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斋主潘主兰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flyg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俚语『腹佬有乇』,意即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以之谓潘主兰先生则言之凿凿.rn潘主兰先生父亲潘信庚,号茂三,乃一儒者,惟嗜兰,独种素心.清末著名书法家曾熙闻之特为其书『素心斋』相赠,一时传为佳话.
其他文献
『龙门二十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非典型性经典』rn我们一直把『龙门造像记』看作是魏碑的一个种类,仅仅把『龙门造像记』作品群看作是一个类别,但其实,我觉得这样还稍稍宽泛了些,因为现在讨论学术非常讲究精准.在魏碑里,我们发现,它的名义之内可以有很多类型,有的存在形式,与『龙门造像记』的呈现方式可能截然相反.但它们仍然属于一个大类.比如摩崖、墓志铭、造像记、碑版四个类别,都属于魏碑.那么,如果只用魏碑这一概念来套用『龙门造像记』,我觉得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对的,但可能还有百分之二十是不准确的,在小类属上会有不符
期刊
龙门造像题记书法的书法史重建及其经典化其实涉及到书法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书法史的选择.书法史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有一定选择性的,无论是文化依附还是思想观念、审美价值,以至于书家、作品,都存在着这一问题.
乾嘉时期金石学的发展不仅具有以金石证经史的学术意义,而且也促使清代书学方向发生了转移,清代碑学就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出现的.汉魏碑版的不断发现与书写风格的重新定位都为书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因而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龙门体也受到了书学界的关注.
二十世纪上半叶,文化遗产观念深入人心,新兴的旅游业如火如荼,古阳洞成为重要的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再加上机械复制技术的普及,为古阳洞书法石刻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新契机,并进一步确立了它们书法经典的地位.
龙门石窟古阳洞,是北魏皇家洞窟,拥有『龙门二十品』的十九品.10m上下的高层,在孝文、宣武时期,深藏若虚数以百计的榜题题名,千姿百态.书体类型可分为:『平画宽结』,圭角森挺为一体;『斜画紧结』,方笔峻整为一体;骨法洞达,瘦硬刚劲为一体;方圆皆备,杂糅诸法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魏碑书法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北朝佛教铭刻和《杨大眼造像记》艺术风格的关系,得到了它与北朝写经、北朝佛教铭刻风格的用笔、字形的联系,而后结合分析佛教铭刻刻工的工作方式和服务对象论述了刻工呈现出此作品的原因.
龙门石窟古阳洞不仅有著名的造像题记『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另有众多北朝造像题记小品.其书法风格相对于『龙门二十品』而言更为多元和丰富,可概分为:类似『龙门二十品』的北魏官方『龙门体』魏碑书风,北朝民间魏碑书风,行、隶、楷杂糅融合的过渡型而言更为多书风.清末民国以来,其书学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碑学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知,形制与文体、字体与书体是我们接受刻石书法的几个视角,文章不仅从宏观的角度予以分析,而且以《始平公造像》为例从微观的角度予以解读.在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中,我们应当继续沿着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路径,进一步推进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何绍基一生筑学金石,『广搜遗逸理放纷』,『四十年来成肺腑』.书法上坚持派兼南北,锋藏篆分,意极平原,涵抱万有.主张在『横平坚直』中『使劲力气』写字,舍易趋难,力求中原古法,以期挽古荡俗,匡救时弊.虽然『一生微尚在北碑』但其留来的作品皆『以篆隶入分』,分隶行楷,皆以篆法行之.既碑又帖,非碑非帖,神明变化,不可端倪.盖大家习书,无施不可.后人或誉以『碑学重镇』,或视为『帖学主将』,皆有失真切之旨矣.
在何绍基的书法交游中,与包世臣、阮元、曾国藩的交游最具代表性:何氏从包世臣游,推求碑派技法;从阮元游,秉承尊碑思想;与曾国藩游,会心于道艺合一之旨.技法观、碑帖观、道艺观,构成了何绍基书法批评的三个维度.何氏成名后对包派成员的抨击,或是出于对碑学权威之挑战;与阮元在尊碑论上的默契,只因理论与实践未曾合观;与曾国藩论书却会心于书法之上,则是出于道德功利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