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剧目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zi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认为剧目课的改革创新,就是让学生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这是成为“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舞蹈人才的重要组成条件之一。文章对剧目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剧目课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分析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作为舞蹈艺术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立足于舞者观念的不断更新,所以培养舞蹈人才的创新意识是当务之急。
  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人家有的我们有,人家没有的我们要独领风骚,所以为顺应时代,必须对剧目课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笔者认为剧目课的改革创新,就是让学生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这是成为“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舞蹈人才的重要组成条件之一。
  1.何谓剧目课的创新。过去的剧目课教学大纲只要求学生完成该学期所排练的成品剧目,让学生一遍遍地机械地比划动作,没有让学生更多了解该民族的地理特点、人文风俗、舞蹈韵律。这样限制了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创造能力,让他们成为了舞蹈动作的记忆储存器,使舞蹈的气质韵味只停留在“动”上而,而没有内化成自身的知识,使舞蹈动作或表演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进入舞者的内心世界,没有达到舞蹈动作与表演形神兼备的效果。
  现在的剧目课不仅要担任排练成品剧目的任务,而且要解决以往剧目课所存在的弊病,所以必须在剧目课的教学进度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而这些创新有助于提高剧目课的品味,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1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也是形成舞蹈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社会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陈旧的主题、内容及老一套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客观发展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舞蹈作品来。所以,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舞蹈人才,剧目课就任重而道远,由此,在剧目课中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案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说明它的重要性。
  2.2 具备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在剧目课的创新中注重的是创新者观念的创新,而观念又借助于思维活动。那么思维活动就是影响我们思维创作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创编者多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逐步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作为创新的原材料。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多看多学舞蹈语汇,了解各种艺术门类,有助于在创作作品中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充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使舞蹈具有浪漫抒情色彩。
  3.如何在剧目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入手对剧目课进行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一古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是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由于老师的“一言堂”和“单向输出”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且由于老师课堂讲解的过细过全,没有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无需动脑筋,结果是“窒息”了他们的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自己必须先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了解新舞蹈作品动态,学习舞蹈理论知识,丰富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姿态语言,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旧格局。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变舞蹈学习方式,通过剧目的排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他们的畏惧、胆怯心理,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动作和表现动作能力。
  3.1.1 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舞蹈教学,并灵活地掌握舞蹈动作。在学习排练舞蹈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在掌握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配、编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统一分析研究练习体验,并将正确的动作与较差的动作进行对比。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排练剧目动作的规律、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较快地掌握动作的规范。
  3.1.2 引导学生从内心情感出发,表达舞蹈意境。在排练剧目中,常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不用担心,我们一上舞台就会有表情。”这样的觀点是错误的。舞蹈是表演的艺术,课堂就是舞台。无论多简单的动作,还是多复杂的动作,只要在做舞蹈动作,就是在舞蹈表演,就是身在舞台面对观众表演。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必须按照舞台表演的要求去完成。方方面面都要按照舞台表演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养成“心有舞台,心在舞台”的习惯性表演意识。
  比如群舞《苗女》舞蹈本身燃情,风格性强,没有高难度的技巧,但特别注重舞蹈表演。因此,在排练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舞蹈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明白“心中没有,身上白走”的含义。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对舞蹈进行“二度创造”,赋予舞蹈第二次生命。在“二度创造”中引导学生注重表演者同角色的感情交汇,启发学生要将自我抛弃,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角色,读懂角色的内心。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角色的表演中,完全的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以舞蹈角色的角度去诠释舞蹈,用最真切的情感表达出舞蹈的内涵。
  启发学生在舞蹈表演中,不只是单一的笑,而是要通过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诠释舞蹈的含义,并将其内化,从舞蹈角色的角度去诠释舞蹈。
  3.2 从提高学生舞蹈赏析能力入手,对剧目课进行创新。在过去的剧目课中,课堂任务就是排练好剧目,不会列排练剧目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理解,更不会剥剧目带着欣赏的态度来完成排练。而在现在的剧目课排练中,学生在排练剧目的同时,也对所排剧目进行了赏析,从而在完成剧目的排练中也提高了自身的舞蹈审美能力。
  如:作品《翠狐》,以汉族舞蹈“海洋秧歌”为动作元素和主题,并以“狐妖”为作品中的唯一人物形象。让舞者跟随“海洋秧歌”独有的鼓点:“噔呲呲,噔吡呲噔呲乙呲仓”将“狐妖”的狡猾、妩媚、俏皮的形象在海洋秧歌的元素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透过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动态形象(如:动作、姿态、构图、技艺、表情),具体地感受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及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得到思想启迪和陶冶性情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舞蹈创作过程一样,舞蹈欣赏的过程也始终离不开舞蹈形象思维。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欣赏者要根据所看见的内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和体会,对作品进行想象和再创造,在活跃思维的同时积累了创新素材。
  通过对排练剧目的赏析,让学生明白了一个舞蹈要成功,其舞蹈结构一定要独特、新颖并具备可观性,了解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学会掌握了从音乐的旋律中抓住舞蹈动作的切合点,使舞蹈在表演时能够充分的利用音乐的作用表现出舞蹈的意境,也使音乐在舞蹈的带动下更加的传情达意。所以在提高舞蹈赏析能力的同时,也是从舞蹈结构、舞蹈与音乐的配合方而,对剧目课的一种创新。
  综上所述,通过对剧目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舞蹈表演对于舞蹈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舞蹈的表演,才赋予了舞蹈生命力,让它用非语言的方式去震撼人的内心:理解了教师为什么要引导我们灵活地掌握动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通过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体会到舞蹈动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提高舞蹈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舞蹈文化内涵。能准确说出需要的舞蹈表情是什么,或欢欣、或喜悦、或振奋、或激越、或憎恨、或愤怒……而在以往的剧目课中我们都是充当着学习者,不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剧目课的改革让我们在完成剧目排练的同时,活跃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学习的东西不再是中规中矩、毫无新意的。在剧目课的创新中,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细腻的舞蹈表现力为前提,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舞蹈也是如此。从过去口传身授的传统中走出来,剧目课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有一定舞蹈表现力和赏析能力的学生,为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门生产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进入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觉得化学学起来有一些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在高一就想放弃学化学。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课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情感教学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新课标 感情 情感 教学 情景 情趣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
期刊
[摘要]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可以使文中所描绘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阅读的内容,使读者發现和再造新的形象,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本文通过阅读教学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 阅读教学 学生 想象力    什么是想象?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帆板运动的起航问题做了系统研究。针对帆板训练中不同风力、环境下的起航技战术做以下分析,并对帆板起航的主要战术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帆板 起航 参照物 起航    1.引言:起航做为整个帆板运动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通向胜利的必经之路,也集中反映了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心理素质、灵敏反应的综合技、战术能力。对一名帆板选手来说,成功的起航会
期刊
[摘要]党委领导下的法人治理模式是民办高校管理的发展方向,如何发挥党在民办高校的领导作用是一个严肃而又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将根据我国发展民办高校的基本指导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党委在民办高校中积极开展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明确教育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保证民办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走特色化办学道路上的一系列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党的工作 党委领导 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成功的一堂体育课不仅仅是动作、技术要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动作要领,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  [关键词]体育课 教师 语言 学生    职校生从年龄段来讲已接近成人,他们对语言有敏锐的反映,体育课课堂教学教师要运用好传递人类信息的这一重要工具,一定的语言在一定的氛围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而使之精神焕发,产生跃跃欲试之感,也可以使学生的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一落千丈。
期刊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各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1.用故事创设情境。用故事创设情境这可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从学生所经历的事
期刊
[摘要]《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这首诗采集于民间歌谣,虽经丈人修饰过,但仍保留了其原来的艺术风格。本诗旨在歌颂罗敷的勤劳、坚贞与敏慧,鞭挞使君的邪恶、卑劣和愚蠢。本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一是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二是正面刻画和侧面刻画相结合;三是把夸张、铺陈,衬托,对话等手法加以综合运用,使罗敷之美更美,使君之丑更丑。  [关键词]汉乐府 《陌上桑》 艺术美    《陌上桑》是一首
期刊
在美术教学中,我对此颇有感触。如果学生能对事物形态、位置观察得透彻,理解得深刻,他就能选取相应的用笔方法,画出某种景物的长短、粗细、向背、欹正、俯仰、方圆等形态各异的笔画来。开学初,为了了解学生绘画程度,我给他们出了个题目《美丽的……》内容可以是动物、人物、风景等,让其画想象画,布置完作业,在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马上提起笔,先在纸上画一个太阳,几片云彩,然后托着下巴,冥思苦想下面的内容;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讲授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为开发学生思维提供契机;课堂训练过程中良好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保证。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上紧张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更不会产生高效,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愉快轻松地接受一切。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才能点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