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悄然兴起。简单地说,“翻转课堂”就是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上进行问题解决。该模式的思想源自美国的西点军校,2007年初步成型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如今,美国萨尔曼·汗创立的可汗学院微课程风靡网络,让“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界的热点。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概念多、难度大,如“染色体组”、“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笔者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架构了“网络生态学习系统”,为实践“翻转课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尝试“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寻求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突破,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不妨从“云教育”理念下的网络教学入手。
  一、基于“云教育”理念下的网络教学
  信息时代教育的边界被进一步打破,学习的地点和方式都可以发生改变,教师将教学资源推送到“网络生态学习系统”上,学生可以用便携的电子设备随时随地登陆、学习,当这个平台融入了教学、管理、交流等更多功能时,基于“云教育”理念下的课前网络教学便得以实现。
  1.“微视频”点播,启动课前学习
  这里的课前学习并不是传统的预先阅读文本,它的载体是网络共享的“微视频”。在这一节中,笔者就录制了“染色体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异?”“染色体数目会出现怎样的变异?”“有趣的多倍体和单倍体”,“三倍体西瓜是怎么来的”等多个微视频供学生点播。这些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短小精悍、有一定的逻辑性,与课堂教学的主题密切相关,学习系统中的“动态演示区”除了有教师的视频讲解,还能实时同步播放课件、板书和标注。
  这种“微视频”点播的方式实现了学习的选择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自觉的选择意识,学习活动也是一连串选择的集合,在选择中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力背景和情感背景,正是这种差异,带来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和认知基础。学生点播“微视频”,可以选择学习内容,播放自己感兴趣的微视频;可以选择学习进程,视频的暂停、回放功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了学习空间,缩小了认知水平的差异。
  2.提出“真问题”,了解认知障碍
  传统教学中,能当堂提出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教师更多地是根据预设推进教学。“翻转课堂”则不同,课前学习视频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线互动区”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
  在这节中多数学生就提出以下问题:“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和基因突变中的缺失、增添一样吗?”“易位和交叉互换为什么很像呢?”“到底什么是一个染色体组呢?”“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一些羞于提问的学生则匿名留言:“染色体丢失片段能观察到吗?”“XY染色体是不是同源染色体?”“无籽西瓜怎么繁殖后代呢?”这些问题不管复杂或是简单,都是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的“真问题”。真实的问题,才能反映出个体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帮助老师充分掌握学情。简单的问题,可以及时在线解决,减轻学生课堂认知负荷;复杂的共性问题,恰恰就是教学难点,老师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3.绘制“概念图”,搭建认知图式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能止步于看视频、提问题。在“网络生态学习系统”平台中还有一个“作业区”,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完成“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图(图1)。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同化又有三种方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1]。根据其“逐渐分化”理论,学生如果有良好的认知结构,那么课堂学习就可以从包摄性最高的整体性知识开始,逐渐掌握细节和内涵。概念图能帮助学生在深入学习时联系到“固着点”上去,这种下位学习的方式最有效。
  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创新在课前,但关键仍在课堂。学生作好了认知的准备、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在课堂中就应该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通过有效的活动,在“体验”、“解构”和“合作”中深入学习生物学概念。
  1.在“体验”中形成概念
  抽象概念之间如果发生混淆,可能是因为符号表征时出现了相似。同样是“缺失”“增添”,如果分别发生在DNA中和染色体中有什么差别呢?同样是“片段的转移”,易位和交叉互换又有什么区别呢?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对此疑惑不解。
  笔者设计了关于染色体和DNA的模型活动:动手“去掉”纸质模型DNA中的数个碱基和染色体上的片段,对比观察这两种情况的差别;通过“移接”磁性贴模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比较“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区别。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别,从传统课堂的“旁观者”到翻转课堂的“体验者”,获得了感性材料的真切体验,才能有效地形成概念。
  2.在“解构”中建构概念
  “雄果蝇精子中的一组染色体就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这是课本给出的原型。究竟什么是一个“染色体组”?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概念也很难用“定义”的形式直接传递。认知心理学中的概念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习得的概念内容包括原型、样例和核心成分。在概念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原型和样例的作用,又要使之上升到准确的核心成分,才能对概念进行双层表征。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原型进一步解构:果蝇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Ⅱ、Ⅲ、Ⅳ、X或Y);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各不相同);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是)[2]。只有提炼出这些核心成分,学生才能真正准确地建构起“染色体组”的概念。
  3.在“合作”中探究概念
  “翻转课堂”还实现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对于有较大难度的概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譬如“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探究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什么?常用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观点、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彼此启发、经验共享。之后,小组安排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发言,要条理清晰地讲出小组的观点。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发言,并展开小组间的评价。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全班指导。
  正是在合作探究、生生对话和师生互动中,“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学习方式推动着学生:要把别人教会,必须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翻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翻转课堂”是伴随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先“学”后“教”。“学”是在多维开放、网络共享的环境下开始的,“教”是在互动合作、体验探究的课堂中进行的。
  信息时代下,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课本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乐于亲近电子终端,随时登录平台进行微视频学习,可谓是“学得积极”。“翻转课堂”的关键更在于“教得有效”,围绕问题解决,在活动体验、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有效地完成认知内化和知识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没有减少,教学标准没有降低,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完全契合素质教育“减负”的精神。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翻转课堂”必将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这种变革也许才刚刚开始,笔者将继续实践和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付一静】
其他文献
1.《暗黑者》:故事从一张“死亡通知单”展开,面对神秘凶手的公然挑衅,警方成立专案组与之抗衡。随着案情的推进,一个惊人的秘密被揭开。  2.《湄公河大案》:该剧讲述了中国公安机关在老挝、缅甸、泰国三国警方的支持配合下,成功侦破杀害中国船员一案并破获重大国际贩毒团伙的故事。  3.《心理罪》:根据作家雷米的同名系列小说改編,讲述了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协助刑警邰伟破获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案件的故事。  4.
1973年,20岁的克里斯蒂娜在父母的要求下来到美国留学,她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美国的一切都让她无法适应,尤其是体育课更让她觉得自己无法在美国多待一天。  在一次棒球课上,克里斯蒂娜出尽了洋相。整整一堂课,教练只教她一个人,别的同学都在球场边观看,她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得同学们发出阵阵大笑。就在克里斯蒂娜含著泪准备对教练说“我真的做不到”时,她突然隐约听到从同学们中间传来四个字:“你能行的!”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为推进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将逐步在全国推开。  作为音乐教师,我很赞成这一举措。  众所周知,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是一种堪称完美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让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学点京剧,无论是对活跃教学氛围
一、问题提出:教育活动与学生学习的现实矛盾  一个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绝非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方面所能囊括的,因为差异是极为多样的,有思想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感知记忆能力的差异等。把因材施教提到突出位置,但绝对做不到有多少种差异就开出多少门课程,就教出多少種水平,就用出多少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生源学校来说,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发展”的办法是一种较好而可行的选择。
一、数学教学过程的“程式化”    1 教学过程“程式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程式化”来自于京剧的说法,意思是指音乐和表演具有某些固定的模式,如音乐方面的各种“板式”,表演方面代表确定意思的“一招一式”等。这里借用“程式化”之说,意欲说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刚性、固化的结构。  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内在结构,把这种内在结构揭示出来,形成一定的模式或程式,使教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尤其是
在湖南省长沙县第一中学段贤清创客工作室内,一项名为“基于5G网络交通信号灯故障智能更换预警装置”的创新作品占据了“C”位。它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可180°旋转,能应对各种交通信号灯失灵的状况,它的主人之一便是该校高二学生王子烨。  高一报名参加了段老师的创客班后,王子烨每周都会来这里学习知识、捣鼓作品,有时甚至忙到深夜。休息之余,他也会关注其他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有哪些新发现,并从中学到一些新东西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古文经典的阅读。  如何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是重视文言文的朗读。电视节目《朗读者》一经播出,颇受大众追捧,充分说明朗读教学有它深厚的基础和存在的合理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文言文,读来荡气回肠,颇受学生喜爱。  在朗读时,教
一、2013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新变化  2012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开始改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原则为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吸收合理化建议,实现平稳过渡。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撤并单元、调整次序)、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
人们对智能化生活要求的提高,使得當前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一些科学家预测,未来机器人还将在以下方面飞速发展。   目前许多机器人只能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有“情感”的机器人只在电影中才会见到。然而来自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控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称,已完成了情感交互机器人的初步设计。   一般来说,当人和机器人接触时,由于机器缺乏可辨认的性格,因此和
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不少校长将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提出办学理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学校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然而,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当前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并没有作出明晰而系统的回答,以致给校长乃至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带来诸多困惑。厘清这三个重要的问题(或概念),自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