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形式法则促进环境艺术发展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作为一个变量概念,每个人都对其有着自己的认知,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随之不断的产生变化。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领域的一个分支部分,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能让处于其中的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在此之中,美的形式法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组成元素。本文,笔者将结合美的形式法则概念及特点,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的应用,从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进而促进两者之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关键词:美的形式法则;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近些年,环境艺术设计概念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也从原有的单一走向多元化、个性化设计的道路。而美的形式法则则能够兼顾彼此——需求、事物,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元素,因此,深入探究美的形式法则与环境艺术设计,将对其两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的形式法則概念及特点
  美作为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是美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思想之中已经根深蒂固,美的形式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对现实美好生活特征的总结。当人们能够认识到美的形式具有特殊作用后,会潜意识里对事物外在特点进行抽象概括,并按照该法则创造美,不断丰富美的形式法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断促进并发展。
  美的形式法则,在本质上是一种形式法则,具有较为很大的普遍性特点,能够广泛的适用于雕塑、绘画等诸多的艺术领域。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领域,在实践中引入该项法则,能够创造出耳目一新的空间环境,提高人们幸福感。美的形式化法则具有抽象性与独立性双重特点,前者是指事物的美感具有抽象性,如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利用简单的结构及简单的色彩创作了《白底上的黑方块》等多项作品,充分反映了抽象绘画的理性追求。后者主要是不受内容的影响,可以任由设计者自由发挥,无论是个体,还是与其他事物组合,都具有美的因素。
  二、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均衡法则
  对称讲究的是在设计中注重布局的严谨、规整,给人们以安定、自然的视觉感官,与人们审美惯性相符。在环境设计中,设计者采用对称法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过分对称出现的单调、呆板等问题,特别是加入一些非对称因素,让人们能够体验到新的视觉效果,能够赋予作品生动性、美感。随着设计领域持续发展,过度对称逐渐消失,日渐被均衡所取代。均衡是一种动态特点,其形式构成具有变化美。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对要素的大小、形状及重心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形成一种均衡的视觉感受。通常来说,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设计者常常将视觉中心作為核心点,各构成要素围绕着该核心点进行平衡设计,以此来提升设计有效性。如重庆金科廊桥水乡新中采取对称与平衡法则,既能够体现设计的严谨性,且赋予了设计创新及艺术性特点,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
  (二)和谐、对比法则
  和谐法则与对比法则是两个相反的概念,两者共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谐法则的应用需要设计者考虑两种以上的设计元素,促使整个环境各设计要素能够保持差异性,但差异性过于明显,和谐格局需要向对比格局转换。在具体设计中,强调和谐能够给人们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如针对植物的配置,需要对植物的色彩要素进行优化,就单一的绿色来说,就存在深浅的变化,而借助和谐法则,能够避免色彩杂乱无章问题的出现;而在铺装设计中,要避免颜色过多,减少对整个空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比与和谐恰恰相反,是将差距较大的两个构成要素进行配置,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在具体设计中,对比法则强调的是设计元素差异,如对设计要素色调、色彩及形状等因素的调整,达到与众不同的设计目标。如四川成都爱莲说中,设计者将莲花作为设计元素,在入口处的地砖、墙壁及桌子上的莲花等采用了莲花这一元素,形成和谐的美感,但是对大小、色彩等进行调整,形成对比,以此来营造美好的空间氛围。
  (三)重心法则
  重心法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起到给人稳定的视觉感,而站在美学的角度来讲,作品构图形式美决定了人们视觉稳定性。如人的视线自接触画面开始,会由左上角至左下角,并透过重心点向右侧转移,最后停留在整个画面的视觉重心上。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要确定设计重心后再进行设计。如主题公园、室内展厅等,需要将主题与展品焦点设计集中到重心位置上,从而更好地向人们传递信息。美的形式法则互相依赖和支持,且在环境设计中常常出现交叉、重叠等现象。除了上述法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可以采取重复、渐变等法则,实现对设计要素形状、颜色的优化设计,提升整个环境审美性。所以在具体设计中,设计者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对各个设计要素进行协调配置,创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
  (四)比例、节奏法则
  比例法则对于设计与审美至关重要,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科学、合理的比例会给作品带来协调性的审美感。以美学为出发点来看,一般都遵循黄金比例原则,及0.618的黄金比例。而此比例在环境艺术设计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针对厅、台、楼阁等建筑小品可以充分引入该项法则,增强空间设计美感。节奏来自于音乐艺术当中,在设计中,节奏法则强调的是视觉顺序,如渐变、循环及连续等,能够创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速度也是影响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的形式法则与环境艺术设计,均是人们在不断的生活着总结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人们的生活面貌。因此在具体设计中,设计者应坚持美的形式法则,立足于人们审美需求及设计目标,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促使环境艺术设计能够达到美与人类情感的高度融合。不仅如此,设计者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其自身设计理念及其对设计的理解都将影响整体设计效果。因此,设计者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和学习,吸收更多优秀的设计方法,为自己设计带来更多灵感,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的形式法则,不断丰富设计内涵。
  参考文献:
  [1]彭小娱.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2]崔烁.艺术设计中形式美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作者简介:
  白淞月(1997.5—),女,籍贯:辽宁铁岭,学校:大连工业大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代燕乐大曲是唐代歌舞大曲的代表,主要音乐成分含有大量的外域色彩,是中原音乐文化与西域异族音乐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佛教、道教音乐的产物,形成了以器乐、歌唱、舞蹈为主体的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格局,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和提倡,并成为宫廷音乐主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大曲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霓裳羽衣曲》的发展历程与结构特征,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隋唐时期的歌舞大曲。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苏轼一生广游佛寺,喜做佛事,博览佛书,引禅入诗,尤其广交僧友,与佛僧关系极为密切、交情甚深。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变故——“乌台诗案”,此后苏轼在黄州度过了四、五年的艰苦生活,黄州期间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精神上更是备受煎熬,亲朋好友亦多惊散远离不敢与之交往,但就在苏轼孤立无援时,僧人在物质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都给苏轼带来了温暖与感动。所以本文旨在考察黄州期
期刊
我经常在想,什么是成功呢?怎么样才算是成功呢?在人生低谷期的时候,千万不要盲从,千万不要失去理智,如果你盲目地看到一些所谓成功者的办法而去尝试,那样结果是不可预计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心理满足,成功并不难。或许,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默默做着许多事情,默默学习很多技能,许多人没有达到目的,因为有时候半途而费,没有坚持到底。  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常常在十字路口,在于你的选择。老鹰和蜗牛都想要到达金
期刊
摘 要:《记忆迷宫》是德国著名作家阿尔诺·施特罗贝尔所著的一部悬疑小说。该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位深陷记忆危机的普通女子,在谎言和真实残忍交织的境况下,冲破重重迷雾,最终成功解救自己儿子的故事。女主人公丹妮艾拉是一位勇敢的母亲,在被可以篡改的记忆中,始终不忘寻找自己的儿子。该部作品深刻的再现了母爱这一伟大情感。  关键词:《记忆迷宫》;丹妮艾拉;汉斯;人物情感  《记忆迷宫》是德国著名作家阿尔诺·施特罗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由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相应的必然会带来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少数民族由于其文化差异性、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难度加大。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探究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服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城市少
期刊
摘 要:基层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首先要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在现有的素材中进行拓展和思考,帮助基层群众深入事件的本质,并且对发生的现状以小见大,搜集潜在信息资源,增加新闻价值。切身感受基层,观察生活来源,以及观察动态新闻资源。并且对新闻行业的相关术语进行深入,结合发生的新闻,组织文字,进行报道,引导群众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基层新闻;新闻报道;引导  一、基层新闻报道记者需要把
期刊
摘 要:党报给读者的印象是新闻的政治性和严肃性,似乎所有的内容都应该“上纲上线”和刻板,其实并非如此。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可读性”在党报新闻采编中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党政新闻要一如既往地传递有价值信息,民生新闻也有声有色。《青岛日报》的民生新闻,也在国内报纸的改革大潮中稳步推进,推出了一系列新闻栏目和专刊,赢得了读者青睐。本文从党报教育类稿件的编辑角度出发,通过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求变,谈一谈如果让教
期刊
摘 要:舞蹈伴随着人类历史而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反映着自然与社会的演变、发展。民間舞蹈通过以动态形式来保存与表现民族文化,使民间舞蹈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表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必然也会包含着“圆”这种中华民族文化在里面。“圆”是用柔和的曲线所构成而来,它的里面可以包含其他任何形状,并且从圆上的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由此可见,圆具有“包容”“和谐”之意。人们对于圆的思
期刊
摘 要:当今中国处于转型期,随着经济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新闻媒体伦理缺失现象普遍而严重,虚假新闻、黄色新闻等层出不穷,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降低。新闻伦理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总结新闻伦理思想和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实践的现状,探析新闻伦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新闻伦理;伦理缺失;伦理抉择  一、新闻伦理的阐释  1904年,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
期刊
摘 要:中国道家哲学是中国本民族的哲学思想,他的形成发展,深深的影响了我国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各领域,道家崇尚朴素、追求自然的思想,对中国艺术起到了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深深影响了我国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取向,并形成了中国艺术独特的艺术面貌。本文阐述了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美学思想,自然的生态发展观,自然无为的审美观,朴素自然、无功利的社会态度和审美标准,探索了道家美学观对艺术标准、艺术影
期刊