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的教师无视教学内容的需要,过分依赖多媒体,盲目使用多媒体,从而造成了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先进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育依然我行我素。
   误区二:公开课、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许多人使用多媒体,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此花费比原先更多的时间来制作课件。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因此,我们最常听到: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课室上课,一年才上这么一次两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吗?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六十个小时去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能好二十倍吗?
   有的地方还把使用多媒体作为一项硬性的要求列入到一节好课的标准中,于是出现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课,都要使用多媒体的现象。
   误区三:认识了多媒体而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就有了一切,其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确实,计算机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
   有些课不论是新课导入的准备题、课题、例题,还是习题、全课小结等等,一切都由多媒体来演示。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在笔者看来,黑板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的随机变化,在黑板上提纲擎领显示教学内容的过程。板书的内容整体呈现,便于学生对照板书静静的思考,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的记录。运用多媒体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多媒体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的呈现,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同时由于课件的画面要经常变动,用课件呈现的板书也就具有短暂性。从这一点上来说,计算机代替不了一切。
   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多媒体,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我们应该把思路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多媒体,首先把没必要使用多媒体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的地方。多媒体应该是能少用就尽量少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能用别的工具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工具。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误区四:学生变成了被动的观众
   有些课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同学们再见”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充当的是放映员,学生充当的是观众的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原先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在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取得高效率,而前面所说的“学生成为观赏者”则背离这一要求。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其它教学手段、工具一样,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教育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也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在享受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尽快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城晓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编语:蒋介石的命令往往还没有下达,就已被送抵毛泽东案头。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傅作义、胡宗南、顾祝同、孔祥熙等人的身边,均潜伏着共产党情报人员。因此,国名党
期刊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英语教师应当针对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有利的平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扫除障碍,保驾护航。笔者认为,表演是丰富课堂活动,活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热情,促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与英语相距甚远,学习困难较大,老师更需要借助动态化的课堂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交流中,容易形成这样的定势:先由学生说给教师听,再由教师把说的内容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教师成了信息交流的“中介”,信息交流总是以“生——师——生”的固定模式进行着。这种现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的。   还有些老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了足够多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教学的交流就成功了。这些提问通常变成了一种固定的“一问一答”式,即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
分析了振动磨机的介质运动状态,提出工作过程中介质群可以刚化为一个刚体的概念,给出了介质群自转角速度。公转角速度的计算方法:依据介质运动状态分析,导出振动磨机的最大入料粒
期刊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同学们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敢于展示自我,勇于提出问题,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教师预设之外的质疑问难和学生求异创新的独特体验,学习气氛空前活跃。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空间,力求应变策略巧妙,因势利导,给事件以完善的处理。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对机智处理课堂动态生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但计算机网络具有多样的联结形式、不均匀分布的终端以及开放、互联的网络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因而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