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解锁人生的金钥匙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3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然而,刚开始践行这个计划的时候,拿起书翻不了几页就看不进去了,要么心猿意马,时不时打开手机瞄一瞄,要么干脆犯困,等回过神来半个小时已经过去。
  还有很多时候,我常常会自以为是地开启多任务行动模式,在吃饭的时候看新闻,在上厕所的时候捧着一本书,在运动的时候还不忘听音频课程。这种看似提高效率的举动,实则没有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
  分心是这个时代最坑人的陷阱,而缺乏足够的专注力是我们最大的问题。一直以来,我的认知里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深入思考能力。而我现
  在才真正认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是他的专注力。
  如果你可以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看一个问题,你会自然而然地转动大脑,开启自己的思考,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会在这个专注的过程中一步步培养起来。
  专注力,就是一种心无杂念地活在当下的能力,脑子里既不执着于过去发生的快事,也不忧虑未来可能的烦恼。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里给来自83个国家约5000名志愿者发送消息,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然后回答三個问题:“你觉得心情怎么样?”“你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是,那么你想的事情是愉悦的,令人不快的还是中性的?”
  结果发现,人们在醒着的时候,脑袋里想的常常不是他们正在做的事,大约有47%的时间都在做白日梦,回忆过去或是计划未来,这些幻想也许能够激发你的创意或者灵感,但是却会产生情绪波动,极大削弱专注力。
  而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们心里想的事跟做的事一致的时候,感受最快乐。这种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从而获得愉悦感体验的状态,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心流”的状态。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
  这时候,你专注于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的感觉非常敏锐,能够捕捉到所有与当下这件事情相关的所有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想要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专注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时候,从中获得的副产品。
  一旦你能够专注于整个过程,不受外界的干扰,没有内心的焦躁,只有踏实的全力以赴,那你就能像很多优秀的人那样,不仅把事情做好,还能享受到最大的幸福感。
  我们不能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外界有太多的诱惑,更重要的一面是我们的欲望太多。
  这一年里,我成长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事情。可当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工作,学习和个人成长,我发现,自己安排的事情和计划太多了,从而造成我在做事的时候心神不宁,很难做到心无旁骛。这种“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的状态,渐渐成为了情绪杀手,不断地侵蚀着我的专注力。
  还记得有一次,写作课程大咖S的助理找我谈合作的事情,问我未来对自己的定位和规划会是怎么样的,我竟然一口气说出了未来自己期望拥有的5个身份。现在回头想一想,我真是脸皮太厚了。其实,其中的任何一个身份标签都需要极大的知识积累和磨砺,而那时候的我竟然想一下子拥有人生所有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又低估了事情的复杂性。专注力从来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既然稀缺,我们就更有必要把专注力放在更重要的那些事情上,因为事事上心的最可能结果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没有做好。
  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你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你才会会明白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你才能够将稀缺的专注力投入到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
  专注地做好少数那几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积累你的“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而好的会变得越好。
  因为在做好了那几件事情之后,你获得的会是最大的回报,而那几件重要事情的成功,也会给你人生带来全面的提升。
  就像一个作家,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磨炼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技巧,探索读者们的真正需求。这时候,他就要专注于这几件事情,而不要把自己的精力耗费在别人对他的评价,读者数量的增减,抑或是营销宣传之类的琐事。一旦他创作出了极好的作品,那就能够很快得到应有的关注,读者数量剧增,身价剧涨。因为有了实力,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后续还会有很多媒体群,出版商来找他做分享,出书籍,这又进一步让他的影响力扩大。
  这其实就是马太效应,形成了人生的一个正循环。他不仅可以收获更多的关注,得到渴望的作家身份,也必然会提升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品质。
  我们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应该只放在那几件最重要的事情上。而在专注的状态中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曾在梁文道的文章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欢甜食。在他病重的时候,弟子们带着糕点从全国各地赶来探望。到快要坐化的那一刻,老禅师一如其他道行高深的修行者,端坐席上,神情平和。然后,他竟然拿起了一块甜饼,放进口中,有点艰难地慢慢咀嚼。吃罢,他微微启唇,好像要说点什么,于是弟子们都紧紧凑过去,想要听清楚师父的遗言。但老禅师最后只说了两个字:“好吃!”然后就断了气。
  这位老禅师在临死之前,对待眼前的食物,依然保持着专注的一心一意的状态。与之相比,我们在大部分的时光里都心不在焉,而这种截然相反的状态,自然也难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村上春树在书里说,“跑步为什么?为了专注力。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有限才能,专注到必要的一点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无法达成。”
  专注力对于我们的人生如此重要,最后,我想给你几个建议:
  1.保持觉察。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意志力资源,很容易被消耗。当我们没有把专注力放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上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有意识的觉察,及时把涣散的注意力调整回来,重新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而经常练习冥想,不但能够修心养性,还能够提升你的觉察力,让你更有意识地专注于当下。
  2.营造专注的氛围。专注的能力现在越来越不好练了,因为让我们分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这时候,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所有能分心的东西都屏蔽掉,眼不见为净。
  3.调成单任务工作模式。一个人很难同时专注于两件事情上,所以,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注力,就要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你可以把事情分配到每个小时,每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为这件事情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不论是工作,还是决策,或者是跟朋友相处,你都能够全心投入,最后真正地把这件事情做好。
  4.劳逸结合。专注是极耗精力的,所以当你专注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是需要休息一下重新积蓄专注力。在劳逸结合之下,我们的专注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应,给你创造最大的价值。根据研究,建议把工作的时间分成一个一个的区块,每个区块由50-90分钟的高强度,高注意力的工作和7-20分钟的休息组成。
  在我看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锻炼自己的专注力,这会是我们获得美好人生的一次最重要的实践。
其他文献
据说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老了、佛系了,实际上,第一批90后中也包含着一个庞大的新女性阶层,她们走进婚姻和家庭,但又和以往的“已婚妇女”完全不同,今天,我们来了解这批90后“新少妇”。  婚姻选择面更广,更尊重自己的感受  2017年上半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春玲发表的名为《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青年问题研究》的文章,提到“男小女大”的婚姻明显增多。  傳统的“男大女小”婚姻从10年前的68.09%下
期刊
猫爸石头,大家都叫他猫爸,从北方来到上海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猫爸不仅喜欢猫,现在还把它当做一个事业在经营。而在此之前,猫爸一直在做健身教练。正是在健身房,他与猫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有一个私教学员是养猫的。我挺感兴趣,就经常去找他玩。最开始养了一只,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当他养到七八只的时候,已经难以平衡工作和养猫之间的关系,在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专职养猫。如果是初次到猫爸家拜访,你可能会
期刊
吾儿:  见字如面。自从你考学离开家乡,至今已三十年了。早先你和家里书信频繁,你在异乡的饮食起居和工作我们都了如指掌。后来有了手机,书信就少了,这十多年再没收到你的信。虽然电话不少打,但我和你妈都不喜欢打电话。电话一会儿就过去了,信是想什么时候看就能看。于是,我和你妈受邻居小孩作业的启发,给你编了几道题:  1、小时候你身体很好,如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要特别注意身体。电话里听你咳嗽,怎么了?
期刊
最近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赚了不少观众眼泪,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直到男女主角的缘分走到尽头。如果两个人都主动一步,结局或许大有不同。  可能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跟孟云一样吧,不够成熟,冷战谁也不低头。直到看到她和别人在一起,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挽留。这部电影名为《前任》,小编却从里面看到的是我们对待婚姻应当持有的态度,所以特别将该片相关话题集结,策划编辑了本期“情感实验课”。  其实婚姻
期刊
城市下了首场大雪的第二天,我才想起给老家的父亲问安。电话那端,父亲话不成句咳不成声,我像训斥孩子一般,质问他怎么不去打针吃药?每次生病都喜欢拿命硬挺,到最后钱没少花罪没少受,图啥?父亲强压住咳喘,说:“再挺几天就好了,农民的身子骨没那么娇贵。”与父亲交流,真如对牛弹琴。我上网查看,去往老家的车票富富有余,于是二话不说,买票回家继续与他互怼。  村里的冬雪比城里下得还大,我踏着积雪往家前行,走到家门
期刊
我的母亲是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她养育了我们兄妹八人,虽然目不识丁,可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总是富有哲理,母亲身材瘦小,一张标准的瓜子脸,一双大眼睛慈眉善目的,她为人随和,从没跟谁红过脸,左邻右舍的,谁家缺东少西的,她总是解囊相助。  母亲最忙的时候是每年的三四月份,爸爸的话就是“你妈又犯瘾了”一个鹅毛垫子、一个温度计,加上个长方形的木头框,盖上些闲置的被褥,放在炕头上,就是妈妈的
期刊
婚姻不幸的女人,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有的人会选择继续磨合,有的人会放弃婚姻。但有一类人,只会长时间陷入一个问题里纠结:是该离开,还是留下来?离开又看不到希望,留下来又痛苦无比。  即便她们在关系里受尽伤害,真要离开时又心疼对方,只得在关系里满腹委屈,在关系里整日纠缠,这就是婚姻中油腻的“双面人”。她们大多处于一个关系的煎熬困境:既离不开,也受不了留下來。  当他们被伤害时,常常异常坚决地告诉自己:这
期刊
男女交往最忌讳的两个字其实就是:“打压”。你每打压一次,Ta就灰心一次,次数多了,Ta也就死心了。  今天我在大阪,朋友发微信让我帮他带一个什么限量款的包,女孩用的。他前女友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很惊讶:“刚分手一个礼拜你就找到新女朋友了?还准备下血本花一万多买包?你跟我姐们好了三年你买过啥啊你个白眼狼!我不管你找代购去吧。”  朋友:“我就是给她买!”  我:“啊?啥?你俩和好了?”  朋友:“你废
期刊
媒体经常将吴君如称为陈太太,于是群众们经常会忘记,其实陈可辛与吴君如并没有结婚,即使两人生了一个女儿陈是知;然而,没有一纸婚约,他们的感情却走了将近20年,其间没有绯闻、没有分手,堪称圈内模范情侣。  唯一的“危机”,就是王石的女友田朴珺小姐,在专栏里面将陈可辛形容为自己的“闺蜜”,述说了种种陈可辛为她付出的细节,轰动一时。但也被吴君如四两拨千斤,一笑而过。  陈可辛的感情史不详,吴君如的男友却屈
期刊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出自汉代才女卓文君作品《白头吟》中的名句。  卓文君(175-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文君夜奔  临邛富人卓王孙设宴邀请司马相如到家中做客。卓王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