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Half-Half技术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位点距离和穿刺水平角度范围,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技术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临床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数据研究椎间孔入路PELD(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TD)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PETD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全腹三维重建CT、腰椎三维重建CT和腰椎MRI),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37.58±7.14)岁。术前通过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和明确以下影像学指标:椎间盘突出节段、穿刺入针点距离棘突的体表水平距离(D1)、关节突腹侧缘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距离棘突中点距离(D2)、横断面上入针最大水平角度α、横断面上入针最小水平角度β(穿刺时既不受小关节突阻挡,也不损伤内脏)。应用术前测定的数值指导PETD临床实践,结合术中穿刺位置情况,来判定测定的数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计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大小。结果术前全腹CT测量D1距离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8.410.9 cm、9.612.7 cm、11.114.3 cm、12.415.7 cm、13.615.9 cm,随目标节段的下降,旁开距离逐渐增大,且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D2距离同样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2.215.9 cm、12.716.3 cm、13.417.6 cm、14.918.4 cm、15.118.5 cm。入针最大水平角度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7°29°、14°25°、11°22°、6°18°、6°1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入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入针最小水平角度在L12至L34水平分别为13°16°、7°13°、2°5°,在下腰椎L45和L5S1节段则分别为2°4°、0°2°。按照术前设计的穿刺距离和角度,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均达100%。结论可通过术前全腹CT判断入针点和入针角度安全有效范围。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是制订个性化手术入路方案的基础,是椎间孔镜手术开展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另外对于下腰椎,采用水平角度10°15°是安全且更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