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文章从融资难的现状入手,分析导致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缓解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问题。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和成因,提出缓解融资难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所需的资金,很少提供长期贷款,而且中小企业很难满足银行信贷条件。
在股权融资方式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满足我国《公司法》规定条件。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利用股市筹集资金,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5月1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但中小企业板市场仍将执行主板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发行上市标准,无疑也只有少部分中小企业能达到上市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受到排斥,从1994年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拿到发债额度,中小企业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的限制以及信用风险大的特点,很难发行债券。
2.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但在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
中小企业融资交易成本过高。从企业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创办时以自有资本为主,但规模普遍较小,通过担保、抵押贷款向金融机构筹资非常困难。从银行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借贷资金少,但谈判、签约的程序与大企业是一样的,银行的交易成本较高,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缺乏积极性。从国家政策分析,银行贷款的重点及国家的优惠政策一般放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从贷款条件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贷款期限过短,贷款额相对较低,贷款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高的项目。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分析
1. 政府方面的原因。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许多融资渠道与政府的政策法规有重要联系,政策法规不仅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某一方面,而且还有可能对其他方面的融资行为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在法律、法规上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视同仁,从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法规。
政府给予的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所拥有的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的手段,因而资金来源大大减少,从而使间接融资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主要表现为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
政府没有发挥民间资本潜力。在当前的国情下,民间资本的作用值得肯定,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靠民间资本起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通过民间资本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
2.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经营理念尚未转变。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主要是面对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对其放贷风险相对较小,安全可靠,利润丰厚,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获得的收益相对较低,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使其收益与放贷所承担的风险不相称,导致“扶大冷小”倾向突出,对中小企业融资未给予足够重视。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小额贷款和大额贷款所要走的程序几乎是相同的,所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而产生的效益却不可相提并论。金融机构往往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实际出发,愿意做大企业贷款。
缺乏中小金融机构。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配备,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3. 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经营规模及实力有限。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身资金有限,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稳定;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管理体制,导致内部管理松散,没有章法,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企业组织结构单一,以至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偏低,因而会大大降低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倒闭率很高,金融机构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
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财务运作不规范,报表不实,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缺乏财务人才,没有完善财务制度,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管,使其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逃避征税,造成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难以控制信贷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宁愿放弃获利机会而不给中小企业贷款。
信息不对称。首先是在中小企业创业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经过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其盈利能力很难预测;其次是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三是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规模小,其经营活动外界不易了解;其四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较差,产品老化和档次较低等问题十分严重,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自然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三、 对策建议
1. 政府方面。
(1)积极营造环境。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环境。二是要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简化行政审批,强化审批监督,推行“一站式”的服务,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三是要优化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要优化各种税费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在为中小企业办理注册变更、商标变更、税务登记、土地变更登记、房产变更登记时应减少收费,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五是要优化银企交流环境。采取积极措施构建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使金融部门真正找准信贷投入的突破口,确保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真正落到实处。
(2)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工作,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和培育工作机制,制定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重点加强赢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政府要研究解决好集合发债的担保问题,建议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
(3)发挥民间资本潜力。对民间资本一味的打压效果未必好,民间资本充裕,政府应一定程度发挥民间资本的潜力,这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对民间融资行为加强引导,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民间资本一旦被激活,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中小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
2. 金融方面。
(1)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要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要从实际出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专门研究、督促、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营销市场化、效益化的经营原则,努力开展信贷创新,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完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制,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努力推出不同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要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加强对效益和资金运用水平的考核,鼓励信贷人员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
(2)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和发展,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能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和成本管理上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合作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空间。因此,可使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一是应出台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标准、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二是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是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必须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编列的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经营性及非经营性国有不动产;社会募集的资金;国内外的捐赠等。
3. 企业方面。
(1)提高自身竞争力。政府的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等,诚然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这取代不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是狠抓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狠抓产权结构调整。三是狠抓资本结构的调整。
(2)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随着高效、规范运作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的进入,对企业的资信评估、会计审核更加严格,企业为了减轻一时债务负担,不还贷款本息、逃债、废债,严重损坏了企业信誉形象,破坏了银行关系。作为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必须深刻认识到信用就是无形的“营业执照”, 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在银行借贷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即贷款偿还能力是银行首先考虑的因素,只有信用好、效益好、偿贷能力强的企业,银行才会给予支持。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基础,有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解决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3)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而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和经营信息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谈雪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
2. 陈慧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事业财会, 2007,(5).
作者简介:许丽,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李沛,江苏大学讲师、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12-1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问题。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和成因,提出缓解融资难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所需的资金,很少提供长期贷款,而且中小企业很难满足银行信贷条件。
在股权融资方式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满足我国《公司法》规定条件。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利用股市筹集资金,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5月1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但中小企业板市场仍将执行主板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发行上市标准,无疑也只有少部分中小企业能达到上市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受到排斥,从1994年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拿到发债额度,中小企业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的限制以及信用风险大的特点,很难发行债券。
2.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但在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
中小企业融资交易成本过高。从企业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创办时以自有资本为主,但规模普遍较小,通过担保、抵押贷款向金融机构筹资非常困难。从银行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借贷资金少,但谈判、签约的程序与大企业是一样的,银行的交易成本较高,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缺乏积极性。从国家政策分析,银行贷款的重点及国家的优惠政策一般放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从贷款条件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贷款期限过短,贷款额相对较低,贷款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高的项目。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分析
1. 政府方面的原因。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许多融资渠道与政府的政策法规有重要联系,政策法规不仅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某一方面,而且还有可能对其他方面的融资行为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在法律、法规上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视同仁,从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法规。
政府给予的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所拥有的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的手段,因而资金来源大大减少,从而使间接融资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主要表现为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
政府没有发挥民间资本潜力。在当前的国情下,民间资本的作用值得肯定,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靠民间资本起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通过民间资本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
2.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经营理念尚未转变。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主要是面对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对其放贷风险相对较小,安全可靠,利润丰厚,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获得的收益相对较低,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使其收益与放贷所承担的风险不相称,导致“扶大冷小”倾向突出,对中小企业融资未给予足够重视。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小额贷款和大额贷款所要走的程序几乎是相同的,所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而产生的效益却不可相提并论。金融机构往往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实际出发,愿意做大企业贷款。
缺乏中小金融机构。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配备,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3. 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经营规模及实力有限。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身资金有限,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稳定;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管理体制,导致内部管理松散,没有章法,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企业组织结构单一,以至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偏低,因而会大大降低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倒闭率很高,金融机构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
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财务运作不规范,报表不实,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缺乏财务人才,没有完善财务制度,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管,使其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逃避征税,造成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难以控制信贷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宁愿放弃获利机会而不给中小企业贷款。
信息不对称。首先是在中小企业创业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经过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其盈利能力很难预测;其次是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三是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规模小,其经营活动外界不易了解;其四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较差,产品老化和档次较低等问题十分严重,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自然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三、 对策建议
1. 政府方面。
(1)积极营造环境。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环境。二是要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简化行政审批,强化审批监督,推行“一站式”的服务,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三是要优化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要优化各种税费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在为中小企业办理注册变更、商标变更、税务登记、土地变更登记、房产变更登记时应减少收费,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五是要优化银企交流环境。采取积极措施构建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使金融部门真正找准信贷投入的突破口,确保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真正落到实处。
(2)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工作,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和培育工作机制,制定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重点加强赢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政府要研究解决好集合发债的担保问题,建议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
(3)发挥民间资本潜力。对民间资本一味的打压效果未必好,民间资本充裕,政府应一定程度发挥民间资本的潜力,这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对民间融资行为加强引导,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民间资本一旦被激活,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中小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
2. 金融方面。
(1)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要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要从实际出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专门研究、督促、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营销市场化、效益化的经营原则,努力开展信贷创新,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完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制,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努力推出不同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要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加强对效益和资金运用水平的考核,鼓励信贷人员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
(2)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和发展,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能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和成本管理上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合作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空间。因此,可使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一是应出台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标准、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二是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是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必须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编列的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经营性及非经营性国有不动产;社会募集的资金;国内外的捐赠等。
3. 企业方面。
(1)提高自身竞争力。政府的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等,诚然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这取代不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是狠抓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狠抓产权结构调整。三是狠抓资本结构的调整。
(2)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随着高效、规范运作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的进入,对企业的资信评估、会计审核更加严格,企业为了减轻一时债务负担,不还贷款本息、逃债、废债,严重损坏了企业信誉形象,破坏了银行关系。作为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必须深刻认识到信用就是无形的“营业执照”, 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在银行借贷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即贷款偿还能力是银行首先考虑的因素,只有信用好、效益好、偿贷能力强的企业,银行才会给予支持。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基础,有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解决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3)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而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和经营信息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谈雪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
2. 陈慧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事业财会, 2007,(5).
作者简介:许丽,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李沛,江苏大学讲师、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