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营养专业的儿科医生,因此很多人都特别想知道我是怎么喂养女儿的。如果你亲眼见到我的家庭饮食或许会大失所望,因为我家的日常饮食和普通家庭的并无多大区别,而不同的营养师之间的饮食习惯反倒有很多差异。这是因为饮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非常个体化或者说家庭化的,营养师亦会有自己的饮食偏好,但是正规的营养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会将膳食平衡的观念贯彻在日常的饮食行为当中,纵然这些饮食行为看上去似乎很随意。因为这种理念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养成的,是已经深深植入的思想,真正实施的时候并不需要刻意地组合和计算。
我女儿是中秋之后出生的,和其他孩子一样,出生后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两周后添加鱼肝油。可惜女儿满月后我们发现母乳不足,表现在她的体重增长不足1000克,不得不添加配方奶粉。随着母乳越来越少,女儿4个月后已经完全喂奶粉了,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我女儿基本都吃国产奶粉(当年似乎还没有三聚氰胺,只听说加尿素的——因为气味太大,还不能添加太多)。为了减低单一品牌的缺陷和风险,同时也节约喂养成本,我会为女儿定期更换不同厂家的奶粉(通常是正在做促销活动的品种)。当女儿每天的奶量达到500毫升的时候,就不再添加鱼肝油了。
我女儿5个月左右开始吃辅食(现在通常推荐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和大多数婴儿一样,女儿添加的第一种辅食就是米糊。对于中国的宝宝来说,大米还是最安全的,至于首选米糊而不是米粥,是因为黏稠的米糊比稀粥更能锻炼孩子的吞咽和咀嚼能力。我一直购买现成的水冲的婴儿米粉,因为即食的婴儿米粉廉价又方便,真的没必要干自己磨米粉煮米糊那样的麻烦事了。相对于其锻炼婴儿消化能力的功能,米糊的营养价值没必要高估,除了强化铁质外没有太多的工艺要求。如果是进食配方奶粉的宝宝,甚至没有额外强化铁质的必要,所以无需追求太高端的婴儿米粉品种。
6个月到一岁是宝宝尝试各种食物的黄金阶段,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食物有足够的兴趣,通常不挑食,我女儿在一岁前基本尝试过各种常见的食物。营养师的基本思维就是平衡膳食,为了帮助孩子将来能建立科学的膳食结构,我给她安排的食物体验自然也是参照国人的膳食分类体系,分别是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肉、蛋、鱼、禽、奶)、大豆制品等。具体操作时我参照以下原则:
1.以配方奶作为她每日营养的基本来源,不强求她进食辅食的数量。如果孩子食欲欠佳,宁可减少或是暂停辅食,也要保证每日600毫升的奶量。正是由于坚持以奶为主食,使我女儿不论身高还是体重都能按理想的速度增长。
2.以食物耐受程度的高低安排某类食物的试食顺序,所谓耐受程度主要以是否容易过敏来推断,比如谷薯类按大米、番薯、面粉、麦片的顺序;动物性食物按猪肉、鸡肉、淡水鱼海产品的顺序,蔬菜水果类先试柑橘、苹果、白菜、胡萝卜等常见品种,芒果、菠萝以及菇类尽量推后。
3.尽量选择本地当季出产的食物,以避免摄入过多的保鲜剂。
4.由于希望孩子成年后偏向以鱼类为动物性食物来源,我适当地增加了她尝试鱼肉的频率(量不多而次数多),而事实上鱼类后来成了我女儿的最爱。
遗憾的就是,当年商品化的婴儿食品稀少且昂贵,许多食物不容易自行制成孩子容易尝试的糊状,所以我孩子体验的食物种类还是较为单调,比如因为叶莱很难加工,我常常买西红柿(容易做成浆),以致多年以后我的同事还以为西红柿是最富有营养的婴儿食物。我建议现今的各位家长可以购买更多的婴儿食物,给自己的孩子尝试。
和许多孩子一样,我女儿一岁后也出现了挑食的现象,对食物的兴趣下降,我的主要对策是:
1.让她坚持每日喝500毫升以上的奶,以保障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同时也避免自己因为担心孩子营养不足而产生心理压力(家长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过度的喂食和孩子的进食压力)。
2.不强行纠正她的偏食行为。因为有食物替换法,这是营养师的法宝,她不爱喝牛奶就让她喝羊奶,喝酸奶,吃奶酪;她不爱吃米饭,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吃面制品。
3.经常为她更换有趣的餐具,制作鲜艳的食物增加孩子的进食乐趣,比如把胡萝卜雕刻成蝴蝶、小花之类的。
4.制作方便孩子自己抓取的食物,比如小包子、条状的番薯、蔬菜色拉等,鼓励孩子自己进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两岁后,女儿进了幼儿园,主要的餐次都放在了幼儿园。由于当年幼儿园还没有配备正规的营养师,幼儿食谱还不完善,于是我对女儿在家中的进食规划主要是针对幼儿园饮食的不足:
1.增加奶类的摄入量,早上起来和放学时给女儿准备一杯牛奶或者酸奶。
2.幼儿园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虑,很少给孩子吃鱼,所以我家的晚餐通常都会有鱼。
3.每天给她吃一片儿童复合维生素,预防维生素摄入不足,提高免疫力。
如今我女儿已经告别童年,长成青春少女,她也一直以比同学更健康强壮为骄傲。如果一定要我给各位家长一些饮食建议,那就是:首先,让孩子快乐地进食,吃得开心比吃得好更重要;其次,孩子的膳食要平衡,善用食物替换法以保证摄入的基本食物种类均衡,进食量和运动量也要平衡;最后,养成喝奶和吃鱼的习惯。
我女儿是中秋之后出生的,和其他孩子一样,出生后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两周后添加鱼肝油。可惜女儿满月后我们发现母乳不足,表现在她的体重增长不足1000克,不得不添加配方奶粉。随着母乳越来越少,女儿4个月后已经完全喂奶粉了,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我女儿基本都吃国产奶粉(当年似乎还没有三聚氰胺,只听说加尿素的——因为气味太大,还不能添加太多)。为了减低单一品牌的缺陷和风险,同时也节约喂养成本,我会为女儿定期更换不同厂家的奶粉(通常是正在做促销活动的品种)。当女儿每天的奶量达到500毫升的时候,就不再添加鱼肝油了。
我女儿5个月左右开始吃辅食(现在通常推荐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和大多数婴儿一样,女儿添加的第一种辅食就是米糊。对于中国的宝宝来说,大米还是最安全的,至于首选米糊而不是米粥,是因为黏稠的米糊比稀粥更能锻炼孩子的吞咽和咀嚼能力。我一直购买现成的水冲的婴儿米粉,因为即食的婴儿米粉廉价又方便,真的没必要干自己磨米粉煮米糊那样的麻烦事了。相对于其锻炼婴儿消化能力的功能,米糊的营养价值没必要高估,除了强化铁质外没有太多的工艺要求。如果是进食配方奶粉的宝宝,甚至没有额外强化铁质的必要,所以无需追求太高端的婴儿米粉品种。
6个月到一岁是宝宝尝试各种食物的黄金阶段,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食物有足够的兴趣,通常不挑食,我女儿在一岁前基本尝试过各种常见的食物。营养师的基本思维就是平衡膳食,为了帮助孩子将来能建立科学的膳食结构,我给她安排的食物体验自然也是参照国人的膳食分类体系,分别是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肉、蛋、鱼、禽、奶)、大豆制品等。具体操作时我参照以下原则:
1.以配方奶作为她每日营养的基本来源,不强求她进食辅食的数量。如果孩子食欲欠佳,宁可减少或是暂停辅食,也要保证每日600毫升的奶量。正是由于坚持以奶为主食,使我女儿不论身高还是体重都能按理想的速度增长。
2.以食物耐受程度的高低安排某类食物的试食顺序,所谓耐受程度主要以是否容易过敏来推断,比如谷薯类按大米、番薯、面粉、麦片的顺序;动物性食物按猪肉、鸡肉、淡水鱼海产品的顺序,蔬菜水果类先试柑橘、苹果、白菜、胡萝卜等常见品种,芒果、菠萝以及菇类尽量推后。
3.尽量选择本地当季出产的食物,以避免摄入过多的保鲜剂。
4.由于希望孩子成年后偏向以鱼类为动物性食物来源,我适当地增加了她尝试鱼肉的频率(量不多而次数多),而事实上鱼类后来成了我女儿的最爱。
遗憾的就是,当年商品化的婴儿食品稀少且昂贵,许多食物不容易自行制成孩子容易尝试的糊状,所以我孩子体验的食物种类还是较为单调,比如因为叶莱很难加工,我常常买西红柿(容易做成浆),以致多年以后我的同事还以为西红柿是最富有营养的婴儿食物。我建议现今的各位家长可以购买更多的婴儿食物,给自己的孩子尝试。
和许多孩子一样,我女儿一岁后也出现了挑食的现象,对食物的兴趣下降,我的主要对策是:
1.让她坚持每日喝500毫升以上的奶,以保障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同时也避免自己因为担心孩子营养不足而产生心理压力(家长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过度的喂食和孩子的进食压力)。
2.不强行纠正她的偏食行为。因为有食物替换法,这是营养师的法宝,她不爱喝牛奶就让她喝羊奶,喝酸奶,吃奶酪;她不爱吃米饭,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吃面制品。
3.经常为她更换有趣的餐具,制作鲜艳的食物增加孩子的进食乐趣,比如把胡萝卜雕刻成蝴蝶、小花之类的。
4.制作方便孩子自己抓取的食物,比如小包子、条状的番薯、蔬菜色拉等,鼓励孩子自己进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两岁后,女儿进了幼儿园,主要的餐次都放在了幼儿园。由于当年幼儿园还没有配备正规的营养师,幼儿食谱还不完善,于是我对女儿在家中的进食规划主要是针对幼儿园饮食的不足:
1.增加奶类的摄入量,早上起来和放学时给女儿准备一杯牛奶或者酸奶。
2.幼儿园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虑,很少给孩子吃鱼,所以我家的晚餐通常都会有鱼。
3.每天给她吃一片儿童复合维生素,预防维生素摄入不足,提高免疫力。
如今我女儿已经告别童年,长成青春少女,她也一直以比同学更健康强壮为骄傲。如果一定要我给各位家长一些饮食建议,那就是:首先,让孩子快乐地进食,吃得开心比吃得好更重要;其次,孩子的膳食要平衡,善用食物替换法以保证摄入的基本食物种类均衡,进食量和运动量也要平衡;最后,养成喝奶和吃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