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展示女性之美,尽显巾帼风范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旗袍是近代女性服饰的经典代表,它沉淀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服饰文化的精华,诠释着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气质。她以高贵华丽、优雅端庄、风情万种、清纯朴实等表情充分展现着东方女性之美。
  镜头拉回到G20杭州峰会现场。2016年9月4日晚,为各国嘉宾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礼仪小姐和工作人员一袭精心设计的旗袍惊艳了很多人,白衣黑裙,一抹江南水墨画印在胸前,衬托着杭州姑娘的淡雅与端庄。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的代表,一袭温柔,一番韵味,一种象征,一个标志,其本质内涵是闪亮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服饰代言者:历史文化的凝聚,审美情趣的展示
  在女人的旧梦里,永远有一种如丝如缕、割舍不断的旗袍情结。它矜持、内敛地潜藏在心底深处,像雨巷里的一抹哀愁、像弥漫的栀子香,像裁剪的春风……无声地诉说着逝去岁月的斑斓与繁华。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关于旗袍文化的起源,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顾名思义有的认为起源于清朝满蒙八旗女子入关前所穿的“旗人之袍”、“旗女之衣”。也有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衣饰。民国时旗袍是最普遍的女子时尚服装。在那个时代旗袍还被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近代中国的两位知名女性——宋庆龄和宋美龄,她们在一些重要场合都是身穿旗袍,不仅体现出东方女性的美丽,更将旗袍升华成了中国的国服。宋庆龄不仅自己爱穿旗袍,抗战时期,她曾将旗袍作为国粹送给斯诺夫人海伦·斯诺。海伦·斯诺的好友玻莉穿着这件旗袍,在美国为中国抗战到处演讲募捐筹款。海伦斯诺临终前有个心愿,要把这件中国旗袍完璧归赵。1998年这件漂泊了60年的旗袍终于回到“宋庆龄故居”。
  著名社会活动家、传奇華裔女士陈香梅一生爱穿旗袍。2014年她把自己的旗袍连同中文资料捐赠给浙江大学。她所捐赠的旗袍现在就陈列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展厅。
  上世纪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重新被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中国复兴,还遍及世界各时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2011年,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3月,中国旗袍会成立,名誉会长为彭丽媛。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不仅仅是一种服饰类型,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标志,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的外在物化形式,在其服饰符号的表征下隐含的本质内涵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透过旗袍在国人心中长盛不衰的魅力,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历史积淀。
  西湖的旗袍秀:杭州有一群人让旗袍流行起来
  2016年9月17日清晨,雨后的杭州城弥漫着潮湿与清新。在断桥残雪,聚集了600多位旗袍佳丽。99广场舞、99广场舞杭州分会主办“旗袍美人·西湖之约”活动,身着款式各异旗袍的美人们,撑一把油纸伞,沿着西湖,袅袅而行,大展婀娜身姿,传统服饰的魅力与出其不意的惊喜,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并引来了记者、摄影爱好者们的镜头聚焦。
  参加旗袍盛会的女士平均年龄56岁,年纪最大的68岁,最小的也有50岁。虽然脸上有岁月的痕迹,有的甚至头发已经花白,但是个个身段玲珑。她们挺胸缓步,一颦一蹙的面部神态一点不输给专业的模特。她们展示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中国百年国粹旗袍文化的热爱,更是传播对美的爱好和追求。
  “我觉得杭州女人就应该如此,着一袭旗袍,典雅娴静,风情万种。”一位杭州北山街的女士如此向笔者表达自己的看法。杭州,这座江南的精致之城,似乎与旗袍有着一种不解之缘。
  在杭州,有这么一家店铺,拥有119年的历史。店面不大,但做的每一件旗袍都被当作宝贝放了起来。不仔细看,还以为走到了博物馆呢。2011年,“振兴祥”被国务院公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旗袍不是一般的奢侈品,是真正珍贵的东西。”“镶、嵌、滚、宕、盘、钉、勾、绣”,每一道工序都带着匠人的温度,纯手工工艺。
  而从繁华浓艳的上海滩到秀美的西子湖,叶建英、叶丽英这对双生姐妹接过旗袍手艺,传承祖母手中的女红,从小缝制作坊到规模化的工厂,用双手撑起了杭州十大女装品牌之一的葳芸服饰。
  如果说叶氏姐妹的旗袍情结启蒙自祖母,那么,她们的下一代正在续写这份传奇。汪振威是专注设计的姐姐叶建英的儿子,他希望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将葳芸品牌推向更大的舞台;陈泓瑾是负责开拓市场的妹妹叶丽英的女儿,她大学便选择服装设计专业,一直致力于新式旗袍的改良,为旗袍充实现代元素。现在,这对从小在旗袍堆里长大的姐弟,在葳芸一个负责开拓市场,一个负责设计。他们让叶家姐妹更坚定大干一番的心愿,使葳芸成为具有中国服饰文化的国际品牌。
  在杭州,还有一位大学“新闻学”学霸桂娜,被旗袍之美深深吸引,之后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兮”,并入驻了两家杭州最高档的星级酒店: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与香格里拉城中店。
  桂娜的旗袍业务以手工定制为主,她说定制的旗袍就像完美的恋人,它懂得欣赏你的优点、包容你的缺点。如今,很多客人都希望旗袍能够满足更多日常穿着的需求,这样就需要对传统旗袍作出一些改良。她说她对旗袍改良的理念正如一句话:重要的越来越少,但留下的越来越重要。
  传统经典旗袍多为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包边盘纽、摆侧开衩,充分体现东方女性的优美线条。但是侧襟盘纽的穿着方式比较繁琐,多少与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格格不入。于是,桂娜将旗袍的穿着方式改为晚礼服一样的后背拉链式。同时,把旗袍侧襟盘纽的样式作为装饰保留下来,方便穿着的同时不失旗袍的典雅韵味。
  东方女性之美:旗袍尽显巾帼魅力   要穿旗袍,首先得有標准的“东方身材”,修长的腿,细溜滑腻的肩,盈手可握的小蛮腰,胸部丰满,凹凸有致。旗袍是玲珑剔透的,需要种种温婉气质的陪衬,方能体现出这份雅致。它需要的不仅是纱幔低垂的水阁、烛影摇曳的灯光,古木铜镜,竹叶婆娑,月凉风袭,还需要一个温婉似水、跟它一样玲珑剔透的女子。一个女人若能穿出旗袍真正的意韵,那种摄人心魂的魅惑,远不是平常什么时装所能比拟的。珍珠项链、玉镯是旗袍的传统伴侣,但最新的伙伴是小巧而璀璨的名表,它和怀旧的旗袍撞击出时代感极强的火花。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虽然现在已很难看见身着旗袍、左手执油纸伞、右手执香扇的雅致美女款款而行,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令很多人向往。
  有人这样诠释旗袍: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旧时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她诠释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性情与气质。它追随着时代,承载了中华服饰文化的文明,显露出中华女性良好的修养与个人美德,衍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事实上,旗袍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审美情趣,旗袍文化展现出妇女个性解放和妇女地位逐步提高的过程,是女性解放的见证和载体。她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在传统与现代、维护传统的保守与追求唯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脱离原来的样式,变得更为经济便利、美观适体。
  旗袍,高贵香凝,曼妙动人。一想到它,就仿佛感觉到那种摇曳了上百年的风情和妩媚……不管穿越了多少苍茫岁月,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风尘遮蔽,旗袍那织金绣银、镶绲盘花的华彩始终长留人心!
  Hangzhou Loves Qipao
  By Zhu Fengjuan
  Hangzhou is a city in love with Qipao, a traditional Chinese dress for women. One of the latest evidences is the young waitresses dressed in Qipao at the grand banquet for VIPs attending the G20 Hangzhou Summit on the evening of September 2016.
  Although fashion experts agree that Qipao represents the tenderness, charm and gra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essmaking, but they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about the genesis of the elegant wear. Some say it was based on the long robe worn by women of the ethnic Manchu before they came south and set up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This can be understood easily. The Manchu women did wear a robe in this style and Qi in Qipao refers to banner, which suggests tribes of the Manchu people. Some argue, however, that such a robe style for wome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central kingdom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 that is,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It was in the 1920s that Qipao became very popular in China after it was officially declared as a formal dress for state-level ceremonies. The popularity waned in the 1950s and it was dismissed as something of petty bourgeoisi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Qipao made a big comeback in the 1980s as China made its comeback to modernization. In 1984, Qipao was designat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s a formal dress for Chinese female diplomats. In 2011, the tailoring workmanship of Qipao was inscribed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March 2014, China Qipao Society came into being and Peng Liyuan acted as honorary president. In November 2014, Qipao was chosen by Chinese government as a ceremonious dress for the wives of the state leaders attending the 22nd APEC Summit Beijing.   Hangzhou has been in love with Qipao for a long time. One of the tailor shops that still custom-make the dress in the city is Zhengxingxiang. It is 119 years old now. The shop isn’t spacious and it can be mistaken as a museum. In 2011, the shop was inscribed on the third list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 these Qipao makers in the city, Qipao is more than a luxury. It is something really precious. They put heart and soul into the making of a Qipao.
  Ye Jianying and Ye Liying are twin sisters. They inherited their grandmother’s passion for Qipao making. Their Qipao tailor shop has long since grown into a fashion factory. The twin sisters’ Weiyun is one of the top ten fashion brands of the city. A daughter and a son of the twin sisters are now taking over the joint venture business. The daughter Chen Hongjin studied fashion in college and now is in charge of fashion design. The son Wang Zhenwei is in charge of marketing. The young grew up together with Qipao and are now determin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family tradition to the world.
  Gui Na, a woman who studied journalism in university, now operates two Qipao boutiques in top-class hotels in downtown Hangzhou. She has introduced some key modifications to the tradition.
  A Qipao show on the morning of September 17, 2016 can be a telltale sign of how the city loves Qipao. The show was named Qipao Beauties: A Date with West Lake. More than 600 women used the Broken Bridge as the standard catwalk and featured their Qipao. They were averagely 56 years old and the oldest was 68. Their representation wowed tourists, locals and journalists. The 600 models gave one a clue about how many more women in the city own a Qipao.
其他文献
悦耳动听的音乐、华丽精美的服饰、深情委婉的唱腔、丝丝入扣的表演……海盐县博物馆海盐腔展示馆窄小的舞台上,一出《南西厢记·堂前巧辩》,让笔者观赏到了明代四大声腔之首海盐腔的独特魅力。  海盐腔是一门古老的戏曲唱腔,因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由于历史原因,300多年前,海盐腔逐渐失传。  “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我是2012年3月调入县文联的。那时海盐腔艺术团成立不久,没有一分钱的活动经费,演出
期刊
年前的公益相亲会  春节放假,中午11点陈玉婷起床摸出手机翻看微信。她迅速浏览了十几个“一周CP”群后,在其中一个发了一句话:今天的任务是一起吃牛肉面。  与常见的聊天群不同,这个群里只有三个人:一位男生,一位女生,还有陈玉婷自己。没过多久,男生回复“好的”,女生发来“OK”表情。这是陈玉婷第三天给这对撮合中的准情侣布置“作业”了,他们必须在当天发一起吃牛肉面的自拍。  分享陈玉婷的“红娘经验”是
期刊
“我打扮成一个中国教书先生,穿着厚棉袍,还有裤子、袜子和麻鞋,戴中国帽子,拖着辫子。这身装束使我显得有分量。”这是百年前英国人莫理循在他所著的《1894中国纪行》中的自述。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巨舰大炮强行打开,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睁眼看世界”的主张。而实际上,世界也在睁眼看中国。那时,很多外国人涌入中国,对中国的自然风貌、民俗民情、历史文化等作了详尽的记录和精彩的描述。就浙
期刊
作为一项新兴的文化产业,网络游戏产业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日前,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凯鹏华盈(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在《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互动游戏增长迅猛,在网络游戏方面,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另据国外数据机构统计,中国生产的《王者荣耀》已是全球下载量最大的游戏,注册用户已破2亿。如此“热闹”的网络游戏产业,其背后究竟
期刊
一  海盐腔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因形成于浙江嘉兴海盐县而得名,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之一,曾风靡全国,可惜后来被昆曲(昆山腔、昆腔)所替代,这在当今已经鲜为人知。    曾經,京剧被国人称之为“国剧”,而在三百年前徽班进京之前,是昆曲主导着舞台。如果要问昆曲之前是什么戏剧活跃于大江南北的舞台上?那就是海盐腔。明嘉靖年间(1522—1566),戏曲家魏良辅从海盐腔中吸取了大量优美
期刊
在浙江作家中,笔名为“浦子”的小说家潘家萍以其默默写作、不事张扬而出名。正是凭着这股执著不歇的劲头,关切社会变迁和观照人类命运的睿智细腻,他耗时16年,创作出系列长篇小说“王庄三部曲”《龙窑》《独山》《大中》。作品相继问世后,在文学界和阅读界引起较大反响。毫无疑问,“王庄三部曲”充分证明了浦子不可低估的创作实力。  “王庄三部曲”,百年浙江的文学表达    初版于2008年12月的《龍窑》,是浦子
期刊
中國国学博大精深,是个探索不尽的宝库。近几年,随着又一波研读国学的热潮到来,市面上涌现出很多相关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很特别——徐继宏主编的《二十四孝书法篆刻集》。从书名即可看出,其内容核心是“孝”,形式是书法和篆刻。    徐先生是我很熟悉的同道朋友,他为何选用书法篆刻来表现“孝”的主题,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徐先生18岁入伍,在部队工作之余也常习文舞墨,颇有成果,并因此两次荣立三等功。他转业到地方后,
期刊
2016年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离世后,我十分悲痛。那天,我重新打开卡翁当年亲自赠送给我的礼物,那是一块由他亲笔签字作画的餐巾布,我在泪眼矇眬中忽然浮现出他那英武轩昂的形象。虽然这块已珍藏了28年之久的白布已经泛黃,但我仿佛从中看到了中古两国关系历经岁月磨砺后所呈现的光辉,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种种回忆。  以小见大 礼轻情重  1987年3月至1990年9月,我随丈夫、时任中国驻古巴大使汤永贵
期刊
文化部全面開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这是一项影响广泛、效应持久的系统工程。浙江省美术藏品普查工作于2016年11月完成,共计普查藏品数量94889件。为展示全省美术馆藏品普查的成果,特遴选展出全省27家美术馆馆藏精品100件,于2017年1月5日至2月19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盈藏呈祥——全省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这是一场真正的“跨年”大展,也是浙江全省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镇馆之宝”的集体亮相。
期刊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于2017年新年前后展出。  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确立了“正大气象”的主题,以中堂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华文化的正大气象。中堂画是最能代表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写照的中国画样式。展览分三个主题,即“风·怀乡之风”、“雅·清韵之雅”、“颂·堂正之颂”,展出了256件中国画精品。  在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大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