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合成中前驱物-颗粒演化过程的时间尺度研究

来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火焰合成方法在平焰燃烧器上合成了平均粒径为(23.1士1.9)nm的氧化锆纳米颗粒材料。针对火焰合成中从前驱物到纳米颗粒的演化过程,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尺度分析的简化研究方法;对合成过程中多尺度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解耦,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前驱物的分解反应与颗粒碰撞聚并过程的特征时间。从计算中可以发现,氧化锆的前驱物分解反应在10~(-5)~10~(-5)s内最先发生,从而确定了颗粒生长过程的起点位置。随着粒径的增长,颗粒碰撞聚并过程则需要10~(-4)~10~(-1)s的时间进行,该步骤控制着前驱物颗粒演化过程的整体速率,并决定了最终产物的基本形貌特征(球形/团聚),与实验观测相符。 In this paper, a zirconia nanoparticle material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23.1 ± 1.9) nm was synthesized by flame synthesis on a flat-flame burner. Aiming at the evolution of precursors to nanoparticles in flame synthesis, a simplified method based on time-scale analysi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multi-sca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synthesis process are decoupled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precurso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s calculated Characteristic Time of Reaction and Particle Collision Aggregation Process. 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calculation that the precursor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zirconia takes place first within 10-5 (10-5) s, so the starting position of particle growth is determined. As the particle size increases, it takes 10 ~ (-4) ~ 10 ~ (-1) s for particle collision and aggregation process, which controls the overall rate of precursor particle evolution and determines the final product The basic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pherical / reunion),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建立了流化床中的欧拉双流体模型,采用了单气泡沿壁面运动物理模型,从颗粒分布特性、温度分布特性和瞬时传热特性三个方面对超临界水流化床和气固流化
开机启动、偏航运动以及紧急停机等多种非稳定工况下,大型风力机长柔叶片及高柔塔架气弹响应呈现强非线性,结构动力学时频域响应非平稳特征明显。为研究风力机非稳定工况的动
5月13日至14日,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和《中共四川
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是优良的制备供富氧燃烧所需的O_2/CO_2的氧载体,本文采用柠檬酸法制备系列SrCo_(1-x)Fe_xO_(3-δ)(x=0.2,0.4,0.6,0.8)钙钛矿型氧化物,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
成功建立了流体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测试实验台,在45℃的流体温度下,对不同铜粒子体积分数和基液浓度的纳米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特性和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
本文从电磁场理论出发,研究了单层光栅的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共振,利用严格耦合波方法计算了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表面的光谱特性,利用金属/介质/金属膜层结构的色散关系
由于开口处阳光能流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以及阳光的单侧投射使得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内部吸热管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呈现出高度得不均匀性,严重影响吸热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采用建立
环形通道内多相流相分布的测量,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过程参数可视化测量技术.该技术采用非侵入的方式获取管道截面处的介质分布信息,具有响应速度快、安全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多相流测量。但是,由于电学敏感场的高度非线性,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较低,而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所采用的迭代非线性算法,计算量大、效率低,很难满足现代工业测量需求。针对这一
在分析纯CaCO3中浸渍添加Cl,利用双固定床反应器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l对CaCO3循环捕集C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l/Ca摩尔比大于0.25:100时,随Cl/Ca摩尔比继续增加,吸收剂循环
压降是影响胶凝原油水力悬浮输送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参数.本文运用量纲分析原理建立水-胶凝原油两相流压降计算关联式,并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出其四种典型流型的压降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