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研究》书评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on_z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孙彩云(1989-),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摘要:本论文主要是对熊光宪教授的《战国策研究》一个书评,主要关注了熊光宪教授论述此书的主要角度。熊光宪教授从历史的和美学的角度对《战国策》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成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战国策研究》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对《战国策》进行论述,有利于我们很好的对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批判中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战国策研究》;熊光宪
  熊光宪教授的《战国策研究》前身为《战国策研究与选译》,由“畔经离道”德纵横家书—论《战国策》的思想倾向;雄视百代的散文杰作—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两大部分及选译组成,完稿于1985年,出版于1986年。后新增七篇论文,更名为《战国策研究》于2004年出版。
  我就《战国策研究》中的“畔经离道”德纵横家书—论《战国策》的思想倾向;雄视百代的散文杰作—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两大部分谈谈我的认识与看法。
  熊光宪教授考察了《战国策》的成书背景,得出《战国策》出自很多人之手,由刘向汇编而成。所以其反映的思想很杂,有当时的儒,墨,道,法,纵横家等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还是反映的纵横家的思想的。
  在“畔经离道”德纵横家书—论《战国策》的思想倾向这一部分,熊光宪教授从崇“计”—策略至上的政治思想;尚“贤”—举贤使能的用人主张;重“利”—争求名利的人生哲学;尊“时”—明时度势的处事方针这四个方面来论述《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首先,熊光宪教授发问《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书?熊光宪教授通过考据文献,发现历代人们对本书存在很大争议,总说纷纭,而自刘向整理《战国策》以来,《战国策》似乎交上了“霉运”直到被李梦阳称为“畔经离道”之书。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李氏所谓“畔经离道”无非代表了后世封建文人从正统儒家的观点出发,对《战国策》一书所作的贬斥罢了。我们倒是可以从所谓“畔经离道”的贬斥中,见出它的思想特征和思想价值。
  熊光宪教授根据当时战国的具体的时代背景并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入分析研究《战国策》的思想倾向。当时战国,旧的生产关系迅速瓦解,奴隶主阶级日趋衰亡。地主阶级作为新兴势力的代表勃然崛起。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日益强盛,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出现了秦、楚、齐、魏、韩、赵、燕七国并立,力战争雄的混乱局面。各国明争暗斗。互相倾轧,都在竭心尽力地谋求“威”与“势”。于是善机关之谋,专捭阖之术的纵横家便应运而生。纵横家们在政治上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却更多的反映出商人阶级的趋利的深刻影响。他们把谋财的意识,投机的行为,赢利的手段带到政治生活中来,形成了以策略至上为中心的思想。统治者利用他们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计谋来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效劳,另一方面,这些游客也为了“名利”靠出卖自己的智力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奔走游说。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群雄争霸的“乱世”,在这样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战国策》中体现的崇“计”的政治思想,尚“贤”的用人主张,重“利”的人生哲学,尊“时”的处事方针就不难理解了。熊光宪教授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为《战国策》中体现的思想倾向“正名”,认为这些特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相反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仅从儒家“仁义道德”的传统价值观去盲目批判《战国策》所体现的思想倾向,因为那只是一家之言,出发点不同各自代表的利益也不相同。我们应该从具体的历史的实际出发,我认为作者说的很有道理。
  熊光宪教授也不是完全认同纵横家们的崇“计”,尚“贤”,重“利”,尊“时”
  的思想倾向。如,在崇“计”的政治思想这一小节,熊光宪教授认为:纵横家崇尚智谋策略的思想倾向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应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纵横家把智谋策略的重要性抬到高的脱离实际的地位,显然含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实践上的盲目性。《战国策》把策略摆到压倒一切的位置上,把它的作用夸大到“神乎其神”的程度,这就充分暴露了作者的唯心主义的思想实质。如,在尚“贤”的用人主张这一小节,熊光宪教授也谈到《战国策》能“不问贵贱,惟贤是举”重视人的作用,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它把所谓“贤人”的作用无限夸大,经其描绘,似乎“贤人”成了包打天下,主宰国运的救世主,这就充分暴露了作者思想中“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如,在重“利”这一小节,熊光宪教授谈到:纵横家们提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这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货币的进军”如何打进了政治,思想的领域,图才赢利得商人意识如何渗透进纵横家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当时没有一个人不认同“顺时而取利”的思想,但熊光宪教授也对其“唯利是图”的思想给予了批判。如,在尊“时”这一小节,作者提出,毋庸讳言,对“时势”的重视本来就含有尊重客观实际,分析并掌握客观事物發展规律的合理因素。问题在于是否真正地认清,把握并且顺应了时势。这当然取决于是否是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纵横家把“时势”看做“百事之长”奉明时审势为处事方针,实际上是为了求名得利,以计谋,策略之得逞为出发点,而把看准机会从而抓住有利的时机当作决定事情成败的前提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主观认识和自我判断。因此,纵横家之尊“时”反映了他们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实质。
  在雄视百代的散文杰作—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这一部分熊光宪教授采用历史的美学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这部亦史亦文的杰作在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文体因革和寓言文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战国策》以表现人物为中心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古代散文的一大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有了人,就有了历史。”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体。《战国策》全书所叙及的人物,越有610余名,上至国君,太后下至平民百姓,公子王孙,武将谋臣,说客策士,嬖臣宠姬描写人物风姿,描绘出他们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熊光宪教授通过对《战国策》中较多出现的“士”“国君”“太后”等的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及黑格尔“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的美学观点对《战国策》的众多人物进行了研究分析。我也觉得分析的很好,客观全面,让我们在同中看到异,异中看到同,也清晰的感受到了《战国策》写人艺术的美。
  又如,在源远流长的文体因革这一小节,熊光宪教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了《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出《战国策》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加以革新和创造,在文体,文风,文采等方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成为战国时代集大成的历史杰作,对文体方面承上启下的辉煌建树及对后代文学的深远影响做了探讨。
  此外,熊光宪教授也对《战国策》的辨丽横肆的语言艺术,独树一帜的寓言文学这两反面以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述。
  总之,熊光宪教授从历史的和美学的角度对《战国策》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成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战国策》就“史料”而言,真伪参半,不可尽信,但它仍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所以熊光宪教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战国策》是很正确的,也是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这样我们既可以从《战国策》所体现的思想倾向中,看出其有价值的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部分,也可以从其思想倾向中,看出其不好的一面,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去批判的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熊光宪教授在论述文学成就方面,又能从人物,语言,文体因革,寓言文学的方面深入研究,这也很好的从历史的美学的角度把握了文学的内部规律。所以,熊光宪教授的《战国策研究》,对我们研究战国的历史,当时的思想倾向,及《战国策》的文学意义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有利于我们很好的对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继承中批判,在批评中继承,在继承中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后世所用。(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光宪.《<战国策>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版.
其他文献
目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像经常被比喻为报晓的雄鸡和智慧的猫头鹰那样,既充当了当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先导和思想支撑,又对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的智慧和经验
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原因,提出了防止失真的措施。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ts re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复杂的,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社会科学问题使社会科学在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检验性更合理。 The r
随着心理学理论的提高及临床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护理心理学近几年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能使产妇保持分娩前的心理平衡、分娩中的情绪稳定、分娩后
作者简介:王苒,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哲学专业。  摘要: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他的“我思故我在”是其哲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和命题,在其思想和整个哲学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基础,即普遍怀疑入手,分析了它的含义及意义,并且体会到了这一思想中所展现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思想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1
在党的十七大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过程,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过程.所谓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
马克思说过:“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思想”,“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和工人运动的基础上提出并完善的,体现了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共同形成的工作理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时期基层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讨论,进而提出了强化基层
语言学能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国外语言学能测试应用十分广泛。有关研究以及调查结果发现在中国语境下,语言学能测试对于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