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会计专业中,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培养的会计人才更具国际视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聚焦广西民族大学会计学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对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提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并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就业率,为国内外输送所需的高质量国际化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专业;中英合作办学;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课题“基于OBE理念的边疆民族院校经管本科类专业国际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探索”(2020JGZ113)
  [作者简介] 王新哲(1964—),男,河北任丘人,博士,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合作研究;胡晓弦(1997—),女,河北邯郸人,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国际商务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合作与企业国际化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9-0017-04      [收稿日期] 2021-03-10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准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得尤为重要。广西民族大学的会计学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学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高校中具有先创性与代表性。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深入推进与实施和广西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院校会计本科人才国际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拓展也势在必行。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聚焦于广西民族大学会计专业中英合作办学教育项目,从中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所在,经深入分析研究,为其发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进一步完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深化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改革,为丰富和拓展我国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持[1]。(2)实践意义。本文站在会计专业的角度,对人才需求加以分析,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从实践上看,这项研究一方面对广西高校中外合作辦学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对培养的人才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是服务广西新发展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要,而且对地处边疆的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亦可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举办者提供发展策略选择,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对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广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张仲元,王开田,2020)。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国际化会计本科人才是当前会计本科教育的工作重点(田园,王沁文,2019)。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整合中外教育资源,发挥中外教育优势,从而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顾香,2020)。而且,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将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中国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其中合作办学尤其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将会有力地提高中国大学自身水平和国际竞争力(Gerard A. Postiglione,2009)。但传统的会计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局限,并忽视了职业能力尤其是通用能力训练(Albrecht,Sack,2010)。并且我国高校原有的教育体制与国外教育模式存在差距,以及新旧教育观念的相互撞击(于源,2020),随着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在如何优化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协调中外会计教师的专业教学、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周昀,2013)。
  综上,国内外对中外合作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研究不断增多,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分析视角。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和现状陈述,对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实践的模式探索介绍较少,本文将在此方面加以补充。
  二、中英两校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路径的实践
  (一)项目背景与教育学制学位新模式
  广西民族大学和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从2012年开始招生,是广西高等教育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与欧美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2]。该项目目前已成为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面向欧洲的一个重要窗口,强化了与英国高校的合作,促进了中英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本专业实际,本专业执行4+0培养模式,即四年均在广西民族大学学习,学生达到中英双方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分别获得广西民族大学颁发的会计学本科毕业证书、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和英国斯泰福厦大学颁发的会计与金融学士学位证书。
  (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特色
  采用英国斯泰福厦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2/3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由英国斯泰福厦大学任课的教师授课,全英语教学。突出强化双语教学和直接学习国外会计专业课程的特色,科学严密地编排教学计划。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英文水平,尤其是提高了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且根据入学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体现了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三)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行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本专业以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内外经济、管理、法律、会计业务,通晓国内外会计规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参与国内外会计事务,能在企业(尤其是涉外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国际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3]。制定根据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合作培养方案,分别对基础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因此,本专业与普通会计专业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我国会计学的知识,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的双语专业课程,使其掌握英国会计专业知识,获得国外同等学力水平。
  (四)广西民族大学的办学特色为国际合作育人提供了条件
  我校在长期人才培养过程中,凝练了“民族
  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十三五”期间,学校按照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的需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国际教育合作五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學而奋斗。学校大力实施国际性大学发展战略,与19个国家、地区的14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这为合作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五)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
  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商科学位,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性。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自办学以来,广西民族大学中英学院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实践教学的主要实施途径:一是依托广西民族大学完善的教学设备,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实训实验室,增加学生的实验课程;二是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会计从业者担任指导教师,给学生讲解具体的业务处理;三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见习、考察参观,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中英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问题
  广西民族大学会计学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设计有超过50%的英语语言学习类型的课程,引进课程都是全英语教学,且会计学学科专业性强,要求任课外籍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这就要求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师需要精通学术英语教学,且有一定的大学授课经验。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角度考虑,项目中大部分课程都需要符合资历要求的欧美籍外教来授课。从实际情况来看,师资问题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一是符合授课要求的欧美籍外教的招聘难度普遍较大,且欧美籍外教流动性相对较大,对教学连贯性和教学质量的保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二是欧美籍外教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有相应执教经验的教师,学历只有学士学位,从提升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有学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无法很好地胜任大学本科的课程授课任务,而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欧美籍外教则对教学岗位待遇、学术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当下国内许多高校出台的外籍教师的待遇条件都十分有限,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想要聘用高水平的外籍教师难度更大。
  (二)两校教学交流合作缺乏
  中英学院会计学专业共引进32门英方课程,占总课程的2/3以上,由任课教师根据相关课程大纲中的要求制订授课计划进行备课。虽然中英两校合作办学,但两校教师缺少沟通渠道,几乎没有教学方面的交流。对于同样的课程,中英双方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难以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另外,中方教师没有登录使用英方大学电子图书馆、教师网络系统的权限,因此难以获取英方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额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国外的教学资料,增加工作负担。
  (三)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在教学模式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和特点,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上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基础向学生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只能强行记忆,应付考试。另外,学生在接受外籍教师上课时,对全英文教学难以适应,无法和教师有效沟通。这种教学模式在传统会计人才的培养上虽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开展的需求,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创新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所需的国际会计人才[4]。
  四、中英两校合作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探索建议
  (一)针对师资问题
  1.吸引留学回国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前沿专业知识,接受过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并且了解彼此的文化及生活,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师资强有力的补充。
  2.聘请在中国久居的外籍教师。在中国久居的外籍教师不仅对本国的语言、文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了如指掌,而且对我国的国情、汉语、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外籍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并且给中国教育带来全新的理念与教育方式。这对解决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师资匮乏及水平不高的问题有很大帮助。由于聘请外籍教师的费用相对较高,所以需要广西政府的大力扶持。
  此外,为了积极吸引并扩大高层次双语教师队伍,建议广西各级教育部门与各高校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政策,如给予双语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出国进修等方面政策上的倾斜。
  (二)两校积极开展教学交流与合作   1.中英两校深入开展教学方面的合作交流。每学期邀请英方学校的资深教师对中英学院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和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定期派遣中方教师赴英进行短期教学培训,两校教师相互交流,开展教学研讨。中英学院应与英国斯泰大学积极沟通,为任课教师争取使用英方电子资源与平台的权限,借助教师网络系统,两校教师上传各自的公开课视频,相互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注重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而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就需要有国际化的背景。在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能够在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上深层次合作的条件下,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接受讲授的內容,教师也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课程和课堂。这样,中英合作办学的总体课程安排和课堂安排就可以更加富有弹性,与此同时,也解决了复合式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双方教师缺乏沟通交流的问题。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体系
  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合作办学中充分利用语音室、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法、辩证法、项目实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学习环境,师生互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采用开放式、讨论式、启发式课堂教学,如在课堂上发放handout、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presentation,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
  2.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要对会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变。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模式改进中,要注意对实践课程的增加,可选取中外经典的会计专业教学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会计专业教学需要考虑到国家相关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所以在教学模式改进中,也要体现出实时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祝婷婷.高等院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
  [2]王义魏.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及优化——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市场,2017(30):214-215.
  [3]冯长银,严琰.中外高校合作办学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8):246-247.
  [4]顾香.中外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4):474.
  [5]姚美娟,董必荣,王瑶瑶.“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6):115-117.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首要因素。思维是引导行为的关键,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体现,更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素养,在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将得到更加有序、高质量的推进。因此,文本从实践分组合作、多元角度分析、有效总结归纳、巧用模式变换、多样问题引导、推进自主探究六个方面探究了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颂扬党的丰功伟业和辉煌成就,唱响新时代主旋律,进一步展现吉林省教育学院教职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2021年6月11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院在教学楼5楼报告厅举行“红色信仰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学院院领导及全院教职员工共同观看了演出。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创建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小学面临着教师队伍的提高、师德的培养等问题,急需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通过研培模式的研究、校本培训课程及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教学模式的研讨等途径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促进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为改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体系,本研究采用《长白山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卷》对长白山地区500名农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发展目标短近,近半数教师专业发展不良;教育理念更新较慢,培训学习机会少;教研能力不足,缺乏团队教研意识;职前教育的从教技能训练与实践指导严重不足。为此,校地协同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可以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第一,完善“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制度;第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建立区域性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 要] 人们的认知活动由低到高涉及感性化具体认知、初步理性化认知、系统理性化认知和理论创新认知等四个层面。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中遵循这一认知层次化规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与运用,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思维、由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的规律来进行。根据认知层次化规律,课程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利用课程教学提升学生每个层次认知水平和能力,并保障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层次化认知训练。  [关键词]
通过2020年春季学期聆听“在线教学”各层次教师授课,发现在“在线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教学交互方式有多种形式.为增加研究面,对不同班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迅速掀起学党史、知党史、铭党史的浓厚氛围,让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切实帮助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
期刊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要求高校教育从教者探索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更要积极应对突发的疫情对线上教育教学提出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特点进行建设和丰富OJ资源,以赛课结合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体系,推动了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程序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是当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两种方法。本文立足于将两种教学方法应用到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通过科学设置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水平,为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中学习任务设计直接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本文从体验性学习任务设计、问题串式学习任务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单元背景下的学习任务设计四个方面,对J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