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泡沫灭火剂的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研究

来源 :消防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类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效能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A类泡沫灭火剂使用后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引发了关注.评估国内A类泡沫灭火剂浓缩液和溶液的鱼急性毒性,通过实验室研究,确定了12种A类泡沫灭火剂的急性毒性.选择斑马鱼(短马鱼)作为测试生物,计算并报告了半数致死浓度(LC50).研究对比了国内外A类泡沫灭火剂产品的鱼急性毒性数据差异,分析了A类泡沫灭火剂原液和泡沫溶液的排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12种市售A类泡沫灭火剂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值为12.85~121.42 mg/L,鱼急性毒性值显著高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产品(232.57~6003.25 mg/L).其中润湿剂具有高毒性,是影响A类泡沫灭火剂毒性大小的最主要组分,而抗冻剂则对A类泡沫灭火剂的急性毒性基本无影响.国内外A类泡沫灭火剂产品的96 h LC50值均集中在10~100 mg/L,鱼急性毒性大小基本一致,所测试样品的96 h LC50数据全部符合NFPA 1150、USDA 5100-307b等相关标准中对A类泡沫灭火剂的鱼急性毒性限值要求.A类泡沫灭火剂原液的水生生物毒性远高于其他灭火剂产品,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准则中的危害分级标准,A类泡沫灭火剂原液属于中高毒性物质,进入环境中后会造成水生生物死亡.因此,A类泡沫灭火剂原液的水生生物毒性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建议在A类泡沫灭火剂原液的运输、储存、输转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原液泄漏后对自然生物造成毒害.A类泡沫灭火剂在与水按0.1%~1%的混合比混合,并被进一步稀释后,其泡沫溶液的水生生物毒性相对较低,但也会存在潜在的毒性影响,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泡沫施放,并收集灭火后的泡沫灭火剂进行生化处理后再排放,以降低A类泡沫灭火剂使用后的环境风险.未来应开展环保型A类泡沫灭火剂产品研发,通过配方优化降低产品的水生生物毒性,以及产品使用所造成的环境风险.
其他文献
工程应用中,受限于建造标准火灾燃烧实验室的基建条件,相同试验参数的正庚烷试验火产烟方面特性存在差异.实验基于特定试验条件,测试了甲苯溶液体积占比分别为3.1%、8.1%、13.1%的3组试验火产烟特性,通过数学拟合方法研究了烟雾浓度m值与试验时间的比值曲线及m值与y值的比值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通过增加甲苯含量,能够定量提升烟雾的释放速率,但曲线线性度随之变差.有效试验火产烟特性的调节,燃料中甲苯配比调节量的上、下限分别受到产烟特性曲线线性度及烟雾释放速率的约束.
可移动式气量自动补偿装置是一种重点针对洪涝灾害救援的新型消防抢险救援装备,其工作原理是采用气量自动补偿的方式,使救援过程中的充气装置时刻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额定工作气压,保证装置最佳效能,有效弥补了因被尖锐物刺穿后造成漏气、泄气、缺气等事故的发生,提升作战训练效能、减少作战训练安全隐患等.
描述了该山火监测设备的硬件组成、火光和烟雾自动识别算法和高精度定位方法,通过真型电力线路故障引发山火的试验和历史山火烟雾图像验证了该设备的指标和性能.实际试验表明,该设备在传统的可见光红外监测摄像头的基础上,增加火光和烟雾自动识别算法和高精度定位方法,能够在山火发生初始阶段有效监测识别,对于电力线路防山火有较大实际意义.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地铁列车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属于中国首个交付伊斯坦布尔的地铁列车项目.文章从车辆总体技术性能、关键系统及部件设计、防火安全设计三大方面对其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介绍,阐述其技术优势和性能特点.
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二次能源,氢能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氢能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氢气具有爆炸极限范围宽、点火能低及燃烧速率快等特点,在受限空间内发生的意外氢泄漏极有可能引发爆炸.爆炸泄压是减轻爆炸后果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国内外对受限空间内氢爆炸泄压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泄爆过程中受限空间内部压力的发展变化过程,缺乏对氢泄爆过程中外部爆炸压力分布规律、演变机制等的研究.前期,基于开展的27 m3受限空间氢泄爆实验研究,发现外场不同位置得到
为进一步拓宽神经网络算法在火灾探测领域的应用,利用以阴燃火、明火和无火发生概率作为输出结果的国家标准火实验数据,在MATLAB平台上训练了一个多层BP神经网络,此网络对于测试集样本拟合的决定性系数均达到了0.95以上.以AT89C52为主控芯片,在Proteus中设计出了一种能满足火灾探测目的的仿真电路图.通过将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参数导入到神经网络的仿真公式中,设计了能够驱使电路动作的软件程序,并且最终实现了火灾探测系统的电路仿真测试.
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和层次分析法(AHP),分析电动车在电梯内爆炸燃烧的原因,提出安全对策,然后建立各解决方案质量的评估模型,对方案的质量进行评分.此外,设计了新型阻车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利用评估模型可以完成对所提安全对策的质量评估;提出的新型智能阻车系统,可为电梯安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为探究粒径对中密度纤维板粉尘爆炸及相关特性的影响,采用20 L爆炸球、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装置、锥形量热仪和哈特曼管装置,对不同粒径粉尘的爆炸下限、最大爆炸压力、最低着火温度、热释放速率和火焰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尘粒径减小,爆炸下限和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降低,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增大;粉尘燃烧过程分为升温、着火、过渡、加剧和熄灭5个阶段,并出现2个峰值,热释放速率变化时间和吸热时间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热释放速率峰值增大;火焰在管道内的传播随着粒径减小先增强后减弱,管道外“火球”形状更大,火焰消散后火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现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建筑消防设施,本文通过总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监督检查经验,深入研究其隐患类型、分布特点及查找方式,形成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检查方法.基于多省、市消防监督检查的大量样本数据,开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隐患数量与人均GDP的关联性分析计算.并对检查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存在消防控制室设备类、现场设备类和系统功能类3大类隐患,分别从初始设计、安装调试、设备选型、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5个方面对每类隐患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
针对强光下火焰图像分割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彩色火焰图像增强及改进蚁群算法的阈值自适应分割方法.首先对采集设备捕获的RGB图像进行基于带颜色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增强,用亮度控制因子对背景像素进行亮度提升,并从3个不同尺度对原图动态增加高频信息,提高火焰局部可见性,使火焰的颜色、纹理和边缘信息更加突出;然后,为了避免蚂蚁在路径选择时的随机性,增强蚂蚁搜索效率和寻优能力,在最大类间方差法基础上,通过改进蚁群算法中信息素初始浓度、更新规则和启发函数,从单幅图像自动获取分割阈值,大大提高了算法的分割精度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