一间包豪斯工作室和第一家咖啡馆的主人、早期重要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策划人,黄锐是不二的记忆之源。
  2000年12月,在国企改制的经济政策之下,原先代号700、706、 707、718、797、798的国营工厂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星集团),大量闲置厂房开始对外出租。2002年1月8日,早年“星星画会”的成员黄锐回到北京,与艾未未、艾丹兄弟俩及几个朋友一行六七人,第一次来到798。
  作为北京人,黄锐早年便知道798工厂,但他无法预见这个昔日的老厂区会成为他以后发展的根据地,乃至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试验场。黄锐老师很坦诚:“798有暖气,这是它吸引我的最大原因。”此外,同2000年已经“入驻”的洪晃和美国出版人Robert Bernell一样,他们共同看中的还有厂房整洁大气,工人有秩序,租金低,有食堂。


  可惜,黄锐并未能租到满意的工作空间。负责人告诉黄锐,798已经没有可对外出租的空间了。于是黄锐干脆自己动手,在靠近暖气管道的地方搭了简易窝棚,还画了一些建筑改造图,一直坚持到4月。这时,物业告知黄锐,距此三四百米还有一个荒僻的车间闲置着。这个车间最终成为了黄锐在国内的第一个工作室。
  “建筑本身就是一位美女,你要打扮她,给她买嫁妆……”工作室大概260平方米,当时的月租金只要一千多,但是黄锐花费14万对工作室进行了装修改造,将家和工作室合二为一,形成在当时很新潮的SOHO格局。在日本常年工作生活的经历让黄锐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物的材质、结构、呈现方式都是独特的存在。
  798的建筑简单到了极致,是前工业时代的典范,但同时也非常有性格,值得投入一番。即便稍加装饰或不装饰,798所拥有的原汁原味的实用包豪斯厂房,也可以为艺术家们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798厂房的设计师来自东德德绍市,出身于包豪斯学院,798的建筑本身就是极具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
  可以说,798诞生初期的大空间、低租金(Robert租下的120平方米食堂年租金28470元)、高自由度,让这里成为了废墟之上的乐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诺亚方舟。而当时的中国,正缺少这样一个相对正式、稳定的当代艺术的试验和发表空间,798正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入了大众视野。艺术家们白天埋头创作,晚上串门吃饭,不远处的厂房还没有完全停产,艺术家与工人相安无事,各忙各的。一个黄金时代似乎指日可待。
  2002年,黄锐将东京画廊引入798,使之成为798的第一家境外艺术机构。“北京东京艺术工程”(BTAP)使798从真正意义上开始走向国际。“北京东京艺术工程”的开幕式客观上成为了798的第一场艺术运动。为了这次开幕,黄锐等人合伙出钱改造了现在人们看到的不锈钢通道,第一次挂出了艺术区的牌子。
  但是七星集团通知艺术家们,798已经被规划为“中关村电子城”,2005年年底将要完成拆迁。据黄锐回忆,当时七星集团办公楼的三层有一个中关村电子城的整体规划展示台,囊括了798所在区域。而七星集团当时也冻结了租赁计划,不再与艺术家们续租。是要长久地住下去,还是甘心三年半后走人?30多位艺术家集合在咖啡馆开了会,必须要做点儿什么,否则就是等死。
  最终,黄锐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七星集团突然措施的几点担忧》的公开信,向朝阳区政府进行策略性求助:“艺术区活动广为全世界主流媒体、政府、非政府组织、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与普通民众所知并关注,由此突然措施带来的国际影响是否一概由七星集团承担?”黄锐在日本从事传统建筑保护的经历,让他深知对于城市规划、老建筑改造的理念,如果能够传达到决策者耳中,并借助决策者的力量来推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他提出798数字符号,提出改造理念,以邀请东京画廊为起点,发出很多邀请,把各种国籍、各种身份的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吸引搬迁到798。艺术家的力量是薄弱的,与七星集团及中关村电子城的政策规划无法同日而语。在此情势之下,开放展览是唯一的选择。黄锐等人发起了“再造798”运动,后在与七星集团的矛盾纠纷过程中更名为“大山子艺术节”(DIAF),号召艺术家们开放自己的工作室。
  黄锐这一代的艺术家大多骨子里凝聚着开放精神。追求开放的艺术环境却造成了矛盾。开放展览远非字面意义那么简单,开放意味着必然会有交流、对比、反思及进一步的行动。能否接纳这一系列蝴蝶效应,反映了一个社会是否具有当代意识。很快,开放搅动了气氛,带动了触角发达的媒体——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将798 艺术区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新闻周刊》因798把一个废旧厂区变成了时尚社区而将北京评选为年度12大世界城市之一。
  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12个城市之一,入选理由之一依然是798。而国际媒体带动了国际政治家来访,从德国总理施罗德,到比利时女王,再到欧盟主席巴罗佐。2005年,当欧盟主席巴罗佐坐在黄锐的咖啡馆里喝了杯咖啡的时候,黄锐知道,798保住了。
  2004年到2006年,“大山子艺术节”共举办了三届,每次都由艺术家自行组织(此三届过后,艺术节便由官方接手),其间还穿插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艺术展。798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且为有志艺术家提供了一席之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当代艺术试验场。
  黄锐形容说,798像梦一样美,而且成为了现实;即便她现在不美了,但曾经是美的。现在的人们确实比从前急功近利得多,但相比较来看,798仍旧是美好的、相对自由的。2003年“非典”期间,黄锐等人发起了“蓝天不设防”活动。在黄锐的认知观念里,这是归类于“好玩”的一类行为,根据“游戏规则”,每个艺术家每周末做东请客一次。但在“好玩”的背后,是艺术家的社会担当。
  艺术家是不能够,也不应该顺从社会主流意识的。反其道而行之、维持不同声音的平衡才是艺术家的本职工作。黄锐的家宴往往演变为一场行为艺术,突破了日常性、现实性、功利主义,只为好玩儿。看得出黄锐在言语间对这片他曾经为之战斗过、呐喊过的艺术区饱含着感情。
  而今,黄锐已不似白手起家时那般锋芒毕露,创作的主题仍与社会息息相关,只是会更加隐晦,不再从偶然事件出发发出呐喊,而是从更高的视角审视长期来看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相对于艺术家的成熟和冷静,艺术区走出了当初被迫突围保命的困局,却未及成熟而变质。
  网上一位艺术评论者的描述直中要害地总结了798的现状:“早年那种行为艺术、露天小剧场、艺术书店、随处可见的装置雕塑、各种‘野路子’艺术展不见了,代之以美协系、书协系中国书画联展、山水画展、行画专卖店,原先的前卫画廊卖起了T恤、纪念品,摄影橱窗改小卖部,兜售瓶装酸奶和冰激凌。昂贵的租金,使大空间的存续越发艰难,于是条块分割——798的小商品市场化发展前景已日渐清晰。”
  对于2016年7月开幕的798诞生回顾展览,黄锐寄予了很高期望。798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元老”艺术家们的争取下免于被拆毁,如何一步步走入国际视野,又是如何在管理者(当初的拆迁主张者)的经营下和土地急剧增值大背景下日渐丧失艺术的实验性、先锋性……正面回应大多没有意义,而一场具有国际水准的展览就像无声的历史讲述,能让人们看到一些被忽视的内容。
其他文献
路经南京的那一晚,我去阿梅家借宿。许久未曾见面,她穿了一件鹅黄色的裙子,像一个晕黄的、柔软的梦。我循着她走进那些遥远的梦中,记忆倏忽来、倏忽去。拐过最后一条街巷,拾步上楼,她的声音在暗夜里响起:“你瘦了。”  她也瘦了。  她将我迎进她的出租屋中,我们挤在一张床上聊天。她是干净、妥帖的人儿,数年来如是。时间若有裂痕,也并没有拉远眼前的这个人。爱恨悲欢曾一同经历,如今,我们挨坐在一起,谈论着往后与从
期刊
前段时间总是要加班到很晚,大半夜才停止工作,朋友圈冒个泡就会有朋友亲人的安慰和关心“自己创业是很艰苦,我们能理解”,“不要让自己太累了,事业和身体都要兼顾啊”,“一个人要操那么多心,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受得住啊”,而我自己呢?飘飘然,很享受于这种自我虚构的被认同的满足感之中。久而久之,结束工作越来越晚,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躺在床上,没有发觉眼睛一直睁着,前朝后代、天上地下、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一
期刊
昨晚跟一位已经奋斗在工作岗位的朋友聊天,他说,我给你讲个笑话,我从小都以为全国只有清华和北大两所学校,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一直纠结要去上清华还是去上北大,直到初中开学那天我妈带我去城西的一所学校报道,我才知道原来中国是有三所学校的。  我听完笑得简直不能理喻,问他,然后呢?  他说,后来越上学越发现,原来全国有300所学校都不止,我想那总有适合我的学校吧,我还纠结什么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然后高考完就
期刊
职场中懂得好的为人处世方法更容易实现良好的工作沟通,看看以下的15条原则吧!  一、讲出来。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  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批评、责备、抱怨、攻击这些都是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三、互相尊重。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的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  四、绝不口
期刊
这两天奥运会最火的话题聚焦于两个人身上,一个是傅园慧,一个是孙杨。  在很多人看来,前者似乎更代表了一种潮流,这股潮流叫做“做自己”——看啊,她多真多逗啊,相比起来,孙杨那一脸苦大愁深的样子,实在不大讨人喜欢呢。可如果每个人都成了傅园慧的样子,连孙杨也一反往日,突然满脸表情包,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好玩之处了。其实不论傅园慧还是孙杨,虽然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一点毋庸
期刊
深夜睡意全无的时候,手里握着电视遥控器漫无边际地选台。忽然在荧屏上看到一熟识的女友在做访谈节目,于是便停下来听她说话。这位女友在省文艺电台做一档夜间节目的主持人,她的节目有个很煽情的名字叫“今夜我是你的DJ”,主要是同深夜打进电话来的听众聊天。现在她被电视台请来做嘉宾,正在台上接受主持人的访谈。  她讲的是她的初恋故事,她的声音很慢,似乎记忆都变成了慢动作。那一年高考前她爱上了同年级的一个男生,他
期刊
为了更好的了解女性白领的发展现状和职场需求,某职业机构发起了2016年女性职场现状调研,从职场潜力、福利待遇、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女性领导力特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876份。  调研结果如下:  情感丰富的女领导更受白领青睐,善用女性特质是成功关键。  成功女性的标准:嫁个好老公已经OUT,独立阳光是重要标杆。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仅有16%的白领所在公司提供女性职工福利。  
期刊
在上下班高峰,坐地铁回家,大家要么玩着手机,要么低头不语,没有表情,心里或许都有故事,但是没有办法跟其他人沟通,因为,不熟。  偌大的一个成熟,熟悉的人又能有多少呢?英国牛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Dunbar)认为在大城市中,来自陌生人的压力是城市人最根本的心理压力之一。来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得面对这种压力,且都必须寻找相应的环境和个人的应对方式去缓解这种压力,从而可以让大家能够在
期刊
我们每天呼吸着空气,因为平常,忽略了它;我们每天用汉语拼音,读书、打字、上网,同样因为平常,也忽略了它。当有一天,有人问你,汉语拼音是哪来的?恐怕很少有人答得出。  在北京,有位年逾百岁仍笔耕不辍的学者,他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周有光今年已经110岁。他幽默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记了。”上帝把他忘记了,但这几年读者却对他的作品津津乐道。  读他的人生故事,你会喜欢上
期刊
她是与中国时代伟人邓小平谈判香港回归问题的第一首相,她是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记录的女首相。英国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勋爵连任三届共15年以后,再没有任何一个位首相有过如此之长的执政时间。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其所推行的一套政策而被冠之以“主义”和“革命”的首相,也是20世纪最优秀的首相之一。她就是有“铁娘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