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切实教学经验,展示了“发问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精彩运用,旨在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教学法;实践;兴趣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新奇;让数学教学无限精彩.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让课堂焕发活力呢?结合本人的“每课七问”的教学实验,谈谈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问:通过预习,你掌握的本节课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即“先学后教”.指导预习,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有模可循.在教学实践中,我把预习数学的方法和步骤编成了顺口溜:“先读书,划批注;有缺陷,及时补;多用脑,勤动手;试练习,找疑处.” 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前,我要求学生这样预习:
1.阅读课本,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有什么发现,记下来;
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不会就标上问号;
4.课后的“练一练”你会吗?请试着做一做.
二问:我对老师的讲解满意么?有什么不理解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通过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听课的效果特别好,听课时并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的思考.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是不全理解的.这时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想、敢问,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激励者、是合作者.课堂上可以围绕着知识的生长点提问题、围绕着法则或者方法提问题,当然更多的是围绕着听不懂、不理解的地方提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树立学生的提问信心.
三问:开放性提问,使学生自主探究
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展开多角度的思维活动.在产生大量的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和灵活性,如:学习“分一分”一课,当笑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一半”呢?有的学生用图形表示,如:半个园、半个正方体……有的同学用汉字的一半表示,如山、中、王……有的同学用字母的一半表示,如A、E、M……,在学生理解1/2后,问你能用手中的不同材料做出其他的分数么?这样开放性的提问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探索的余地,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问题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去主动的获取新知识,巩固原来的知识.
四问:对教材中的概念、定义、法则等提问
课堂教学要把握教材,领会教材.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质疑之趣.例如: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有的学生提出:“这里的‘只’可以去掉吗?学生讨论交流后,不可以去掉的.再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零除外”,学生研讨是会联系除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去提问研讨.
五问:小组交流讨论问题,设计“好问题”书签
在教学中把集体学习变为小组交流讨论,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的发展.
例如:教学《线的认识》,我让学生交流:你还知道有哪些直线、射线、线段?举个例子.
有的学生问:“孙悟空的金箍棒是直线还是射线?”于是我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孩子们积极探讨达成共识:当金箍棒不变的时候是线段,变大的时候由于向两边无限延伸,就成了直线.
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我在班内设计了“好问题”书签,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及时奖励一个“好问题书签”,保存起来.每周收上来一次,看谁的得“好问题”书签多,进行奖励.这样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分析归纳,最终形成新知.
六问:对课后的练习提问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问一问自己?能否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从课后练习中发现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又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难点和重点以及检查教学效果的依据.课后练习将当天的学习的知识概念练熟悉,一定要问清楚,要独立思考.遇到不会的一定要标注出来,问老师或问同学都行.课后练习题有难有易,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那些难度较大的作业题.
七问:对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方面的质疑
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现数学的宗旨.一旦学生把书本上得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了,学生才算真的掌握了数学.
有一次我班搞社会公益活动,到扬楼开发区,工人们正在搞装修,我就问:“这个大厅内有多少根柱子,每根柱子要多少千克的油漆” ?同学们有的向工人们问一平方米要涂多少油漆,有的测量柱子的低面周长,有的测量柱子的高度,有的同学计算,很快同学们就把大厅内所有柱子用的油漆总量算出来了.他们数学的知识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也更爱提问题了.
总之,授人以鱼,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每课七问”是我多年来的实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才可以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每课七问”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法;实践;兴趣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新奇;让数学教学无限精彩.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让课堂焕发活力呢?结合本人的“每课七问”的教学实验,谈谈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问:通过预习,你掌握的本节课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即“先学后教”.指导预习,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有模可循.在教学实践中,我把预习数学的方法和步骤编成了顺口溜:“先读书,划批注;有缺陷,及时补;多用脑,勤动手;试练习,找疑处.” 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前,我要求学生这样预习:
1.阅读课本,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有什么发现,记下来;
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不会就标上问号;
4.课后的“练一练”你会吗?请试着做一做.
二问:我对老师的讲解满意么?有什么不理解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通过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听课的效果特别好,听课时并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的思考.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是不全理解的.这时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想、敢问,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激励者、是合作者.课堂上可以围绕着知识的生长点提问题、围绕着法则或者方法提问题,当然更多的是围绕着听不懂、不理解的地方提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树立学生的提问信心.
三问:开放性提问,使学生自主探究
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展开多角度的思维活动.在产生大量的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和灵活性,如:学习“分一分”一课,当笑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一半”呢?有的学生用图形表示,如:半个园、半个正方体……有的同学用汉字的一半表示,如山、中、王……有的同学用字母的一半表示,如A、E、M……,在学生理解1/2后,问你能用手中的不同材料做出其他的分数么?这样开放性的提问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探索的余地,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问题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去主动的获取新知识,巩固原来的知识.
四问:对教材中的概念、定义、法则等提问
课堂教学要把握教材,领会教材.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质疑之趣.例如: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有的学生提出:“这里的‘只’可以去掉吗?学生讨论交流后,不可以去掉的.再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零除外”,学生研讨是会联系除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去提问研讨.
五问:小组交流讨论问题,设计“好问题”书签
在教学中把集体学习变为小组交流讨论,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的发展.
例如:教学《线的认识》,我让学生交流:你还知道有哪些直线、射线、线段?举个例子.
有的学生问:“孙悟空的金箍棒是直线还是射线?”于是我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孩子们积极探讨达成共识:当金箍棒不变的时候是线段,变大的时候由于向两边无限延伸,就成了直线.
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我在班内设计了“好问题”书签,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及时奖励一个“好问题书签”,保存起来.每周收上来一次,看谁的得“好问题”书签多,进行奖励.这样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分析归纳,最终形成新知.
六问:对课后的练习提问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问一问自己?能否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从课后练习中发现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又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难点和重点以及检查教学效果的依据.课后练习将当天的学习的知识概念练熟悉,一定要问清楚,要独立思考.遇到不会的一定要标注出来,问老师或问同学都行.课后练习题有难有易,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那些难度较大的作业题.
七问:对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方面的质疑
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现数学的宗旨.一旦学生把书本上得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了,学生才算真的掌握了数学.
有一次我班搞社会公益活动,到扬楼开发区,工人们正在搞装修,我就问:“这个大厅内有多少根柱子,每根柱子要多少千克的油漆” ?同学们有的向工人们问一平方米要涂多少油漆,有的测量柱子的低面周长,有的测量柱子的高度,有的同学计算,很快同学们就把大厅内所有柱子用的油漆总量算出来了.他们数学的知识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也更爱提问题了.
总之,授人以鱼,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每课七问”是我多年来的实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才可以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每课七问”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