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协同合作的路径探究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图书出版规模的不断扩增,出现了以策划见长的策划编辑与以文字为优势的文字编辑的分离。在这种分离模式的背后,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出现了不能协同合作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出版社管理者要规范编校加工流程,优化管理模式,改善绩效考核机制,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有效互动、协同合作,保障图书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策划编辑;文字编辑;问题探究;路径探索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决定着出版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因此,编辑人员无疑是出版社的骨干力量。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中指出:“出版社编辑基本上同时扮演着三种不同角色。第一,他们必须多方搜索,挑选可以出版的好书。第二,他们还得进行编辑(没错,不管你听说多少编辑面临财务压力、收到财团的无情干预,以及商业目的压倒文学品位等种种事情,他们依然要做书稿编辑工作)。第三,他们在作者和出版社之间,扮演着‘雅努斯’(即双面神)的角色,在作者面前代表出版社,在面对出版社时又代表作者。”[1]随着出版分工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出版工作发展的需要,从2000年左右开始,一些出版社开始试行策划编辑制度,将编辑加工从选题策划、组稿等环节中独立出来,设立了以书稿加工为主的专职文字编辑岗位。
  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二者的分工合作,适应了出版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了图书编校和出版效率的双赢。随着出版规模的不断扩增,出版社编辑加工书稿的数量远超于文字编辑的承受力,书稿排队积压的现象日益突出。于是,一些出版社开始大力发展外编、外校队伍,出现了编辑加工外包化的现象。出版周期与图书质量的双重压力,以及出版社管理者“重策划、轻文编”的理念,使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为图书质量埋下隐患。本文试从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角度探讨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之间的协同合作,从而为保障图书质量提供些许建议。
  一、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分工后存在的问题
  一本图书在未进入正式编辑加工前,就与作者发生了相互促进的创造性合作,这种关系可以被统称为“策划”。顾名思义,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策划,然后对其策划的书稿进行编校加工,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全能型选手,能策划和编辑加工一肩挑。随着图书出版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被细分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两部分,“甚至还‘异化’出一个‘营销发行编辑’”[2]。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的细化,一方面,两者各司其职,促进了图书出版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最终质量不是各环节的简单相加,而取决于各环节信息的共享与协作。而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协同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出版物质量风险。
  (一)职责界定过于呆板,书稿加工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策划编辑的主要职责就是策划,而文字编辑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书稿进行加工。在一些出版社,策划编辑认为自己主要负责图书生产过程的两端,即交稿前和印制后的相关工作,而图书生产过程的中间阶段应由文字编辑负责。鉴于这种认识,策划编辑不断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和组织稿件,以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与绩效比。出于时间关系,或其他因素,策划编辑疏于对稿件的审核,直接交由文字编辑进行编校加工,使得一些本应退修,或者退稿的稿件直接进入了编校加工环节,不仅浪费了文字编辑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辛苦加工的稿件的质量也无从保证。
  出版社设立策划编辑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调研市场,深入挖掘高质量的选题,实现效益最大化;而文字编辑重在负责稿件的编校加工,保障图书的质量。两者职责明确,但互为补充。如果盲目割裂两者关系,“必然在两者间出现权力的真空,对图书质量和图书效益产生不良性影响”[3]。而且目前许多出版社的考核侧重于选题与效益,实行图书效益与策划编辑收益挂钩的政策,而对文字编辑,仅以其加工的字数采取计件工资制,导致文字编辑侧重于数量的加工,而对质量重视不足。由于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的职责界定过于呆板,两者在深入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延续优势,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图书质量下降。
  (二)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形成“信息孤岛”效应
  “齐、清、定”是作者交稿和编辑发稿的基本要求。所谓“齐”,是指书稿正文和附件齐全,即“书稿交齐”;所谓“清”,是指书稿文字、图标等信息清楚,即“稿面清晰”;所谓“定”,是指作者承诺不再对书稿内容进行修改,即“业已定稿”[4]。策划编辑将书稿按照“齐、清、定”的要求交由指定的文字编辑后,文字编辑就对这本书稿负全部责任。文字编辑拿到书稿后,“看到的只是‘是什么’,不了解策划的意图、产品目标甚至稿件类型,基本上是个‘信息孤岛’”[5]。而策划编辑虽然对书稿的背景、编写目的及产品定位等了如指掌,但是对书稿缺乏总体把握,这就为之后的编辑加工留下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策划编辑事先告知书稿的作者、写作背景、产品定位等信息,文字编辑在稿件加工环节往往发现书稿中存在诸多应在发稿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书稿各章内容设置构成不统一,相应的板块有些章节缺少;参考文献和注释缺少作者名、出版社、页码等要素,或未按规范进行标注;图表体例前后不统一,缺少图(表)序、图(表)题等要素;运用理论或原理与当今实际不符;等等。诸类问题,虽然文字编辑可以及时联系作者进行补救,但是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不利于编校质量的提升。
  (三)角色定位不同,文字编辑忙于应对
  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出版社对其定位和考核标准亦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出版社推行重策划、轻审稿的理念,导致文字编辑缺乏职业远景,逐渐在工作中找不到兴趣点,丧失了目标和信心。柯蒂斯认为:“新一代的编辑轻视文字编校和排印中的细节,而所有权的日趋集中和竞争的愈演愈烈,使出版社面临了巨大的时间压力和金钱压力,不再看重图书的印制水平。结果就产生我们眼前这一大堆支离破碎、经不起时间考验、充斥着手民之误的书。”[4]这種现象可谓是对我们的警醒。   另外,现行的图书效益与策划编辑的收益挂钩的考核制度,激发了策划编辑的潜能,使得文字编辑编校加工的稿件与日俱增,书稿积压的现象时常发生。在一些中小出版社,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出版周期一缩再缩,甚至出现要求文字编辑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完成图书编校流程的现象。一些文字编辑限于社内编校任务压力,不得已缩减编校环节,而不能有效地保证编校质量,结果编校质检不合格,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有效互动的路径探索
  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协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形中给图书质量埋下隐患。因此,重视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协同合作,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众多出版社乃至出版集团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严格规范编辑加工流程,营造合作共赢的工作氛围
  审稿和编辑加工是两个不同的环节,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划编辑组织稿件把握,重点要从宏观性和整体性对稿件进行取舍;而文字编辑以保障稿件的质量为重,对其进行加工,使其达到出版要求。
  策划编輯和文字编辑虽各司其职,但初衷是一致的。审稿是编辑加工的基础,编辑加工是审稿的延伸,是对其内容的细化。策划编辑首先应对书稿的整体内容有大致的要求,看其是否符合编写要求,选题是否得当等。如果有不得当之处,策划编辑要坚决退修,或者退稿;如果得当,策划编辑应与文字编辑商量编校时间,告知其具体出版要求。如果时间紧迫,两者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书稿的编校工作。
  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有效互动亦需要制度的保障。出版社管理者应强化落实策划编辑审稿制度。这不仅能够避免书稿中的政治性、思想性等差错,还能够减少文字编辑的压力,提高其效率。两者的高度配合,对书稿质量的提升有巨大的作用。
  落实策划编辑审稿制度的同时,出版社应积极营造和谐平等的编校环境。稿件到达后,策划编辑一般将其交予有发稿权的编辑人员,但这种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的合作过程中,策划编辑可以根据稿件具体情况自主选择文字编辑展开合作,文字编辑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选策划编辑,两者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从而对稿件质量进行把握[6]。
  (二)建构合理的出版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如果按照工作实际与性格特征对编辑进行划分,不断廓清其职能,使其“术业有专攻”,势必能提高工作效率及图书品质[7]。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究竟如何划分,每个出版社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必然会引发新的矛盾。
  首先,出版社要加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在选题论证环节的互动。在现有出版流程中,文字编辑只能埋头对书稿进行加工,无权对书稿质量进行整体评价。针对内容较差的稿件,文字编辑亦只能在此基础上编辑加工。在高强度的编辑加工压力下,如何把控图书质量,应成为出版社整体考虑的问题。在选题策划环节,出版社要适当引导文字编辑参与,加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有效互动,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为图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其次,出版社要创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共赢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净利润考核模式下,策划编辑策划的图书按照回款码洋减去包含编校费、印刷费、管理费等所有成本后的净利润进行考核。一般认为,在给予编校费用的基础上,文字编辑不应再参与绩效分配,而且这种理念在很多出版社占据主导地位。但文字编辑认为,自己在图书的按时保质发行中有一定的贡献,理应按比例参与绩效分配。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有人认为,针对以文字擅长的编辑,可以将审稿文稿数量按一定的比例折合成码洋,以计入考核[8]。笔者认为文字编辑的绩效考核应与策划编辑的利润考核区分开来,在社内独成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在深度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助于平衡两者关系,增强其融合性。
  (三)改善编辑培养机制,增强其主体意识
  随着编辑加工书稿数量的与日俱增,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成为出版社关注的重要问题。出版社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出版社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熟悉编辑加工流程,提升编校业务能力,是新入职员工胜任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出版社管理者应在把控宏观全局的情况下,选拔社内优秀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采用导师“传帮带”的形式,对新进员工进行引导。
  其次,出版社要建立专门的编辑培养机制。在全媒体视域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传统图书出版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和媒介资源等。如何在碎片式的信息中有效整合资源,成为策划编辑面临的挑战。此外,策划编辑策划书稿的范围比较“博”,这对一心求“专”的文字编辑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成为两者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仍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因此,出版社要定期举行业务交流会,聘请社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以不断提高编辑
  综合能力。
  最后,文字编辑要摆正心态,提高综合能力。文字编辑长期以来将自己定位为图书“加工匠”,在具体的编辑加工过程中,不注重书稿的整体性加工,只注意文字、版式等细节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图书整体质量。文字编辑应摆正心态,从整体上感知稿件内容,在发现问题后积极与策划编辑沟通,视每一本的书稿加工为一次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同时,文字编辑应提高自己的悟性,增强自己对书稿的研判能力,在努力“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将自己打造成专家型编辑。
  三、结语
  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有所不容,但是其提高图书质量的目标是一致的。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在图书编辑加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理解,协同共进,形成有效互补;而出版社管理者要对症下药,优化两者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保证图书效率和质量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美]杰拉尔德 · 格罗斯,主编. 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
  [2]岳昌庆. 向左,向右?——策划编辑与文案编辑划分的实践与探索[J].出版参考,2015(02):36-37.
  [3]赵静. 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对图书质量所负职责应有所重合[J]. 科技与出版,2009(07):41-42.
  [4]王方宪. 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J]. 中国编辑,2016(03):12-16.
  [5]刘清田. 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离下的出版物质量风险与防控[J]. 中国编辑,2016(06):12-14.
  [6]昝景岩. 出版社专职文字编辑职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 出版与印刷,2020(01):97-100.
  [7]何海勤. 术业有专攻:也谈编辑分工[J]. 中国编辑,2003(12):46-47.
  [8]贺军生. 构建新型编辑绩效考核体系  平衡图书双重效益[J]. 科技与出版,2015(12):129-131.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期刊的品牌化与转型必须耦合发展,办刊模式也应探求多样化,而这势必会对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和能力提出多元化的要求。因此,此类科学编辑除了要提升传统科技编辑技能(学术素养与专业素养),还必须根据期刊的发展动向做好职业规划,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自我,寻求多元化发展,从而在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成为中坚力量。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学编辑;农业期刊;
期刊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农业科技报道有了新的要求,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强化农业创新科技支撑、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为农业科技报道带来了新的方向。文章抽取《农民日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间各个版面中的农业科技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体裁和报道内容几个类目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今后农业科技报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期刊
[摘要]立足国内科技前沿、聚焦重大科技突破、强调内容服务政治是科技类主题出版选题的特征。基于此,科技类主题图书的策划要做到高站位,重谋划,广布局。要做好此类图书策划工作,必须发挥总编辑的领导能力、总编室的导向把握能力、科技专家的专业能力与编辑的生产力。同时,出版社内部要建立学习制度与沟通制度,以帮助策划主体提高策划能力。  [关键词]主题出版;科技出版社;选题策划  主题出版工程自2003年起实施
期刊
[摘要]社区新闻是适应社会、媒体和信息发展而诞生的根植于普通市民的新闻。它不是简单的家长里短,而是社会时代风貌的映射。本文以大连地区乐椿轩社区为例,从社区特点入手做好社区新闻报道,从报道对象及产出目标入手做好社区新闻报道,从坚持正确导向入手做好社区新闻报道三个方面对“如何做好社区新闻”进行科学探析,以期挖掘社区新闻的深度及内涵。  [关键词]乐椿轩;社区;新闻报道  做好社区新闻报道,必须从社区特
期刊
岁末年初,在中国广电已经获得4.9GHz频段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2020年将在北京等16个城市部署5G网络之际,有24位行业核心领导为我们带来了广电5G部署第一手信息,他们分别来自广电总局、北京电子学会、IABM(国际广播商联合会)、各级省市电视台、一线技术大岗位和广电企业,详细解读北京、上海、湖南、江西、南京、郑州、吉林、厦门、武汉、嘉兴等地区的5G发展战略。内容涉及的干货包括5G+4K/8K
期刊
[摘要] 《中国鸟类图志》(上下卷)是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鸟类学术著作,集生物志书的全面性、科学性、自然真实性、欣赏性于一体,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项目工作量浩大,从策划到组织实施,再到图书出版,历时5年,编辑出版难度极大,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则是该国家级图书出版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 《中国鸟类图志》;国家级图书出版项目;图书编辑;主观能动性  生
期刊
[摘要]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误读的出现频率增大,对现实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新闻误读与“媒体的误读”“文学的误读”有较大区别,平台的产品逻辑、媒体的编码惯性、公众的情绪在场都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新闻误读否定了所涉新闻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公众基于此所产生的其他解读虽然也可能具有创造性或带来积极效果,但这并不是新闻信息传播“消除不确定性”的本意所在。  [关键词]新闻;误读;社交媒体  新闻传播是一个双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7—2019年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主办的15种学术期刊栏目设置、载文、作者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是栏目数量差异较大;二是栏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三是所有栏目中,“教育教学研究”类栏目载文量最高,且校内作者发文比例最高;四是绝大多数期刊进行了特色化发展探索。针对栏目设置整体性、系统性不足,重点、特色栏目设置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所有栏目进行科学的
期刊
[摘要]本文将纸质图书作为审美对象,从美学角度对书籍设计进行思索和探讨。书卷审美可以分为内部的动态内容美与外部的静态形式美两个层面,文章重点以后者为论述对象,提出注重整体设计、加强认识并合理运用色彩、认真构思版式设计和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四个方面,以此作为提升图书美学价值的路径。  [关键词]审美;书籍设计;色彩;美的法则  书籍不仅是人类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在人们获取文化知识
期刊
一点点变好,就挺好。  何况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  中国广电获192号段,中国广电获5G牌照,  中国广电获700M黄金频段……  这些都在激励中国广电发展成第四大运营商!  广电正立足视音频,赋能全新视听。  叠加沉浸体验,用AI刺激观感  只为呈现最完美的视觉  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8K+5G+AR/VR新应用,不足为奇,  融媒体、智慧广电,新业态新服务层出不穷,  只为洗净铅华,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